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夹持工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098730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31 23: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晶硅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夹持工装。该夹持工装包括:升降支撑台,用于支撑硅棒,所述升降支撑台能带动其上支撑的硅棒升降;夹具,所述夹具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夹持端,所述升降支撑台位于两个所述夹持端之间,所述夹具能沿所述硅棒的轴向夹持所述硅棒。该夹持工装中,通过升降支撑台调整硅棒的高度,从而调整夹具与硅棒的接触位置,通过切割和调整接触位置的配合,完成硅棒的切割。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夹持工装
本技术涉及晶硅制造
,尤其涉及一种夹持工装。
技术介绍
在光伏行业中,铸造单晶是通过多晶设备及方式制造单晶,兼具多晶成本优势及单晶电池转换效率优势。铸造单晶的制备需要使用特殊的单晶籽晶进行形核,目前主流的铸造单晶籽晶是先使用单晶圆棒加工成单晶方棒,再将单晶方棒切割加工成等厚的单晶方块籽晶,但这种籽晶加工方式对单晶圆棒的利用率较低,加工成方棒后剩余边角料只能作为二次循环料使用。为解决上述问题,出现了一种沿单晶圆棒的轴向切割,以使圆棒沿径向分割为多个板状结构的切割方法,但现有技术的夹持工装无法应用于此种加工方法中或操作繁琐,制约该方法的应用以及加工籽晶的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籽晶加工方法,能够提高对单晶圆棒的利用率。为达此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籽晶加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沿硅棒的轴向切割所述硅棒,以使所述硅棒沿径向分割为多个预制板体;将所述预制板体的圆弧侧面切割为平面以形成籽晶,多个所述籽晶中至少一个的横截面形状为梯形。其中,多个所述预制板体包括:第一板体,由所述硅棒的中心位置切割形成,切割所述第一板体形成的籽晶的截面形状为矩形;以及第二板体,由所述硅棒中与所述第一板体对应部分的两侧位置切割形成,切割所述第二板体形成的籽晶的截面形状为梯形。其中,多个所述预制板体中的一个为所述第一板体,其余为所述第二板体。其中,多个所述第二板体以所述第一板体对称设置。本技术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夹持工装,能够应用于上述的籽晶加工方法中,方便籽晶加工方法的应用。为达此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夹持工装,包括:升降支撑台,用于支撑第一待固定件,所述升降支撑台能带动其上支撑的第一待固定件升降;夹具,所述夹具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夹持端,所述升降支撑台位于两个所述夹持端之间,所述夹具能夹持所述第一待固定件。其中,所述升降支撑台包括:平台,所述平台用于支撑所述第一待固定件;及升降驱动机构,所述升降驱动机构的输出端与所述平台连接,所述升降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平台升降。其中,所述夹持工装还包括:底座,所述夹具设置于所述底座上,所述升降驱动机构嵌入所述底座内,至少部分所述平台能嵌入所述底座内。其中,所述平台的顶面为与所述第一待固定件的外周面相适配。其中,两个所述夹持端中,至少一个能沿靠近或远离另一个的方向移动,以夹持或松开所述第一待固定件。其中,所述夹具还包括:支架,设置于所述升降支撑台的一侧,所述支架上设置有一个所述夹持端;及水平驱动机构,设置于所述升降支撑台相对的另一侧,所述水平驱动机构的输出端安装有另一所述夹持端,所述水平驱动机构的输出端能靠近或远离所述支架。其中,所述夹具能绕水平轴线转动,以带动被夹持的所述第一待固定件旋转,所述水平轴线沿两个所述夹持端的排列方向延伸。其中,所述夹持工装还包括:角度测量装置,所述角度测量装置用于测量所述第一待固定件的旋转角度。其中,所述角度测量装置包括角度尺,所述角度尺的中心位于所述水平轴线上。其中,所述夹持工装还包括:旋转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夹具绕所述水平轴线转动;所述旋转驱动机构的输出端与两个所述夹持端中的一个连接。其中,所述夹持端上间隔设置有多个避让槽,所述避让槽沿两个所述夹持端的排列方向延伸且贯穿所述夹持端,所述避让槽用于避让切割所述第一待固定件的切割线。其中,所述夹持端包括:主体,所述主体上设置有抵接面和支撑面,所述抵接面用于夹持所述第一待固定件的端面,所述支撑面与所述抵接面相邻,用于支撑第二待固定件;及限位部,所述支撑面上远离所述抵接面的一侧设置有所述限位部,所述限位部用于抵接所述第二待固定件的侧面。本技术的再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夹持工装的使用方法,能够应用于上述的籽晶加工方法中。为达此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使用上述的夹持工装制备籽晶的使用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将硅棒放置于升降支撑台上;S2:夹具夹持固定所述硅棒,所述硅棒的部分沿竖直方向凸出所述夹具,以便切割设备切割所述硅棒凸出所述夹具的部分;S3:调整硅棒的放置角度以及所述升降支撑台的高度,以使所述夹具夹持所述硅棒已被切割的部分,所述切割设备继续切割所述硅棒以形成多个预制板体。其中,步骤S3具体包括:S31:所述硅棒旋转180度,以使所述硅棒未被切割的部分转动至所述硅棒的顶部;S32:升降支撑台带动硅棒上升,以使夹具与所述硅棒底部已被切割的部分相对;S33:所述夹具夹持所述硅棒。其中,步骤S31之前还包括:所述升降支撑台下降以与所述硅棒脱离。其中,所述使用方法还包括:S4:所述夹具夹持所述预制板体;S5:所述夹具带动所述预制板体转动预设角度,以使所述预制板体与水平面呈预设夹角,以便切割设备竖直相下切割所述预制板体的圆弧侧面。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籽晶加工方法、夹持工装及夹持工装的使用方法。该籽晶加工方法中,先沿硅棒的轴向切割成多个预制板体,之后通过切割多个预制板体的圆弧侧面形成至少一个横截面为梯形的籽晶,能够减少剩余边角料,从而提高硅棒利用率,降低籽晶的加工成本。该夹持工装以及夹持工装的使用方法中,通过升降支撑台可以调整硅棒的高度,从而调整夹具与硅棒的接触位置,从而在夹具夹持硅棒的端面的基础上,通过切割和调整接触位置的配合,完成硅棒的切割。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硅棒在切割时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籽晶铺设时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另一种籽晶铺设时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二提供的夹持工装的侧视图;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二提供的夹持工装的主视图;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二提供的夹持工装夹持硅棒时的一种状态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实施例二提供的夹持工装夹持硅棒时的另一种状态示意图;图8是本技术实施例二提供的夹持工装夹持硅棒时的再一种状态示意图;图9是本技术实施例三提供的夹持端的结构示意图;图10是本技术实施例三提供的夹持工装的主视图;图11是本技术实施例三提供的夹持工装在一种状态下的侧视图;图12是本技术实施例三提供的夹持工装在另一种状态下的侧视图;图13是本技术实施例四提供的夹持工装的使用方法的流程图。其中:100、硅棒;110、预制板体;111、第一板体;112、第二板体;120、籽晶;21、底座;22、支架;231、夹持端;2311、主体;2312、限位部;2313、避让槽;2314、抵接面;23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夹持工装,其特征在于,包括:/n升降支撑台(24),用于支撑第一待固定件,所述升降支撑台(24)能带动其上支撑的所述第一待固定件升降;/n夹具,所述夹具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夹持端(231),所述升降支撑台(24)位于两个所述夹持端(231)之间,所述夹具能夹持所述第一待固定件。/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夹持工装,其特征在于,包括:
升降支撑台(24),用于支撑第一待固定件,所述升降支撑台(24)能带动其上支撑的所述第一待固定件升降;
夹具,所述夹具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夹持端(231),所述升降支撑台(24)位于两个所述夹持端(231)之间,所述夹具能夹持所述第一待固定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夹持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支撑台(24)包括:
平台,所述平台用于支撑所述第一待固定件;及
升降驱动机构,所述升降驱动机构的输出端与所述平台连接,所述升降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平台升降。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夹持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工装还包括:
底座(21),所述夹具设置于所述底座(21)上,所述升降驱动机构嵌入所述底座(21)内,至少部分所述平台能嵌入所述底座(21)内。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夹持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平台的顶面为与所述第一待固定件的外周面相适配。


5.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夹持工装,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夹持端(231)中,至少一个能沿靠近或远离另一个的方向移动,以夹持或松开所述第一待固定件。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夹持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夹具还包括:
支架(22),设置于所述升降支撑台(24)的一侧,所述支架(22)上设置有一个所述夹持端(231);及
水平驱动机构(232),设置于所述升降支撑台(24)相对的另一侧,所述水平驱动机构(232)的输出端安装有另一所述夹持端(231),所述水平驱动机构(232)的输出端能靠近或远离所述支架(22)。


7.如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伟丁云飞李林东王全志周硕陈志军王万胜邢国强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阿特斯阳光电力科技有限公司包头阿特斯阳光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