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介入手术头部固定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092072 阅读:5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31 23:36
一种介入手术头部固定装置,有效的解决了目前的头部固定器固定效果差,及使用不便的问题;包括水平的矩形板,矩形板上端设有左右方向且开口朝下的第一U形杆,第一U形杆上端设有可上下滑动的第二U形杆,第二U形杆的左右两端分别设有前后轴向的滑动轴,第一U形杆上端的左右两侧分别经销轴转动连接有折弯杆,两个折弯杆左右相对,两个折弯杆上侧分别开设有沿其长度方向且前后贯通的腰形槽,两个腰形槽分别与其对应侧的滑动轴滑动连接,两个折弯杆相对面上分别经连接块设有弧形板,两个弧形板开口相对;固定效果好,操作简便,减轻医务人员的工作负担,此结构简单,构思新颖,使用方便,实用性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介入手术头部固定装置
本技术涉及介入手术辅助器械
,特别是一种介入手术头部固定装置。
技术介绍
神经外壳介入手术中,手术患者的头部固定很重要,直接关系到手术的成败,患者头部摆动会影响医生的操作,甚至会造成严重的后果。目前,在做头部介入手术的时候所使用的头部固定器为一半圆形板,将人的头部放入该头部固定器内,由于其不可调节,一般情况下其尺寸都较大,固需要在其内部与头部之间填充棉质草料,以起到固定的目的。然而,该种头部固定器的固定效果差,且不可调节大小,提高了头部介入手术的风险,使用起来也不太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情况,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介入手术头部固定装置,有效的解决了目前的头部固定器固定效果差,及使用不便的问题。其解决的技术方案是,本技术包括水平的矩形板,矩形板上端设有左右方向且开口朝下的第一U形杆,第一U形杆上端设有可上下滑动的第二U形杆,第二U形杆的左右两端分别设有前后轴向的滑动轴,第一U形杆上端的左右两侧分别经销轴转动连接有折弯杆,两个折弯杆左右相对,两个折弯杆上侧分别开设有沿其长度方向且前后贯通的腰形槽,两个腰形槽分别与其对应侧的滑动轴滑动连接,两个折弯杆相对面上分别经连接块设有弧形板,两个弧形板开口相对。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设有两个折弯杆,可对两个弧形板之间的距离进行调节,对患者的头部进行固定,固定效果好,且通过转动手轮即可完成调节,操作简便,减轻医务人员的工作负担,设有的两个软胶垫,可减轻患者的不适感,此结构简单,构思新颖,使用方便,实用性强。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轴测图。图2是本技术的局部剖视轴测图。图3是本技术的全剖左视轴测图。图4是本技术图3中A的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由图1至图4给出,包括水平的矩形板1,矩形板1上端设有左右方向且开口朝下的第一U形杆2,第一U形杆2上端设有可上下滑动的第二U形杆3,第二U形杆3的左右两端分别设有前后轴向的滑动轴4,第一U形杆2上端的左右两侧分别经销轴转动连接有折弯杆5,两个折弯杆5左右相对,两个折弯杆5上侧分别开设有沿其长度方向且前后贯通的腰形槽6,两个腰形槽6分别与其对应侧的滑动轴4滑动连接,两个折弯杆5相对面上分别经连接块7设有弧形板8,两个弧形板8开口相对。为了限制第二U形杆3只能上下滑动,所述的第一U形杆2上端设有开口朝下的矩形盒9,第二U形杆3位于矩形盒9内且与矩形盒9滑动连接。为了带动第二U形杆3上下滑动,所述的第一U形杆2上端设有前后方向的固定块10,固定块10与矩形盒9上侧壁之间转动连接有上下轴向的螺杆11,螺杆11与第二U形杆3螺纹连接。为了更好的使用效果,所述的两个弧形板8相对面上分别设有弧形的软胶垫12。为了使患者更加舒适,所述的矩形板1上设有位于第一U形杆2前方的头枕13。为了方便转动螺杆11,所述的螺杆11上端贯穿矩形盒9上侧壁且同轴设有手轮14。本技术在使用时,首先将本装置放置在手术床上,使矩形板1下端面与床板上端面贴紧,然后顺时针转动手轮14,手轮14带动螺杆11顺时针转动,螺杆11带动第二U形杆3在矩形盒9内向上滑动,第二U形杆3带动两个滑动轴4向上滑动,同时两个滑动轴4分别在与其对应的腰形槽6内滑动,两个滑动轴4带动两个折弯杆5向外摆动,两个折弯杆5分别通过连接块7带动其对应侧的弧形板8向外摆动,当两个弧形板8之间的距离能够放下患者的头部时,停止转动手轮14;使患者平躺在手术床上,然后将患者的头部放在头枕13上,逆时针转动手轮14,手轮14带动螺杆11在固定块10与矩形盒9上侧壁之间逆时针转动,螺杆11带动第二U形杆3向下滑动,两个滑动轴4分别在其对应侧的腰形槽6内向下滑动,两个滑动轴4带动左右两侧的折弯杆5向内摆动,两个折弯杆5分别经连接块7带动其对应侧的弧形板8向内摆动,两个弧形板8分别带动其相对面上的软胶垫12向内摆动,两个软胶垫12之间的距离逐渐缩小,然后分别与患者头部的左右两侧接触,继续转动手轮14,当患者头部固定完成后,停止转动手轮14,即可对患者进行介入手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设有两个折弯杆,可对两个弧形板之间的距离进行调节,对患者的头部进行固定,固定效果好,且通过转动手轮即可完成调节,操作简便,减轻医务人员的工作负担,设有的两个软胶垫,可减轻患者的不适感,此结构简单,构思新颖,使用方便,实用性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介入手术头部固定装置,包括水平的矩形板(1),其特征在于,矩形板(1)上端设有左右方向且开口朝下的第一U形杆(2),第一U形杆(2)上端设有可上下滑动的第二U形杆(3),第二U形杆(3)的左右两端分别设有前后轴向的滑动轴(4),第一U形杆(2)上端的左右两侧分别经销轴转动连接有折弯杆(5),两个折弯杆(5)左右相对,两个折弯杆(5)上侧分别开设有沿其长度方向且前后贯通的腰形槽(6),两个腰形槽(6)分别与其对应侧的滑动轴(4)滑动连接,两个折弯杆(5)相对面上分别经连接块(7)设有弧形板(8),两个弧形板(8)开口相对。/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介入手术头部固定装置,包括水平的矩形板(1),其特征在于,矩形板(1)上端设有左右方向且开口朝下的第一U形杆(2),第一U形杆(2)上端设有可上下滑动的第二U形杆(3),第二U形杆(3)的左右两端分别设有前后轴向的滑动轴(4),第一U形杆(2)上端的左右两侧分别经销轴转动连接有折弯杆(5),两个折弯杆(5)左右相对,两个折弯杆(5)上侧分别开设有沿其长度方向且前后贯通的腰形槽(6),两个腰形槽(6)分别与其对应侧的滑动轴(4)滑动连接,两个折弯杆(5)相对面上分别经连接块(7)设有弧形板(8),两个弧形板(8)开口相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介入手术头部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U形杆(2)上端设有开口朝下的矩形盒(9),第二U形杆(3)位于矩形盒(9)内且与矩形盒...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洋郭园园
申请(专利权)人: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