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楼宇电梯装置用安全锁定结构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102197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31 23: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楼宇电梯装置用安全锁定结构,旨在解决现有的楼宇电梯装置中电梯厢采用钢绳牵引,由于钢绳有断裂的情况,因此电梯厢在高度掉落时存在安全隐患的问题,包括电梯井和电机驱动设备,所述电梯厢设置在电梯井内,所述电机驱动设备固定在电梯井的底部,所述电梯厢的顶端一体浇筑U型固定板,U型固定板横板上连接有钢丝绳的一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通过增加了卡接板和卡接槽的组合结构,该组合结构的设置,在钢丝绳断裂以后,用于将电梯厢卡在电梯井内,避免电梯厢掉落,所带来的安装隐患。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楼宇电梯装置用安全锁定结构
本技术涉及楼宇电梯装置
,具体涉及一种楼宇电梯装置用安全锁定结构。
技术介绍
电梯是指服务于建筑物内若干特定的楼层,其轿厢运行在至少两列垂直于水平面或与铅垂线倾斜角小于15°的刚性轨道运动的永久运输设备。也有台阶式,踏步板装在履带上连续运行,俗称自动扶梯或自动人行道。服务于规定楼层的固定式升降设备。现有的楼宇电梯都是采用钢丝绳进行牵引,钢丝绳长时间的使用,由于磨损过度在加上载物超重,容易发生断裂,钢丝绳的断裂使得电梯厢在自重的作用下,会向下掉落,从而带来一定的安全隐患。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中,提出了一种楼宇电梯装置用安全锁定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适应现实需要,提供一种楼宇电梯装置用安全锁定结构,以解决现有的楼宇电梯装置中电梯厢采用钢绳牵引,由于钢绳有断裂的情况,因此电梯厢在高度掉落时存在安全隐患的问题。(2)技术方案为了实现本技术的目的,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楼宇电梯装置用安全锁定结构,包括电梯井和电机驱动设备,所述电梯井内设置有电梯厢,所述电机驱动设备固定在电梯井的底部,所述电梯厢的顶端一体浇筑U型固定板,U型固定板横板上连接有钢丝绳的一端,所述钢丝绳的另一端依次绕过第三滚动轮、第一滚动轮和第二滚动轮并缠绕在电机驱动设备的绕线部上;所述第三滚动轮和第一滚动轮分别通过第三转动杆和第一转动杆转动设置在U型支撑板上,所述U型支撑板固定在侧固定板上,侧固定板设置在电梯井的侧壁上,所述第二滚动轮通过第二转动杆转动设置在移动孔内,移动孔开设在卡接板上;所述卡接板滑动设置在移动槽内,并通过弹性伸缩杆连接在移动槽的侧壁上,移动槽开设在固定底板上,固定底板设置在电梯厢的厢顶上,所述侧固定板上开设有若干个与卡接板相对应的卡接槽。进一步地,所述卡接板朝向卡接槽的侧边开设有防卡槽。进一步地,所述防卡槽、设置有两个,且对称设置在卡接板的两端。进一步地,所述防卡槽的槽腔设置为直角三角形结构。进一步地,若干个所述卡接槽设置在同一垂直线上。进一步地,相邻的两个所述卡接槽之间存在有间隙,间隙的距离小于.mm。(3)有益效果:本技术中,通过增加了卡接板和卡接槽的组合结构,该组合结构的设置,在钢丝绳断裂以后,用于将电梯厢卡在电梯井内,避免电梯厢掉落,所带来的安装隐患。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中A结构放大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中B结构放大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中C结构放大示意图。附图标记如下:电梯厢1、电梯井2、电机驱动设备3、钢丝绳4、第一滚动轮5、第一转动杆6、U型支撑板7、侧固定板8、U型固定板9、固定底板10、移动槽11、卡接板12、弹性伸缩杆13、移动孔14、第二滚动轮15、第二转动杆16、卡接槽17、防卡槽18、第三滚动轮19、第三转动杆20。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1-4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一种楼宇电梯装置用安全锁定结构,包括电梯井2和电机驱动设备3,电梯井2内设置有电梯厢1,电机驱动设备3固定在电梯井2的底部,电梯厢1的顶端一体浇筑U型固定板9,U型固定板9横板上连接有钢丝绳4的一端,钢丝绳4的另一端依次绕过第三滚动轮19、第一滚动轮5和第二滚动轮15并缠绕在电机驱动设备3的绕线部上;第三滚动轮19和第一滚动轮5分别通过第三转动杆20和第一转动杆6转动设置在U型支撑板7上,U型支撑板7固定在侧固定板8上,侧固定板8设置在电梯井2的侧壁上,第二滚动轮15通过第二转动杆16转动设置在移动孔14内,移动孔14开设在卡接板12上,本实施例中,第三滚动轮19、第一滚动轮5和第二滚动轮15组合结构的设置,用于钢丝绳4的转导,避免钢丝绳4在使用过程中,被磨损;同时,电机驱动设备3的设置,为电梯厢1的升降提供动力。卡接板12滑动设置在移动槽11内,并通过弹性伸缩杆13连接在移动槽11的侧壁上,移动槽11开设在固定底板10上,固定底板10设置在电梯厢1的厢顶上,侧固定板8上开设有若干个与卡接板12相对应的卡接槽17;本实施例中,具体地防掉落过程如下:在钢丝绳4未断时,钢丝绳4属于拉伸状态,此时在拉力的作用下,会对第二滚动轮15起到抵触作用,并通过第二滚动轮15带着卡接板12向移动槽11内运动,并使得弹性伸缩杆13属于压缩状态;当钢丝绳4断裂以后,使得第二滚动轮15失去抵触力,从而在弹性伸缩杆13自身弹力作用下,使得卡接板12运动,并使得卡接板12运动进入到卡接槽17内,从而使得电梯厢1倾斜卡接在电梯井2内,避免电梯厢1掉落,从而避免危险的发生。本实施例中,卡接板12朝向卡接槽17的侧边开设有防卡槽18,这样设置,可以保证卡接板12能够顺利的进入到卡接槽17内。本实施例中,防卡槽18、设置有两个,且对称设置在卡接板12的两端,这样可以起到更好的防卡效果。本实施例中,防卡槽18的槽腔设置为直角三角形结构,这样可以起到更好的防卡效果。本实施例中,若干个卡接槽17设置在同一垂直线上,这样可以起到更好的限位作用。本实施例中,相邻的两个卡接槽17之间存在有间隙,间隙的距离小于0.1mm,这样可以保证电梯厢1在任何位置,均可以使得卡接板12进入到卡接槽17内。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中,通过增加了卡接板12和卡接槽17的组合结构,该组合结构的设置,在钢丝绳4断裂以后,用于将电梯厢1卡在电梯井2内,避免电梯厢1掉落,所带来的安装隐患。本技术的实施例公布的是较佳的实施例,但并不局限于此,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极易根据上述实施例,领会本技术的精神,并做出不同的引申和变化,但只要不脱离本技术的精神,都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楼宇电梯装置用安全锁定结构,包括电梯井(2)和电机驱动设备(3),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梯井(2)内设置有电梯厢(1),所述电机驱动设备(3)固定在电梯井(2)的底部,所述电梯厢(1)的顶端一体浇筑U型固定板(9),U型固定板(9)横板上连接有钢丝绳(4)的一端,所述钢丝绳(4)的另一端依次绕过第三滚动轮(19)、第一滚动轮(5)和第二滚动轮(15)并缠绕在电机驱动设备(3)的绕线部上;/n所述第三滚动轮(19)和第一滚动轮(5)分别通过第三转动杆(20)和第一转动杆(6)转动设置在U型支撑板(7)上,所述U型支撑板(7)固定在侧固定板(8)上,侧固定板(8)设置在电梯井(2)的侧壁上,所述第二滚动轮(15)通过第二转动杆(16)转动设置在移动孔(14)内,移动孔(14)开设在卡接板(12)上;/n所述卡接板(12)滑动设置在移动槽(11)内,并通过弹性伸缩杆(13)连接在移动槽(11)的侧壁上,移动槽(11)开设在固定底板(10)上,固定底板(10)设置在电梯厢(1)的厢顶上,所述侧固定板(8)上开设有若干个与卡接板(12)相对应的卡接槽(17)。/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楼宇电梯装置用安全锁定结构,包括电梯井(2)和电机驱动设备(3),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梯井(2)内设置有电梯厢(1),所述电机驱动设备(3)固定在电梯井(2)的底部,所述电梯厢(1)的顶端一体浇筑U型固定板(9),U型固定板(9)横板上连接有钢丝绳(4)的一端,所述钢丝绳(4)的另一端依次绕过第三滚动轮(19)、第一滚动轮(5)和第二滚动轮(15)并缠绕在电机驱动设备(3)的绕线部上;
所述第三滚动轮(19)和第一滚动轮(5)分别通过第三转动杆(20)和第一转动杆(6)转动设置在U型支撑板(7)上,所述U型支撑板(7)固定在侧固定板(8)上,侧固定板(8)设置在电梯井(2)的侧壁上,所述第二滚动轮(15)通过第二转动杆(16)转动设置在移动孔(14)内,移动孔(14)开设在卡接板(12)上;
所述卡接板(12)滑动设置在移动槽(11)内,并通过弹性伸缩杆(13)连接在移动槽(11)的侧壁上,移动槽(11)开设在固定底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刚杨磊张志春汪明全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网能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