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医用安全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091087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31 23: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医用安全带,包括多角搭扣、斜跨胸带和横向腰带;所述斜跨胸带和横向腰带交汇后通过多角搭扣固定,多角搭扣可拆卸固定在平车或轮椅边缘形成安全带固定点,多角搭扣、斜跨胸带和横向腰带共同构成了端点指向地面的“V”字形固定结构;所述多角搭扣包括两相互交叉固定的插扣,插扣的一端具有一开口,另一端设置有用于固定斜跨胸带或横向腰带的第一横杆;所述斜跨胸带的一端穿过其中一插扣的第一横杆固定,另一端设置有扣舌,斜跨胸带倾斜缠绕人体前胸后,扣舌插入插扣的开口中进行肩部固定;所述横向腰带的一端穿过另一插扣的第一横杆固定,另一端也设置有扣舌,横向腰带环绕人体臀部两侧后,扣舌插入插扣的开口中进行腰部固定。

A medical safety bel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医用安全带
本技术涉及一种医用安全带,应用在病患转运设备、平车、担架或轮椅、座椅上,属于医疗设备

技术介绍
据国家统计局资料显示,2018年全国老龄人口数为2.49亿,占人口总数的17.3%,其中,半失能及失智老人数量为4000万(占总人口2.8%),完全失能老人高达100万;由疾病导致的肢体残疾患者数量也急剧增加,约为2472万。在我国老年人死亡原因中,意外伤害位居第四,而跌倒、坠落则是我国老年人受到意外伤害的主要原因,同时也是老人年伤残、失能和死亡的重要因素。一项回顾性研究显示,一家三级医院3个月内的急诊转运患者跌倒案例有10起,其中的原因就有转运平车、担架、轮椅或座椅的固定设施不够、护栏过低、缺少安全保护装置、陪护者疲劳或临时离开等原因。现有的医疗设施如轮椅或座椅、平车或担架上设有简易安全带;轮椅或座椅上的安全带一般固定在椅背内侧,分为左右两条带子,用插销固定在病患腰部;车床上基本通过活动床栏进行固定,现有的安全辅助装置均过于简易,无法达到保证安全的目标。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医用安全带,与轮椅或座椅、平车或担架配合使用,以减少病患转运过程中或者无法端坐的老人、病人出现的跌倒、坠落等风险,保证使用者的安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医用安全带,包括多角搭扣、斜跨胸带和横向腰带;所述斜跨胸带和横向腰带交汇后通过多角搭扣固定,多角搭扣可拆卸固定在平车或轮椅边缘形成安全带固定点,多角搭扣、斜跨胸带和横向腰带共同构成了端点指向地面的“V”字形固定结构;所述多角搭扣包括两相互交叉固定的插扣,插扣的一端具有一开口,另一端设置有用于固定斜跨胸带或横向腰带的第一横杆;所述斜跨胸带的一端穿过其中一个插扣的第一横杆固定,另一端设置有扣舌,斜跨胸带倾斜缠绕人体前胸后,扣舌插入插扣的开口中进行肩部固定;所述横向腰带的一端穿过另一个插扣的第一横杆固定,另一端也设置有扣舌,横向腰带环绕人体臀部两侧后,扣舌插入插扣的开口中进行腰部固定。进一步地,所述插扣的开口两腰侧处开设有向内突出的对称凹槽;所述扣舌背向插扣的开口一端设置有固定斜跨胸带或横向腰带的第二横杆,面向开口一端设置有垂直于第二横杆的连接卡件,连接卡件的头部外突形成卡块,连接卡件穿入插扣的开口后卡入对称凹槽,进而连接固定插扣和扣舌。进一步地,所述多角搭扣上设置有与平车或轮椅边缘连接的固定组件;所述固定组件包括固定在两插扣交叉点上的若干连接杆,连接杆上设置魔术贴缠绕平车或轮椅边缘后粘贴对多角搭扣的位置进行固定。进一步地,两交叉固定的插扣之间夹角在0°~90°范围内。进一步地,所述斜跨胸带和横向腰带上均设置有用于调节长度的日字扣。进一步地,所述斜跨胸带或横向腰带上均设置有若干可移动固定的卡合扣;所述卡合扣由具有弹性的橡胶材质制成;所述卡合扣包括绕杆和固定抓口;所述绕杆套接在斜跨胸带或横向腰带上,使得卡合扣能够沿着斜跨胸带或横向腰带移动;所述固定抓口卡合在平车或轮椅的边缘杆上,进而为斜跨胸带和横向腰带提供多个稳定固定点。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提供的医用安全带将常见的腰式安全带换成三点式甚至是多点式安全带,能同时绑住肩部和腰部,从安全带的使用效果来说,多点固定比两点固定稳定了许多,一方面避免在转运患者时由于突然停车或下坡时惯性导致患者身体前倾脱离车体或床面,另一方名,避免了无法自行端坐在座椅或轮椅上的老人或者病人身体前倾,造成跌倒、坠床等不良事件的发生,保证使用者的安全。2、本技术提供的医用安全带中设置有多角搭扣,能够同时连接斜跨胸带和横向腰带,同时多角搭扣不是固定在平车或轮椅上的,可以根据不同患者的实际需求选择安全带的固定点,通过多角搭扣也能够实现安全带的拆卸、方便使用、利于调整。3、本技术在斜跨胸带和横向腰带上都设置有能够移动的卡合扣,卡合扣能够随时与平车、担架或轮椅、座椅的边缘连接,提供多点固定,而且固定方法操作简单,位置可调,适用于不同使用者的需求。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中多角搭扣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中插扣与扣舌配合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插扣、扣舌与斜跨腰带的连接示意图;图5为卡合扣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在平车或担架上的使用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在座椅或轮椅上的使用示意图。图中附图标记表示为:1、多角搭扣;2、斜跨胸带;3、横向腰带;4、插扣;41、开口;42、第一横杆;43、对称凹槽;5、扣舌;51、第二横杆;52、连接卡件;53、卡块;61、连接杆;7、日字扣;8、卡合扣;81、绕杆;82、固定抓口。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来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的说明。参见图1至图7,一种医用安全带,包括多角搭扣1、斜跨胸带2和横向腰带3;所述斜跨胸带2和横向腰带3交汇后通过多角搭扣1固定,多角搭扣1可拆卸固定在平车或轮椅边缘形成安全带固定点,多角搭扣1、斜跨胸带2和横向腰带3共同构成了端点指向地面的“V”字形安全带固定结构,这样在负载之下安全带也不会位移;所述多角搭扣1包括两相互交叉固定的插扣4,两交叉固定的插扣4之间夹角在0°~90°范围内;所述插扣4的一端具有一开口41,另一端设置有用于固定斜跨胸带2或横向腰带3的第一横杆42;所述斜跨胸带2的一端穿过其中一个插扣4的第一横杆42固定,斜跨胸带2可围绕第一横杆42转动来调整斜跨胸带2的长度,斜跨胸带2的另一端设置有扣舌5,斜跨胸带2倾斜缠绕人体前胸后,扣舌5插入插扣4的开口41中进行肩部固定;所述横向腰带3的一端穿过另一个插扣4的第一横杆42固定,横向腰带3的另一端也设置有扣舌5,横向腰带3环绕人体臀部两侧后,扣舌5插入插扣4的开口41中进行腰部固定,此时安全带的三点固定,同时覆盖盆骨和胸腔,能够在适当的区域吸收撞击力。进一步地,所述插扣4的开口41两腰侧处开设有向内突出的对称凹槽43;所述扣舌5背向插扣4的开口41一端设置有固定斜跨胸带2或横向腰带3的第二横杆51,面向开口41一端设置有垂直于第二横杆51的连接卡件52,连接卡件52的头部外突形成卡块53,连接卡件52穿入插扣4的开口41后卡入对称凹槽43,进而连接固定插扣4和扣舌5,插扣4和扣舌5之间的配合进而分别固定斜跨胸带2与横向腰带3。进一步地,所述多角搭扣1上设置有与平车或轮椅边缘连接的固定组件6;所述固定组件包括固定在两插扣4交叉点上的连接杆61,连接杆61上设置,魔术贴缠绕平车或轮椅边缘后粘贴对多角搭扣1的位置进行固定、魔术贴在安全带不使用时还能够用来捆绑收纳安全带。进一步地,所述斜跨胸带2和横向腰带3上均设置有用于调节长度的日字扣7,调节日字扣7与斜跨胸带2、横向腰带3之间的连接关系,就能调节安全带的整体长度。进一步地,所述斜跨胸带2或横向腰带3上均设置有若干可移动固定的卡合扣8;所述卡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医用安全带,其特征在于:包括多角搭扣(1)、斜跨胸带(2)和横向腰带(3);所述斜跨胸带(2)和横向腰带(3)交汇后通过多角搭扣(1)固定,多角搭扣(1)可拆卸固定在平车或轮椅边缘形成安全带固定点,多角搭扣(1)、斜跨胸带(2)和横向腰带(3)共同构成了端点指向地面的“V”字形固定结构;所述多角搭扣(1)包括两相互交叉固定的插扣(4),插扣(4)的一端具有一开口(41),另一端设置有用于固定斜跨胸带(2)或横向腰带(3)的第一横杆(42);所述斜跨胸带(2)的一端穿过其中一个插扣(4)的第一横杆(42)固定,另一端设置有扣舌(5),斜跨胸带(2)倾斜缠绕人体前胸后,扣舌(5)插入插扣(4)的开口(41)中进行肩部固定;所述横向腰带(3)的一端穿过另一个插扣(4)的第一横杆(42)固定,另一端也设置有扣舌(5),横向腰带(3)环绕人体臀部两侧后,扣舌(5)插入插扣(4)的开口(41)中进行腰部固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医用安全带,其特征在于:包括多角搭扣(1)、斜跨胸带(2)和横向腰带(3);所述斜跨胸带(2)和横向腰带(3)交汇后通过多角搭扣(1)固定,多角搭扣(1)可拆卸固定在平车或轮椅边缘形成安全带固定点,多角搭扣(1)、斜跨胸带(2)和横向腰带(3)共同构成了端点指向地面的“V”字形固定结构;所述多角搭扣(1)包括两相互交叉固定的插扣(4),插扣(4)的一端具有一开口(41),另一端设置有用于固定斜跨胸带(2)或横向腰带(3)的第一横杆(42);所述斜跨胸带(2)的一端穿过其中一个插扣(4)的第一横杆(42)固定,另一端设置有扣舌(5),斜跨胸带(2)倾斜缠绕人体前胸后,扣舌(5)插入插扣(4)的开口(41)中进行肩部固定;所述横向腰带(3)的一端穿过另一个插扣(4)的第一横杆(42)固定,另一端也设置有扣舌(5),横向腰带(3)环绕人体臀部两侧后,扣舌(5)插入插扣(4)的开口(41)中进行腰部固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医用安全带,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扣(4)的开口(41)两腰侧处开设有向内突出的对称凹槽(43);所述扣舌(5)背向插扣(4)的开口(41)一端设置有固定斜跨胸带(2)或横向腰带(3)的第二横杆(51),面向开口(41)一端设置有垂直于第二横杆(51)的连接卡件(52),连接卡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敏刘柳红杨子晴谢红珍陈垦黄晓仪陈瑜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药科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