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眼科手术器械消毒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093300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31 23: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眼科手术器械消毒盒,它包括:底盒,所述底盒包括第一盒体、安装在所述第一盒体侧面上的卡接组件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盒体内的第一医用针垫;盖体;中支撑体,所述中支撑体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医用针垫上方的支撑板、安装在所述支撑板底面上且与所述第一医用针垫相配合的第三医用针垫、形成在所述支撑板两侧边上且向下弯折以与所述第一盒体相配合的支撑片、形成在所述支撑板另两侧边上且向上弯折的多个支撑垫片以及安装在所述支撑板上表面且与所述第二医用针垫相配合的第四医用针垫。这样能够使得消毒盒变为两层,在消毒盒厚度增加较小的情况下能有效增加对眼科手术器械的承载量,提高了消毒设备的空间利用率。

A disinfection box for ophthalmic surgical instrument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眼科手术器械消毒盒
本技术属于医疗器械领域,涉及一种消毒盒,具体涉及一种眼科手术器械消毒盒。
技术介绍
申请号为201820850009.5的中国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用于眼科手术器械的消毒盒,包括:盒体,以及与该盒体匹配卡接的盒盖;其中,盒体内设有医用针垫,该医用针垫为剪裁针垫,剪裁针垫上设有镊型区和/或剪型区和/或刀型区;具体地,镊型区用于固定手术器械中的镊子,剪型区用于固定手术器械中的剪子,刀型区用于固定手术器械中的刀子。然而该消毒盒为单层结构,容量有限。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眼科手术器械消毒盒。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眼科手术器械消毒盒,它包括:底盒,所述底盒包括第一盒体、安装在所述第一盒体侧面上的卡接组件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盒体内的第一医用针垫;盖体,所述盖体包括与所述第一盒体相枢轴连接且与其相配合的上盖、安装在所述上盖内表面上的第二医用针垫以及固定在所述上盖外侧面上且与所述卡接组件相配合的卡扣;所述上盖上开设有平行且间隔设置的多个第一通孔以及位于多个所述第一通孔四周的多个第二通孔;中支撑体,所述中支撑体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医用针垫上方的支撑板、安装在所述支撑板底面上且与所述第一医用针垫相配合的第三医用针垫、形成在所述支撑板两侧边上且向下弯折以与所述第一盒体相配合的支撑片、形成在所述支撑板另两侧边上且向上弯折的多个支撑垫片以及安装在所述支撑板上表面且与所述第二医用针垫相配合的第四医用针垫。优化地,所述第一盒体由方形底板、形成在所述底板边缘处且与其相垂直的两块第一侧板以及形成在所述底板边缘处且连接两块所述第一侧板对应端部的两块第二侧板围成。进一步地,其中一块所述第二侧板的高度小于所述第一侧板的高度。进一步地,所述上盖包括与所述第二侧板相枢轴连接的盖板以及垂直形成在所述盖板侧边上且与另一块所述第二侧板相配合的对合板。进一步地,所述卡接组件包括固定在所述第一盒体另一侧面上的固定座以及可转动地安装在所述固定座上且可与所述卡扣相卡接的卡圈。优化地,所述底盒还包括安装在所述第一盒体对应另两侧面上的两个手提组件。进一步地,每个所述手提组件包括固定在所述第一盒体侧面上的轴管以及两端可转动地插在所述轴管中的手提环。优化地,所述支撑板上开设有位于所述第四医用针垫四周的多个第三通孔。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眼科手术器械消毒盒,通过在底盒和盖体之间增设特定结构的中支撑体以与底盒、盖体相配合,这样能够使得消毒盒变为两层,在消毒盒厚度增加较小的情况下能有效增加对眼科手术器械的承载量,提高了消毒设备的空间利用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眼科手术器械消毒盒打开时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所示的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如图1所示的眼科手术器械消毒盒,主要包括底盒1、盖体2和中支撑体3等。其中,底盒1包括第一盒体11、安装在第一盒体11侧面上的卡接组件13以及设置在第一盒体11内的第一医用针垫14;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盒体11由方形底板(长方形的,它具有两个相对设置的短侧边和两个相对设置的长侧边)、形成在底板边缘处且与其相垂直的两块第一侧板以及形成在底板边缘处且连接两块第一侧板对应端部的两块第二侧板围成(即第一侧板位于方形底板的短侧边处,第二侧板位于方形底板的长侧边处),并使得一块第二侧板(安装卡接组件13的侧板)的高度小于第一侧板的高度。盖体2包括与第一盒体11相枢轴连接且与其相配合的上盖21、安装在上盖21内表面上的第二医用针垫22以及固定在上盖21外侧面上且与卡接组件13相配合的卡扣25;该上盖21上开设有平行且间隔设置的多个第一通孔23(第一通孔23为长条形,其延伸方向与上盖21的宽度方向相平行)以及位于多个第一通孔23四周的多个第二通孔24;利用第一通孔23和第二通孔24能够保证消毒盒在消毒时盒内和盒外温度保持一致而有利于充分消毒,而能保证消毒盒内不残留水汽。在本实施例中,上盖21包括与第二侧板相枢轴连接的盖板211(可以采用常规的铰链安装在另一块第二侧板的上边处)以及垂直形成在盖板211侧边上且与一块第二侧板相配合的对合板212(即对合板212垂直于盖板211);这样当盖体2盒盖在底盒1上时,对合板212与一块第二侧板处于同一平面内。中支撑体3包括设置在第一医用针垫14上方的支撑板31、安装(通过螺钉等常规的紧固件连接)在支撑板31底面上且与第一医用针垫14相配合的第三医用针垫、形成在支撑板31两侧边上且向下弯折以与第一盒体11相配合的支撑片32(支撑片32与支撑板31的连接方式为一体连接)、形成在支撑板31另两侧边上且向上弯折的多个支撑垫片33以及安装在支撑板31上表面且与第二医用针垫22相配合的第四医用针垫35。在使用时,将中支撑体3放置在底盒1上使得支撑片32对应插入底盒1而与第二侧板的内表面对应接触,而将眼科手术器械放置在第一医用针垫14和第三医用针垫之间;而多个支撑垫片33的上表面则与盖板211的内表面相接触使得第二医用针垫22和第四医用针垫35之间可以放置眼科手术器械,这样在消毒盒厚度增加较小的情况下能有效增加对眼科手术器械的承载量,提高了消毒设备的空间利用率。在本实施例中,卡接组件13包括固定在第一盒体11另一侧面上的固定座131以及可转动地安装在固定座131上且可与卡扣25相卡接的卡圈132。底盒1还包括安装在第一盒体11对应另两侧面上的两个手提组件12,每个手提组件12包括固定在第一盒体11侧面上的轴管121以及两端可转动地插在轴管121中的手提环122。支撑板31上开设有位于第四医用针垫35四周的多个第三通孔34。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技术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技术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眼科手术器械消毒盒,其特征在于,它包括:/n底盒(1),所述底盒(1)包括第一盒体(11)、安装在所述第一盒体(11)侧面上的卡接组件(13)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盒体(11)内的第一医用针垫(14);/n盖体(2),所述盖体(2)包括与所述第一盒体(11)相枢轴连接且与其相配合的上盖(21)、安装在所述上盖(21)内表面上的第二医用针垫(22)以及固定在所述上盖(21)外侧面上且与所述卡接组件(13)相配合的卡扣(25);所述上盖(21)上开设有平行且间隔设置的多个第一通孔(23)以及位于多个所述第一通孔(23)四周的多个第二通孔(24);/n中支撑体(3),所述中支撑体(3)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医用针垫(14)上方的支撑板(31)、安装在所述支撑板(31)底面上且与所述第一医用针垫(14)相配合的第三医用针垫、形成在所述支撑板(31)两侧边上且向下弯折以与所述第一盒体(11)相配合的支撑片(32)、形成在所述支撑板(31)另两侧边上且向上弯折的多个支撑垫片(33)以及安装在所述支撑板(31)上表面且与所述第二医用针垫(22)相配合的第四医用针垫(35)。/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眼科手术器械消毒盒,其特征在于,它包括:
底盒(1),所述底盒(1)包括第一盒体(11)、安装在所述第一盒体(11)侧面上的卡接组件(13)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盒体(11)内的第一医用针垫(14);
盖体(2),所述盖体(2)包括与所述第一盒体(11)相枢轴连接且与其相配合的上盖(21)、安装在所述上盖(21)内表面上的第二医用针垫(22)以及固定在所述上盖(21)外侧面上且与所述卡接组件(13)相配合的卡扣(25);所述上盖(21)上开设有平行且间隔设置的多个第一通孔(23)以及位于多个所述第一通孔(23)四周的多个第二通孔(24);
中支撑体(3),所述中支撑体(3)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医用针垫(14)上方的支撑板(31)、安装在所述支撑板(31)底面上且与所述第一医用针垫(14)相配合的第三医用针垫、形成在所述支撑板(31)两侧边上且向下弯折以与所述第一盒体(11)相配合的支撑片(32)、形成在所述支撑板(31)另两侧边上且向上弯折的多个支撑垫片(33)以及安装在所述支撑板(31)上表面且与所述第二医用针垫(22)相配合的第四医用针垫(3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眼科手术器械消毒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盒体(11)由方形底板、形成在所述底板边缘处且与其相垂直的两块第一侧板以及形成在所述底板边缘处且连接两块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健华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市协和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