一种装配式楼梯与墙体的连接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104538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31 23: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装配式楼梯与墙体的连接结构,包括安装在墙体上的楼梯主体,所述墙体上固定有用于支撑楼梯主体的支撑柱,所述支撑柱和楼梯主体之间设有减震器,楼梯主体的侧面和墙体之间连接有第一减震垫。当发生地震时,第一减震垫和软钢阻尼器能消耗能量,减小地震对楼梯主体的影响,进而提高了楼梯主体的抗震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装配式楼梯与墙体的连接结构
本技术涉及建筑
,尤其是涉及一种装配式楼梯与墙体的连接结构。
技术介绍
建筑工业化是未来建筑业的发展方向,而装配式建筑也是近几年来各科研院校和建筑企业机构研发实践的热点,高品质、性能各异的预制构件产品发展迅速并广泛应用。楼梯,是建筑物中作为楼层间垂直交通用的构建,用于楼层之间和高差较大时的交通联系。装配式楼梯是预制好楼梯,运到施工现场安装。一般的装配式楼梯通过螺栓固定在支撑梁上,属于刚性连接,当发生地震时,装配式楼梯的抗震性能差,容易发生损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装配式楼梯与墙体的连接结构,其能提高装配式楼梯的抗震性能。本技术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装配式楼梯与墙体的连接结构,包括安装在墙体上的楼梯主体,所述墙体上固定有用于支撑楼梯主体的支撑柱,所述支撑柱和楼梯主体之间设有减震器,楼梯主体的侧面和墙体之间连接有第一减震垫。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支撑柱固定在墙体上,通过支撑柱给楼梯主体提供支撑,支撑柱和楼梯主体之间通过减震器连接,当发生地震时,减震器能消耗地震产生的震动,楼梯主体的侧面和墙体之间连接有第一减震垫,楼梯主体能产生一定的位移,第一减震垫和软钢阻尼器能消耗能量,减小地震对楼梯主体的影响,进而提高了楼梯主体的抗震性能。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减震器为软钢阻尼器,软钢阻尼器的一端和支撑柱固定连接,另一端和楼梯主体固定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地震产生时,软钢阻尼器能发生形变,通过形变消耗地震产生的能量,进而达到抗震效果,软钢阻尼器具有屈服点低、坚固耐用且长期使用维护少的优点,其抗震性能不受温度的影响。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软钢阻尼器的顶部固定有螺栓,所述螺栓上螺纹连接有螺母,所述楼梯主体上设有安装孔,螺栓穿设于安装孔,螺母位于安装孔内,螺母和楼梯主体抵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螺栓向上穿过安装孔,旋紧螺母,使得软钢阻尼器和楼梯主体连接固定。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楼梯主体包括上平台板、梯板和下平台板,上平台板和下平台板错位设置,上平台板平行于下平台板,所述梯板连接在上平台板和下平台板之间,上平台板和下平台板上设有连接槽,梯板的两端设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和连接槽配合卡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连接块和连接槽卡接,使得梯板连接在上平台板和下平台板之间。楼梯主体整体呈连续弯折状态,占用空间大,通过将楼梯主体分成三部分,可以运输到现场进行安装,减少运输过程中楼梯主体的占用空间,方便运输。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相邻的所述上平台板和下平台板之间存在空隙,所述空隙内填充有柔性封堵胶。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上平台板和下平台板之间存在空隙,给上平台板和下平台板留有足够的安装空间,方便上平台板和下平台板的安装,柔性封堵胶能填补空隙,提高上平台板和下平台板连接的密封性,柔性封堵胶有弹性,地震时,上平台板和下平台板有一定的移动空间,上平台板和下平台板不会直接发生碰撞,也能起到一定的抗震作用。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连接槽内设有连接钢筋,所述连接块上设有通孔,所述连接钢筋穿过通孔,连接钢筋和通孔之间填充有水泥浆层。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连接钢筋穿插在通孔内,再浇筑水泥浆,使得连接钢筋固定在通孔内,提高梯板和上平台板、下平台板之间的连接稳定性。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墙体上设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上设有第二减震垫,所述第二减震垫和梯板的底部抵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支撑架可以给梯板提供支撑,提高梯板的承载力,第二减震垫能起到减震作用。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当发生地震时,第一减震垫和软钢阻尼器能消耗能量,减小地震对楼梯主体的影响,进而提高了楼梯主体的抗震性能。2.通过连接块和连接槽卡接,使得梯板连接在上平台板和下平台板之间。通过将楼梯主体分成三部分,可以运输到现场进行安装,减小运输过程中楼梯主体的占用空间,方便运输。3.连接钢筋穿插在通孔内,再浇筑水泥浆,使得连接钢筋固定在通孔内,提高梯板和上平台板、下平台板之间的连接稳定性。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剖面图;图3是本技术的主视图。图中:1、墙体;11、第一墙板;12、第二墙板;13、支撑柱;2、楼梯主体;21、上平台板;22、梯板;23、下平台板;24、连接块;25、通孔;26、连接槽;27、连接钢筋;28、结构胶;29、水泥浆层;3、软钢阻尼器;4、安装孔;5、螺栓;51、螺母;52、密封胶;6、第一减震垫;7、空隙;71、柔性封堵胶;8、第三减震垫;9、支撑架;91、第二减震垫。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参照图1,为本技术公开的一种装配式楼梯与墙体的连接结构,包括安装在墙体1上的楼梯主体2,墙体1包括第一墙板11和第二墙板12,第一墙板11和第二墙板12垂直固定连接。第一墙板11上固定有支撑柱13,支撑柱13为方形柱体,支撑柱13垂直于第一墙板11的内壁。参照图1和图2,楼梯主体2包括上平台板21、梯板22和下平台板23,上平台板21和下平台板23错位设置,上平台板21平行于下平台板23。支撑柱13和上平台板21、下平台板23连接有减震器,减震器为软钢阻尼器3,软钢阻尼器3的底端和支撑柱13固定连接,软钢阻尼器3的顶端焊接固定有螺栓5,螺栓5垂直于软钢阻尼器3。上平台板21和下平台板23开设有安装孔4,螺栓5穿设于安装孔4,螺栓5上螺纹连接有螺母51,安装孔4的顶部填充有密封胶52。旋紧螺母51,软钢阻尼器3和上平台板21、下平台板23固定连接,通过支撑柱13和软钢阻尼器3给楼梯主体2提供支撑。地震产生时,软钢阻尼器3能发生形变,通过形变消耗地震产生的能量,进而达到抗震效果。第二墙板12和上平台板21、下平台板23之间固定有第一减震垫6,相邻的上平台板21和下平台板23之间存在空隙7,空隙7内填充有柔性封堵胶71。通过第一减震垫6和软钢阻尼器3设置,地震时,楼梯主体2能产生一定的位移,第一减震垫6和软钢阻尼器3能消耗能量,减小地震对楼梯主体2的影响,进而提高了对楼梯主体2的抗震性能。梯板22的两端固定有连接块24,连接块24上开设有通孔25。上平台板21和下平台板23开设有连接槽26,连接槽26内预埋固定有连接钢筋27,连接块24和连接槽26卡接,连接块24和连接槽26之间的缝隙填充有结构胶28。连接钢筋27呈L型,通孔25的直径大于连接钢筋27的直径,连接钢筋27的上部位于通孔25内,连接钢筋27和通孔25之间填充有水泥浆层29。连接槽26粘接固定有第三减震垫8,第三减震垫8和连接块24抵接,连接钢筋27穿过第三减震垫8。通过连接块24和连接槽26卡接,使得梯板22连接在上平台板21和下平台板23之间,连接钢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装配式楼梯与墙体的连接结构,包括安装在墙体(1)上的楼梯主体(2),其特征在于:所述墙体(1)上固定有用于支撑楼梯主体(2)的支撑柱(13),所述支撑柱(13)和楼梯主体(2)之间设有减震器,楼梯主体(2)的侧面和墙体(1)之间连接有第一减震垫(6)。/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装配式楼梯与墙体的连接结构,包括安装在墙体(1)上的楼梯主体(2),其特征在于:所述墙体(1)上固定有用于支撑楼梯主体(2)的支撑柱(13),所述支撑柱(13)和楼梯主体(2)之间设有减震器,楼梯主体(2)的侧面和墙体(1)之间连接有第一减震垫(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配式楼梯与墙体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器为软钢阻尼器(3),软钢阻尼器(3)的一端和支撑柱(13)固定连接,另一端和楼梯主体(2)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装配式楼梯与墙体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软钢阻尼器(3)的顶部固定有螺栓(5),所述螺栓(5)上螺纹连接有螺母(51),所述楼梯主体(2)上设有安装孔(4),螺栓(5)穿设于安装孔(4),螺母(51)位于安装孔(4)内,螺母(51)和楼梯主体(2)抵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配式楼梯与墙体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楼梯主体(2)包括上平台板(21)、梯板(22)和下平台板(23),上平台板(2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承先吴浪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正通博雅装饰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