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安全拉线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102163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31 23: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安全拉线装置,包括设置在电缆线收纳辊出线端的套环座,所述套环座靠近电缆线收纳辊的一侧设置有侧立板,所述侧立板上开设有穿线孔,所述套环座内开设有竖直方向的贯穿通道,所述贯穿通道内滑动安装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上放置有保护环,所述套环座的下端设置有顶升机构,通过所述顶升机构的向上推动带动所述保护环卡套在电缆线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电缆线通过侧立板上的穿线孔穿设在套环座的上方,通过顶升机构向上顶起支撑板,带动支撑板上的保护环向上卡套在电缆线上,使得保护环与地面接触,避免电缆线直接与底面接触导致的电缆线外皮破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安全拉线装置
本技术实施例涉及电缆线配套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安全拉线装置。
技术介绍
由于科技的进步,人们对传送数据、文字处理机、电传、传感器和通信设备的依赖显著快速地增加。新技术的出现使得这方面的设备联机和网络化越来越复杂。为了连接这些电子元器件,需要在这些结构和领域中使用大量的电缆。电缆线产品种类众多,应用范围十分广泛,涉及到电力、建筑、通信、制造等行业,与国民经济的各个部门都密切相关。电缆线还被称为国民经济的“动脉”与“神经”,是输送电能、传递信息和制造各种电机、仪器、仪表,实现电磁能量转换所不可缺少的基础性器材,是未来电气化、信息化社会中必要的基础产品。现有技术中待使用的电缆线一般缠绕线收纳辊内,当需要使用电缆线时,从收纳辊将线缆拉出,沿着地面取出,而由于线缆与地面之间具有一定的摩擦力,长时间的拖拽电缆线容易损坏电缆外皮,影响电缆线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安全拉线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由于电缆线拉线时与底面摩擦损坏电缆线外皮而导致的电缆线使用寿命变短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实施方式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安全拉线装置,包括设置在电缆线收纳辊出线端的套环座,所述套环座靠近电缆线收纳辊的一侧设置有侧立板,所述侧立板上开设有穿线孔,所述套环座内开设有竖直方向的贯穿通道,所述贯穿通道内滑动安装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上放置有保护环,所述套环座的下端设置有顶升机构,通过所述顶升机构的向上推动带动所述保护环卡套在电缆线上。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保护环包括底座和固定在底座上方的U型卡环,所述U型卡环的开口朝上,且所述U形卡环的两端均设置有弹性卡片。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弹性卡片中间段与U型卡环铰接,且所述弹性卡片的上端与U型卡环的上端面之间通过伸缩弹簧连接。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底座与支撑板的接触面为圆弧面,且所述底座的内部设置有配重块。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贯穿通道的侧壁开设有滑槽,所述支撑板滑动安装在滑槽内,且所述滑槽的上下两端均设置有避免支撑板滑出贯穿通道的止滑块。本技术的实施方式具有如下优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电缆线通过侧立板上的穿线孔穿设在套环座的上方,通过顶升机构向上顶起支撑板,带动支撑板上的保护环向上卡套在电缆线上,使得保护环与地面接触,避免电缆线直接与底面接触导致的电缆线外皮破损。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本说明书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技术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技术所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所能涵盖的范围内。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安全拉线装置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安全拉线装置中套环座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所示安全拉线装置中保护环的正视图。图中:10-电缆线收纳辊;20-套环座;30-侧立板;40-保护环;50-顶升机构;21-贯穿通道;22-支撑板;31-穿线孔;41-底座;42-U型卡环;43-弹性卡片;44-伸缩弹簧;211-滑槽;212-止滑块。具体实施方式为使得本技术的目的、特征、优点能够更加的明显和易懂,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下面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非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安全拉线装置,包括设置在电缆线收纳辊10出线端的套环座20,所述套环座20靠近电缆线收纳辊的一侧设置有侧立板30,所述侧立板30上开设有穿线孔31,所述套环座20内开设有竖直方向的贯穿通道21,所述贯穿通道21内滑动安装有支撑板22,所述支撑板22上放置有保护环40,所述套环座20的下端设置有顶升机构50,通过所述顶升机构50的向上推动带动所述保护环40卡套在电缆线上。上述支撑板的滑动安装方式为:在所述贯穿通道21的侧壁开设有滑槽211,所述支撑板22滑动安装在滑槽211内,且所述滑槽211的上下两端均设置有避免支撑板22滑出贯穿通道21的止滑块212。本技术实施例的工作原理是:将电缆线收纳辊10上的电缆线沿侧立板30上的穿线孔31穿设在套环座20的上方,通过顶升机构50向上提升并顶起支撑板22,从而带动支撑板22上的保护环40向上卡套在电缆线上,使得保护环40与地面接触,避免电缆线直接与地面接触导致的电缆线外皮破损。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顶升机构50可以直接是电动推杆或者液压推杆,也可以是凸轮或者曲轴等机械结构组装而成的可以实现向上顶起与收回的装置,通过控制顶升机构50的提升频率可以控制保护环40套设的间距,因此,本实施方式的另一个优点在于可以通过保护环40的数量计算电缆线拉出的长度。如图3所示,为了使所述保护环40可以卡套在电缆线上,所述保护环40包括底座41和固定在底座41上方的U型卡环42,所述U型卡环42的开口朝上,且所述U型卡环42的两端均设置有弹性卡片43。所述弹性卡片43中间段与U型卡环42铰接,且所述弹性卡片43的上端与U型卡环42的上端面之间通过伸缩弹簧44连接。上述保护环的具体套设过程为:当保护环40向上顶起时,U型卡环42的开口处卡在电缆线的两侧,通过硬性挤压使伸缩弹簧44拉长,弹性卡片43向下旋转,当电缆线完全进入U型卡环42的凹槽内后,在伸缩弹簧44的反作用力下,弹性卡片43恢复原始状态,避免电缆线从U型卡环42的开口处脱落。当U型卡环42需要拆除时,向内掰动弹性卡片43的上端使伸缩弹簧44伸长即可取出U型卡环42内的电缆线。作为本实施例的进一步优选,所述底座41与支撑板22的接触面为圆弧面,且所述底座41的内部设置有配重块,底座41的配重设置使整体保护环40呈现一个类似不倒翁的状态,避免保护环40倾倒造成电缆线二次贴地。以上所述,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安全拉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电缆线收纳辊(10)出线端的套环座(20),所述套环座(20)靠近电缆线收纳辊的一侧设置有侧立板(30),所述侧立板(30)上开设有穿线孔(31),所述套环座(20)内开设有竖直方向的贯穿通道(21),所述贯穿通道(21)内滑动安装有支撑板(22),所述支撑板(22)上放置有保护环(40),所述套环座(20)的下端设置有顶升机构(50)。/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安全拉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电缆线收纳辊(10)出线端的套环座(20),所述套环座(20)靠近电缆线收纳辊的一侧设置有侧立板(30),所述侧立板(30)上开设有穿线孔(31),所述套环座(20)内开设有竖直方向的贯穿通道(21),所述贯穿通道(21)内滑动安装有支撑板(22),所述支撑板(22)上放置有保护环(40),所述套环座(20)的下端设置有顶升机构(5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安全拉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环(40)包括底座(41)和固定在底座(41)上方的U型卡环(42),所述U型卡环(42)的开口朝上,且所述U型卡环(42)的两端均设置有弹性卡片(43)。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万龙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东莞供电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