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携式机械除污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104018 阅读:6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31 23: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便携式机械除污装置,包括竖向设置的框架,框架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栅格杆,框架的底端内侧转动连接有第一转轴,第一转轴的两端分别固定安装有第一链轮,框架的顶端内侧转动连接有第二转轴,第二转轴上固定连接有第二链轮,第一链轮和第二链轮上安装有链条,链条上固定连接有刮杆,刮杆上固定连接有钩杆,第二转轴的一端连接有电机,框架的顶部设置有中转仓,中转仓的一侧与栅格杆齐平设置且开口。将框架放入水流中,水流中的垃圾能够被栅格杆阻挡,电机启动后能够带动链条传动,刮杆和钩杆能够将垃圾钩上去并将垃圾输送到中转仓内,完成垃圾的清理,中转仓底部的出口处能够连接管道或者输送带将垃圾输送出去。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携式机械除污装置
本技术实施例涉及除污装置
,具体涉及一种便携式机械除污装置。
技术介绍
现在很多经过城镇或者城市的河流都会落入或多或少的垃圾,有的垃圾会漂浮在水面上,有的垃圾会沉入水底,垃圾在水体的长期浸泡下会发生各种化学反应,产生一些有害的物质,对河流水体造成污染,影响居民的生活用水,所以需要根据情况进行定期的打捞。现有市政河流垃圾的清理主要是利用人工的打捞,还没有针对河流垃圾的清理设备,现在有一些大型的清理湖泊垃圾的设备,体型和功能对河流清理不适用,现在人工进行打捞,打捞强度大,需要的劳动力多,打捞艰难,人工容易在打捞的过程中落入水中,对人工的生命安全有威胁,打捞过程中不能进行过滤,垃圾搬运难,对河底的杂草物质不好清理,固体物质太重难以打捞上岸。随着不断的发展进步,河流内的环境需要不断改善,从而环境监控变得尤为重要,目前河流或者排放前的水流内的大型颗粒垃圾需要清理,而通过打捞的形式进行清理,效率较低,消耗的成本高且达到的效果不够好。
技术实现思路
为此,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便携式机械除污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由于水流中较大颗粒垃圾清理成本高、效果差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实施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便携式机械除污装置,包括竖向设置的框架,所述框架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若干沿框架长度方向并排间隔设置的栅格杆,所述框架的底端内侧转动连接有沿宽度方向的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的两端分别固定安装有第一链轮,框架的顶端内侧转动连接有沿宽度方向的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转轴上固定连接有与第一链轮对齐的第二链轮,两组对应的第一链轮和第二链轮上安装有链条,两链条上固定连接有沿框架宽度方向的刮杆,所述刮杆上固定连接有穿出栅格杆的钩杆,所述第二转轴的一端连接有电机,所述框架的顶部设置有中转仓,所述中转仓的一侧与栅格杆齐平设置且开口,所述中转仓底部远离开口的一端开有出口。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框架放入水流中,电机和中转仓设置在水位以上,水流中的垃圾能够被栅格杆阻挡,电机启动后能够带动链条传动,刮杆和钩杆能够将垃圾钩上去并将垃圾输送到中转仓内,完成垃圾的清理,中转仓底部的出口处能够连接管道或者输送带将垃圾输送出去。本技术实施例的特征还在于,所述钩杆呈向上弯折的钩状。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钩杆能够较好的将垃圾钩住,效果较好。本技术实施例的特征还在于,所述中转仓的顶部连通有注水管。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中转仓内的垃圾堵塞时能够在注水管处注水或者通气从而使中转仓内垃圾的输出能够顺利。本技术实施例的特征还在于,所述框架与竖直方向具有夹角。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使垃圾达到栅格杆后被稳固,避免垃圾全部掉落形成堆积,使得钩杆钩上去的垃圾较为均匀。本技术实施例的特征还在于,所述框架、中转仓以及栅格杆为不锈钢材质制成。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选择304或346材质,轻便简单、易于安装和维修。本技术实施例具有如下优点:将框架放入水流中,电机和中转仓设置在水位以上,水流中的垃圾能够被栅格杆阻挡,电机启动后能够带动链条传动,刮杆和钩杆能够将垃圾钩上去并将垃圾输送到中转仓内,完成垃圾的清理,中转仓底部的出口处能够连接管道或者输送带将垃圾输送出去。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示例性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引伸获得其它的实施附图。本说明书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技术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技术所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能涵盖的范围内。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便携式机械除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处的放大图。图中:1、框架;2、栅格杆;3、第一转轴;4、第一链轮;5、第二转轴;6、第二链轮;7、链条;8、刮杆;9、钩杆;10、电机;11、中转仓;12、开口;13、出口;14、注水管。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技术的其他优点及功效,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结合图1和图2,一种便携式机械除污装置,包括竖向设置的框架1,框架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若干沿框架1长度方向并排间隔设置的栅格杆2,框架1的底端内侧转动连接有沿宽度方向的第一转轴3,第一转轴3的两端分别固定安装有第一链轮4,框架1的顶端内侧转动连接有沿宽度方向的第二转轴5,第二转轴5上固定连接有与第一链轮4对齐的第二链轮6,两组对应的第一链轮4和第二链轮6上安装有链条7,两链条7上固定连接有沿框架1宽度方向的刮杆8,刮杆8上固定连接有穿出栅格杆2的钩杆9,第二转轴5的一端连接有电机10,框架1的顶部设置有中转仓11,中转仓11的一侧与栅格杆2齐平设置且开口12,中转仓11底部远离开口12的一端开有出口13。将框架1放入水流中,电机10和中转仓11设置在水位以上,水流中的垃圾能够被栅格杆2阻挡,电机10启动后能够带动链条7传动,刮杆8和钩杆9能够将垃圾钩上去并将垃圾输送到中转仓11内,完成垃圾的清理,中转仓11底部的出口13处能够连接管道或者输送带将垃圾输送出去。钩杆9呈向上弯折的钩状,钩杆9能够较好的将垃圾钩住,效果较好。中转仓11的顶部连通有注水管14,中转仓11内的垃圾堵塞时能够在注水管14处注水或者通气从而使中转仓11内垃圾的输出能够顺利。框架1与竖直方向具有夹角,能够使垃圾达到栅格杆2后被稳固,避免垃圾全部掉落形成堆积,使得钩杆9钩上去的垃圾较为均匀。框架1、中转仓11以及栅格杆2为不锈钢材质制成,可以选择304或346材质,轻便简单、易于安装和维修。虽然,上文中已经用一般性说明及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了详尽的描述,但在本技术基础上,可以对之作一些修改或改进,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在不偏离本技术精神的基础上所做的这些修改或改进,均属于本技术要求保护的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便携式机械除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竖向设置的框架(1),所述框架(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若干沿框架(1)长度方向并排间隔设置的栅格杆(2),所述框架(1)的底端内侧转动连接有沿宽度方向的第一转轴(3),所述第一转轴(3)的两端分别固定安装有第一链轮(4),框架(1)的顶端内侧转动连接有沿宽度方向的第二转轴(5),所述第二转轴(5)上固定连接有与第一链轮(4)对齐的第二链轮(6),两组对应的第一链轮(4)和第二链轮(6)上安装有链条(7),两链条(7)上固定连接有沿框架(1)宽度方向的刮杆(8),所述刮杆(8)上固定连接有穿出栅格杆(2)的钩杆(9),所述第二转轴(5)的一端连接有电机(10),所述框架(1)的顶部设置有中转仓(11),所述中转仓(11)的一侧与栅格杆(2)齐平设置且开口(12),所述中转仓(11)底部远离开口(12)的一端开有出口(13)。/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携式机械除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竖向设置的框架(1),所述框架(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若干沿框架(1)长度方向并排间隔设置的栅格杆(2),所述框架(1)的底端内侧转动连接有沿宽度方向的第一转轴(3),所述第一转轴(3)的两端分别固定安装有第一链轮(4),框架(1)的顶端内侧转动连接有沿宽度方向的第二转轴(5),所述第二转轴(5)上固定连接有与第一链轮(4)对齐的第二链轮(6),两组对应的第一链轮(4)和第二链轮(6)上安装有链条(7),两链条(7)上固定连接有沿框架(1)宽度方向的刮杆(8),所述刮杆(8)上固定连接有穿出栅格杆(2)的钩杆(9),所述第二转轴(5)的一端连接有电机(10),所述框架(1)的顶部设置有中转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子安李建新蔡玉坤
申请(专利权)人:河北安淼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