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旋转式压片机的挡片板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099229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31 23: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旋转式压片机的挡片板结构,强迫加料器的底板上的挡片板和强迫加料器刮粉板之间形成药粉颗粒回流口。挡片板的导引板,具有一弧状的后端部,以形成一弧状导流部,所述前挡板和上盖板固定在该导引板的前端部;挡片板的前挡板,呈小于90°的角度固定连接在该导引板的前端部的顶端处,该前挡板是朝向强迫加料器刮粉板向内倾斜固定在的该导引板的前端部的顶端处的,以形成一渐收窄的药粉颗粒回流口;挡片板的上盖板,固定在导引板的前端部的上方,该导引板的弧状后端部延伸出该上盖板,且该上盖板贴近强迫加料器刮粉板设置,以盖设在药粉颗粒回流口上方。以避免素片从该药粉颗粒回流口进入强迫加料器,提升产品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旋转式压片机的挡片板结构
本技术属于制药生产
,具体涉及旋转式压片机的挡片板结构改进。
技术介绍
如图5所示,现有旋转式压片机的冲压组合包括有上转盘1、中转盘2和下转盘3,上转盘1上装设有上冲模4,该上冲模4位于中转盘2上方,中转盘2上装设有下冲模5,该下冲模5位于下转盘3上方。一强迫加料器安装在上冲模4和中转盘2之间。该强迫加料器的底板上左、右两边固定有挡片板6和强迫加料器刮粉板7,挡片板6和强迫加料器刮粉板7之间形成药粉颗粒回流口,中转盘2上的药粉颗粒是从药粉颗粒回流口进入强迫加料器,再进入中模进行压片的,而中转盘2上的素片8应在中转盘2的转动带动下,从该中转盘2的出料口流出。由于现有旋转式压片机的挡片板6与强迫加料器刮粉板7之间的药粉颗粒回流口间隙较大,素片8有很大概率会进入强迫加料器的药粉颗粒回流口,跟着药粉颗粒一起进入该旋转式压片机的中模,进入中模的素片不仅会阻挡药粉颗粒顺利进入中模,影响素片重量的稳定性,而且进入强迫加料器的素片会在齿轮等部件的搅动下,形成小碎片,而重新压制成片,这样会造成产品片面外观或者片重异常,导致产品质量问题发生。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中的问题,提供一种旋转式压片机的挡片板结构。以避免素片从该药粉颗粒回流口进入强迫加料器,提升产品质量。为达成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旋转式压片机的挡片板结构,所述旋转式压片机设有的强迫加料器安装在该旋转式压片机的上冲模和中转盘之间,于该强迫加料器的底板上固设有挡片板和强迫加料器刮粉板,所述挡片板和强迫加料器刮粉板之间形成药粉颗粒回流口;挡片板,由一前挡板、一上盖板和一导引板组成;其中,导引板,具有一弧状的后端部,以形成一弧状导流部,所述前挡板和上盖板固定在该导引板的前端部;前挡板,呈小于90°的角度固定连接在该导引板的前端部的顶端处,该前挡板是朝向强迫加料器刮粉板向内倾斜固定在的该导引板的前端部的顶端处的,以形成一渐收窄的药粉颗粒回流口;上盖板,固定在导引板的前端部的上方,该导引板的弧状后端部延伸出该上盖板,且该上盖板贴近强迫加料器刮粉板设置,以盖设在药粉颗粒回流口上方。如上所述的一种旋转式压片机的挡片板结构,所述前挡板且前挡板与导引板的连接处平滑过渡。如上所述的一种旋转式压片机的挡片板结构,所述药粉颗粒回流口的最窄处宽2-3mm,且所述前挡板与导引板的前端部呈30°的角度倾斜设置。相较于现有技术,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技术由前挡板、上盖板和导引板一体形成的挡片板结构简单,与强迫加料器刮粉板之间形成渐收窄的药粉颗粒回流口,以更集中更高效的收集中转盘上的药粉颗粒,且又可避免素片从该药粉颗粒回流口进入强迫加料器,提升产品质量。前挡板且前挡板与导引板的连接处平滑过渡设置,可避免素片在中转盘上的滞流现象,以使素片顺畅的从出料口落料。附图说明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是本技术旋转式压片机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挡片板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一;图3是本技术挡片板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二;图4是本技术挡片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5是现有技术旋转式压片机的冲压组合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本技术的权利要求书、说明书及上述附图中,除非另有明确限定,如使用术语“第一”、“第二”或“第三”等,都是为了区别不同对象,而不是用于描述特定顺序。本技术的权利要求书、说明书及上述附图中,除非另有明确限定,对于方位词,如使用术语“中心”、“横向”、“纵向”、“水平”、“垂直”、“顶”、“底”、“内”、“外”、“上”、“下”、“前”、“后”、“左”、“右”、“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乃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和位置关系,且仅是为了便于叙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或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所以也不能理解为限制本技术的具体保护范围。本技术的权利要求书、说明书及上述附图中,除非另有明确限定,如使用术语“固接”或“固定连接”,应作广义理解,即两者之间没有位移关系和相对转动关系的任何连接方式,也就是说包括不可拆卸地固定连接、可拆卸地固定连接、连为一体以及通过其他装置或元件固定连接。本技术的权利要求书、说明书及上述附图中,如使用术语“包括”、“具有”以及它们的变形,意图在于“包含但不限于”。请参阅图1至图4说明本技术旋转式压片机的挡片板结构。所述旋转式压片机设有的强迫加料器安装在该旋转式压片机的上冲模50和中转盘40之间。于该强迫加料器的底板10上设有药粉颗粒回流口A。所述挡片板结构包括挡片板20和强迫加料器刮粉板30,所述挡片板20和强迫加料器刮粉板30分别固定在强迫加料器的底板10上,于所述挡片板20和强迫加料器刮粉板30之间形成所述的药粉颗粒回流口A。所述挡片板20由一前挡板21、一上盖板22和一导引板23组成。所述导引板23具有一弧状的后端部232,形成一弧状导流部,以使中转盘40上的素片60沿该弧状导流部从中转盘40的出料口41落料。所述前挡板21和上盖板22固定在该导引板23的前端部。具体的,所述前挡板21与导引板23呈小于90°的角度连接为一体,以形成一支撑部,以支撑固定上盖板22。进一步的,所述前挡板21固定连接在该导引板23的前端部的顶端处,且前挡板21与导引板23的连接处平滑过渡,以避免素片60在中转盘40上的滞流。该前挡板21是朝向强迫加料器刮粉板30向内倾斜固定在的该导引板23的前端部的顶端处的,以形成一渐收窄的药粉颗粒回流口A,该药粉颗粒回流口A的最窄处宽2-3mm,可更为高效的收集中转盘40上的药粉颗粒。最佳的,所述前挡板21与导引板23的前端部呈30°的角度倾斜设置。所述上盖板22固定在导引板23的前端部231上方,该导引板23的弧状后端部232延伸出该上盖板22,以将素片60导引至中转盘40的出料口41。所述上盖板22固定在前挡板21上方,且贴近强迫加料器刮粉板30设置。所述上盖板22盖设在药粉颗粒回流口A上方,以更集中的收集中转盘40上的药粉颗粒。于前挡板21与该导引板23形成的支撑部、上盖板22及强迫加料器刮粉板30之间形成药粉颗粒回流腔B。上述说明示出并描述了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如前所述,应当理解本技术并非局限于本文所披露的形式,不应看作是对其他实施例的排除,而可用于各种其他组合、修改和环境,并能够在本文所述技术构想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旋转式压片机的挡片板结构,所述旋转式压片机设有的强迫加料器安装在该旋转式压片机的上冲模和中转盘之间,于该强迫加料器的底板上固设有挡片板和强迫加料器刮粉板,所述挡片板和强迫加料器刮粉板之间形成药粉颗粒回流口;其特征在于,挡片板,由一前挡板、一上盖板和一导引板组成;其中,/n导引板,具有一弧状的后端部,以形成一弧状导流部,所述前挡板和上盖板固定在该导引板的前端部;/n前挡板,呈小于90°的角度固定连接在该导引板的前端部的顶端处,该前挡板是朝向强迫加料器刮粉板向内倾斜固定在的该导引板的前端部的顶端处的,以形成一渐收窄的药粉颗粒回流口;/n上盖板,固定在导引板的前端部的上方,该导引板的弧状后端部延伸出该上盖板,且该上盖板贴近强迫加料器刮粉板设置,以盖设在药粉颗粒回流口上方。/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旋转式压片机的挡片板结构,所述旋转式压片机设有的强迫加料器安装在该旋转式压片机的上冲模和中转盘之间,于该强迫加料器的底板上固设有挡片板和强迫加料器刮粉板,所述挡片板和强迫加料器刮粉板之间形成药粉颗粒回流口;其特征在于,挡片板,由一前挡板、一上盖板和一导引板组成;其中,
导引板,具有一弧状的后端部,以形成一弧状导流部,所述前挡板和上盖板固定在该导引板的前端部;
前挡板,呈小于90°的角度固定连接在该导引板的前端部的顶端处,该前挡板是朝向强迫加料器刮粉板向内倾斜固定在的该导引板的前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伟龙黄佳燕陈志杰李丽安王东阳张磊陈良栋叶小晴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中药厂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