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郝凤秀专利>正文

一种儿科医生用吸痰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093352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31 23: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儿科医生用吸痰器,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顶部固定有安装座,所述安装座的顶部通过螺纹安装有集液瓶,所述集液瓶的顶部通过螺纹安装有密封盖,所述密封盖底部的两端安装有导向柱,所述导向柱上活动连接有浮板,所述浮板的顶部固定有活动杆,所述活动杆为中空的圆柱体结构,所述活动杆的侧面开设有通风孔,所述活动杆的顶部贯穿密封盖,所述活动杆的表面活动套接有密封垫,所述密封垫与密封盖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使用灵活方便,能根据幼儿的具体情况进行吸痰位置调节,并且能够用防止溢流便于清洁,并且无需反复插拔吸痰管,避免呼吸道粘膜损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儿科医生用吸痰器
本技术涉及吸痰器
,尤其涉及一种儿科医生用吸痰器。
技术介绍
幼儿咳嗽的时候喉咙里边有痰咳不出来,就需要去医院吸痰。这样可以及时把幼儿呼吸道里边的粘稠的痰液和异物吸出来,避免幼儿发生吸入性肺炎以及产生窒息等危险情况,因此如果幼儿患了呼吸道感染的话,吸痰是很有必要的,现有的针对儿童的吸痰器为利用负压原理对幼儿肺腔内的痰液进行吸除。现有的装置在使用时存在不足,首先现有的装置中吸痰管多为手动插入,插入深度需要根据幼儿鼻尖到耳垂的距离来判断,这就导致了插入深度存在误差,过浅会导致吸痰不够彻底,过深会伤害幼儿呼吸道,其次吸痰时需要通过其他器械进行生理盐水的注入,再注入时需要对吸痰管进行多次插拔,对幼儿的呼吸道会造成损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儿科医生用吸痰器。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儿科医生用吸痰器,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顶部固定有安装座,所述安装座的顶部通过螺纹安装有集液瓶,所述集液瓶的顶部通过螺纹安装有密封盖,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儿科医生用吸痰器,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顶部固定有安装座(3),所述安装座(3)的顶部通过螺纹安装有集液瓶(4),所述集液瓶(4)的顶部通过螺纹安装有密封盖(8),所述密封盖(8)底部的两端安装有导向柱(6),所述导向柱(6)上活动连接有浮板(5),所述浮板(5)的顶部固定有活动杆(10),所述活动杆(10)为中空的圆柱体结构,所述活动杆(10)的侧面开设有通风孔,所述活动杆(10)的顶部贯穿密封盖(8),所述活动杆(10)的表面活动套接有密封垫(11),所述密封垫(11)与密封盖(8)固定连接,所述密封盖(8)顶部的一端安装有第一连接管(7),所述第一连接管(7...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儿科医生用吸痰器,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顶部固定有安装座(3),所述安装座(3)的顶部通过螺纹安装有集液瓶(4),所述集液瓶(4)的顶部通过螺纹安装有密封盖(8),所述密封盖(8)底部的两端安装有导向柱(6),所述导向柱(6)上活动连接有浮板(5),所述浮板(5)的顶部固定有活动杆(10),所述活动杆(10)为中空的圆柱体结构,所述活动杆(10)的侧面开设有通风孔,所述活动杆(10)的顶部贯穿密封盖(8),所述活动杆(10)的表面活动套接有密封垫(11),所述密封垫(11)与密封盖(8)固定连接,所述密封盖(8)顶部的一端安装有第一连接管(7),所述第一连接管(7)插入集液瓶(4)的内部并贯穿浮板(5),所述第一连接管(7)远离集液瓶(4)的一端固定有套筒(13),所述套筒(13)的表面开设有螺纹,所述套筒(13)上通过螺纹连接有滑套(14),所述套筒(13)上通过螺纹连接有螺纹套(17),所述螺纹套(17)的侧面安装有吸痰管(1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儿科医生用吸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顶部的一端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郝凤秀
申请(专利权)人:郝凤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