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鱼塘池水净化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102764 阅读:5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31 23: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鱼塘池水净化装置,包括壳体,壳体的顶部中央设有进水管,壳体的内顶部设有与进水管连通的固定块,固定块的下方连通有螺旋状的水管,水管的内壁上螺旋缠绕有电加热管,壳体的内部水管的下方设有过滤装置,过滤装置的上方设有刮板,刮板的一侧连有伸缩杆,伸缩杆的另一端伸出壳体并连有气缸,壳体上气缸的对侧对应于过滤装置的上方设有排污口,过滤装置的下方设有吸附装置,吸附装置的下方设有第一填料层,第一填料层的下方设有第二填料层,第二填料层的下方设有光触媒层,光触媒层和第二填料层之间的壳体的内侧壁上设有多个紫外灯,壳体的内部光触媒层的下方还设有反冲洗装置,壳体的另一侧底部设有出水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鱼塘池水净化装置
本技术涉及水产养殖
,尤其涉及一种鱼塘池水净化装置。
技术介绍
水产养殖作为全球水产品供给量的主要生产方式,以其巨大的发展潜力迎合了人们的需求;现有的生态鱼池养殖时,鱼池中的鱼群种类繁多,养殖过程中鱼类产生的排泄物会对整个鱼池造成污染,还会造成鱼池富氧化,影响鱼类的生长;现有的鱼池的净化系统大都是通过简单的过滤网对池水进行过滤,这种净化方式使得一些残留物无法分解,净化效果不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正是针对以上技术问题,提供一种鱼塘池水净化装置。本技术为实现上述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鱼塘池水净化装置,包括壳体,其特征在于,壳体的顶部中央设有进水管,壳体的内顶部设有固定块,固定块设置在进水管下方并与进水管连通,固定块的下方连通有螺旋状的水管,水管的内壁上螺旋缠绕有电加热管,壳体的内部水管的下方设有过滤装置,过滤装置的上方设有刮板,刮板的一侧连有伸缩杆,伸缩杆的另一端伸出壳体并连有气缸,伸缩杆与壳体的接触处设有密封圈,壳体上气缸的对侧对应于过滤装置的上方设有排污口,过滤装置的下方设有吸附装置,壳体的内部吸附装置的下方设有第一填料层,第一填料层的下方设有第二填料层,第二填料层的下方设有光触媒层,光触媒层和第二填料层之间的壳体的内侧壁上设有多个紫外灯,壳体的内部光触媒层的下方还设有反冲洗装置,反冲洗装置包括与壳体一侧底部相连的回水管,回水管上设有水泵,回水管的上端连有喷水管,喷水管的另一端伸入到壳体的内部并位于过滤装置的上方,壳体的另一侧底部设有出水管。所述过滤装置包括从上至下依次设置的第一过滤层、第二过滤层和第三过滤层,且第一过滤层、第二过滤层和第三过滤层的过滤孔的尺寸逐渐减小。所述吸附装置包括活性炭层和竹炭吸附层,且活性炭吸附层设置在竹炭吸附层的上方。所述第一填料层为生物陶粒层,第二填料层为火山石层或沸石层。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进入到壳体的池水经过滤装置和吸附装置过滤吸附后,再经过第一填料层和第二填料层过滤,然后设置的光触媒层在紫外灯的作用下可对池水中的残留物进行分解,净化效果较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壳体;2、进水管;3、固定块;4、水管;5、刮板;6、伸缩杆;7、气缸;8、排污口;9、第一填料层;10、第二填料层;11、光触媒层;12、紫外灯;13、水泵;14、回水管;15、喷水管;16、出水管;17、第一过滤层;18、第二过滤层;19、第三过滤层;20、活性炭吸附层;21、竹炭吸附层。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所示,一种鱼塘池水净化装置,包括壳体1,壳体1的顶部中央设有进水管2,壳体1的内顶部设有固定块3,固定块3设置在进水管2下方并与进水管2连通,固定块3的下方连通有螺旋状的水管4,水管4的内壁上螺旋缠绕有电加热管,壳体1的内部水管4的下方设有过滤装置,过滤装置的上方设有刮板5,刮板5的一侧连有伸缩杆6,伸缩杆6的另一端伸出壳体1并连有气缸7,伸缩杆6与壳体1的接触处设有密封圈,壳体1上气缸7的对侧对应于过滤装置的上方设有排污口8,过滤装置的下方设有吸附装置,壳体1的内部吸附装置的下方设有第一填料层9,第一填料层9的下方设有第二填料层10,第二填料层10的下方设有光触媒层11,光触媒层11和第二填料层10之间的壳体1的内侧壁上设有多个紫外灯12,壳体1的内部光触媒层11的下方还设有反冲洗装置,反冲洗装置包括与壳体1一侧底部相连的回水管14,回水管14上设有水泵13,回水管14的上端连有喷水管15,喷水管15的另一端伸入到壳体1的内部并位于过滤装置的上方,壳体1的另一侧底部设有出水管16。所述过滤装置包括从上至下依次设置的第一过滤层17、第二过滤层18和第三过滤层19,且第一过滤层17、第二过滤层18和第三过滤层19的过滤孔的尺寸逐渐减小。所述吸附装置包括活性炭吸附层20和竹炭吸附层21,且活性炭吸附层20设置在竹炭吸附层21的上方。所述第一填料层9为生物陶粒层,第二填料层10为火山石层或沸石层。本技术使用时,鱼池中的池水通过设置的进水管2、固定块3和水管4进入到壳体1的内部,水管4内壁上缠绕设置的电加热管可将池水加热,从而使得池水的温度升高,进而提高了生物活性,增加了处理效率;进入到壳体1内部的池水依次经过过滤装置、吸附装置、第一填料层9、第二填料层10和光触媒层11吸附净化分解后经出水管16排出,设置的喷水管15中流出的净化后的池水可对设置的过滤装置进行冲洗,冲洗后再通过设置的刮板5将残留物从排污口8推出,避免过滤装置被堵塞,使用效果较好。上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行了示例性描述,显然本技术具体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采用了本技术的方法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改进,或未经改进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鱼塘池水净化装置,包括壳体(1),其特征在于,壳体(1)的顶部中央设有进水管(2),壳体(1)的内顶部设有固定块(3),固定块(3)设置在进水管(2)下方并与进水管(2)连通,固定块(3)的下方连通有螺旋状的水管(4),水管(4)的内壁上螺旋缠绕有电加热管,壳体(1)的内部水管(4)的下方设有过滤装置,过滤装置的上方设有刮板(5),刮板(5)的一侧连有伸缩杆(6),伸缩杆(6)的另一端伸出壳体(1)并连有气缸(7),伸缩杆(6)与壳体(1)的接触处设有密封圈,壳体(1)上气缸(7)的对侧对应于过滤装置的上方设有排污口(8),过滤装置的下方设有吸附装置,壳体(1)的内部吸附装置的下方设有第一填料层(9),第一填料层(9)的下方设有第二填料层(10),第二填料层(10)的下方设有光触媒层(11),光触媒层(11)和第二填料层(10)之间的壳体(1)的内侧壁上设有多个紫外灯(12),壳体(1)的内部光触媒层(11)的下方还设有反冲洗装置,反冲洗装置包括与壳体(1)一侧底部相连的回水管(14),回水管(14)上设有水泵(13),回水管(14)的上端连有喷水管(15),喷水管(15)的另一端伸入到壳体(1)的内部并位于过滤装置的上方,壳体(1)的另一侧底部设有出水管(16)。/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鱼塘池水净化装置,包括壳体(1),其特征在于,壳体(1)的顶部中央设有进水管(2),壳体(1)的内顶部设有固定块(3),固定块(3)设置在进水管(2)下方并与进水管(2)连通,固定块(3)的下方连通有螺旋状的水管(4),水管(4)的内壁上螺旋缠绕有电加热管,壳体(1)的内部水管(4)的下方设有过滤装置,过滤装置的上方设有刮板(5),刮板(5)的一侧连有伸缩杆(6),伸缩杆(6)的另一端伸出壳体(1)并连有气缸(7),伸缩杆(6)与壳体(1)的接触处设有密封圈,壳体(1)上气缸(7)的对侧对应于过滤装置的上方设有排污口(8),过滤装置的下方设有吸附装置,壳体(1)的内部吸附装置的下方设有第一填料层(9),第一填料层(9)的下方设有第二填料层(10),第二填料层(10)的下方设有光触媒层(11),光触媒层(11)和第二填料层(10)之间的壳体(1)的内侧壁上设有多个紫外灯(12),壳体(1)的内部光触媒层(11)的下方还设有反冲洗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福臣于士国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蕴华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