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轮椅框架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091064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31 23: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智能轮椅框架结构,包括背靠管组件(1)、扶手组件(2)、坐垫架组件(3)、脚踏组件(4)、前轮组件(5)、后轮组件(6)、电源组件(7)、锁紧组件(8)、电机组件(9)、上下支撑管件(10)、左右支撑组件(11)、前轮减震组件(12)、后车架减震组件(13);通过左右支撑组件的前端与坐垫架组件的前端左右侧的伸出安装凸耳铰接连接,从而有效实现背靠管组件的角度可调节功能,在左、右两个后安装凸耳之间可转动地安装有背靠横管,从而有效实现坐垫架组件的角度可调节功能,以提高该轮椅使用者的使用舒适性,同时增大该轮椅适应人群,适用范围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轮椅框架结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轮椅结构,具体涉及一种智能轮椅框架结构。
技术介绍
轮椅是带有轮子以帮助替代行走的椅子,现有技术中轮椅包括有电动轮椅及手动折叠轮椅,其中电动轮椅可以根据用户的需求在电机的驱动下实现轮椅的启动、行进、停止等操作,省时省力,便于用户操作;而手动折叠轮椅则完全依靠人力驱动,在不需要使用时可以折叠,减小体积和占用空间;而现有技术中的轮椅结构尚存在以下问题:第一、由于轮椅使用者大多为病患或老年群体,因而对轮椅的舒适性要求较高,轮椅的整体结构并不能实现角度调节以适应不同人群的使用需求;第二、由于使用者的身体状况不同,对轮椅扶手的数量要求也不尽相同,而现有技术中普遍存在的双扶手结构会严重影响使用者的使用舒适性;第三、现有技术中的轮椅结构缺少减震装置,因而影响轮椅使用者中病患或老年群体的使用舒适性和使用安全;第四、由于轮椅使用者大多为病患或老年群体,因而在前方出现障碍物时,有可能因为刹车不及时而导致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缺陷和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智能轮椅框架结构。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智能轮椅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背靠管组件、扶手组件、坐垫架组件、脚踏组件、前轮组件、后轮组件、电源组件、锁紧组件、电机组件、上下支撑管件、左右支撑组件、前轮减震组件、后车架减震组件;其中,所述背靠管组件的后端向后伸出设置有后安装凸耳,在左、右两个后安装凸耳之间可转动地安装有背靠横管,所述坐垫架组件的后端与所述背靠横管固定连接,在所述背靠管组件的左、右端分别向两侧伸出设置有左、右安装凸耳,在所述右安装凸耳的右侧连接设置有扶手支撑管,在所述扶手支撑管上方固定安装有扶手组件,扶手加强管件的上端与所述扶手支撑管铰接,扶手加强管件的下端与所述坐垫架组件的左右两侧伸出设置的扶手安装凸耳连接,在所述坐垫架组件的内部设置有加强支撑板件;在所述坐垫架组件的背靠横管的下方还设置有下靠横管,所述下靠横管与电源组件的安装框架之间通过后车架减震组件连接,在所述后车架减震组件之间设置有锁紧组件,在所述电源组件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上下支撑管件,所述上下支撑管件的左、右两侧分别与左右支撑组件连接,在所述左右支撑组件的后端设置有后轮组件,在所述后轮组件的内侧设置有电机组件,在所述左右支撑组件的前端下方连接设置有前轮组件,在所述左右支撑组件与所述前轮组件之间设置有前轮减震组件,所述左右支撑组件的前端与所述坐垫架组件的前端左右侧的伸出安装凸耳铰接连接;所述脚踏组件位于所述坐垫架组件的前端,且所述脚踏组件的后端与所述左右支撑组件内侧面连接。进一步地,在所述左安装凸耳的左侧连接设置有扶手支撑管,在所述扶手支撑管上方固定安装有扶手组件。进一步地,在左、右两个后安装凸耳与背靠横管之间还设置有端面推力轴承。进一步地,所述坐垫架组件内部设置有加热组件。进一步地,所述脚踏组件包括脚踏基板和脚踏安装架,且所述脚踏安装架对称设置于所述脚踏基板的左右两侧,在所述脚踏基板的上表面凹设有防磨凹槽。进一步地,所述前轮组件包括前轮和前轮托架,所述前轮位于所述前轮托架的内部。进一步地,所述前轮减震组件包括前轮减震套筒和位于所述前轮减震套筒内部的前轮减震轴,所述前轮减震轴固定设置于所述前轮托架的上表面,在所述前轮减震套筒与所述前轮减震轴之间设置有弹性元件。进一步地,所述背靠横管位于所述背靠管组件的后侧,所述下靠横管位于所述背靠管组件的内部。进一步地,所述锁紧组件内部设置有磁铁以实现该智能轮椅框架结构左右方向上的锁紧效果。进一步地,所述后车架减震组件实现该智能轮椅框架结构上下方向上的连接及减震效果。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通过左右支撑组件的前端与坐垫架组件的前端左右侧的伸出安装凸耳铰接连接,从而有效实现背靠管组件的角度可调节功能,在左、右两个后安装凸耳之间可转动地安装有背靠横管,从而有效实现坐垫架组件的角度可调节功能,以提高该轮椅使用者的使用舒适性,同时增大该轮椅适应人群,适用范围广;(2)在背靠管组件的左、右端分别向两侧伸出设置有左、右安装凸耳,使用者可以根据需求在右安装凸耳的右侧连接设置有扶手支撑管,并在扶手支撑管上方固定安装有扶手组件;也可以根据需求在左、右安装凸耳的对应两侧都连接设置有扶手支撑管,并在扶手支撑管上方固定安装有扶手组件,从而根据使用者的使用需求确定单侧或双侧设置扶手组件,以根据使用者身体状况的不同适应使用者的使用需求;(3)通过前轮减震组件和后车架减震组件的设置,有效保证轮椅使用者中病患或老年群体的使用舒适性和使用安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智能轮椅框架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现在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技术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技术有关的构成。如图1所示,一种智能轮椅框架结构,包括背靠管组件1、扶手组件2、坐垫架组件3、脚踏组件4、前轮组件5、后轮组件6、电源组件7、锁紧组件8、电机组件9、上下支撑管件10、左右支撑组件11、前轮减震组件12、后车架减震组件13;其中,背靠管组件1的后端向后伸出设置有后安装凸耳1-1,在左、右两个后安装凸耳1-1之间可转动地安装有背靠横管1-4,坐垫架组件3的后端与背靠横管1-4固定连接,在背靠管组件1的左、右端分别向两侧伸出设置有左、右安装凸耳1-2,在右安装凸耳1-2的右侧连接设置有扶手支撑管1-3,在扶手支撑管1-3上方固定安装有扶手组件2,扶手加强管件1-5的上端与扶手支撑管1-3铰接,扶手加强管件1-5的下端与坐垫架组件3的左右两侧伸出设置的扶手安装凸耳3-3连接,在坐垫架组件3的内部设置有加强支撑板件3-1;在坐垫架组件3的背靠横管1-4的下方还设置有下靠横管1-6,下靠横管1-6与电源组件7的安装框架7-1之间通过后车架减震组件13连接,在后车架减震组件13之间设置有锁紧组件8,在电源组件7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上下支撑管件10,上下支撑管件10的左、右两侧分别与左右支撑组件11连接,在左右支撑组件11的后端设置有后轮组件6,在后轮组件6的内侧设置有电机组件9,在左右支撑组件11的前端下方连接设置有前轮组件5,在左右支撑组件11与前轮组件5之间设置有前轮减震组件12,左右支撑组件11的前端与坐垫架组件3的前端左右侧的伸出安装凸耳3-2铰接连接;脚踏组件4位于坐垫架组件3的前端,且脚踏组件4的后端与左右支撑组件11内侧面连接。具体地,在左安装凸耳1-2的左侧连接设置有扶手支撑管,在扶手支撑管上方固定安装有扶手组件2;从而根据使用者的使用需求确定单侧或双侧设置扶手组件,以根据使用者身体状况的不同适应使用者的使用需求。具体地,在左、右两个后安装凸耳1-1与背靠横管1-4之间还设置有端面推力轴承,从而通过端面推力轴承的支撑和固定作用有效实现背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智能轮椅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背靠管组件(1)、扶手组件(2)、坐垫架组件(3)、脚踏组件(4)、前轮组件(5)、后轮组件(6)、电源组件(7)、锁紧组件(8)、电机组件(9)、上下支撑管件(10)、左右支撑组件(11)、前轮减震组件(12)、后车架减震组件(13);其中,/n所述背靠管组件(1)的后端向后伸出设置有后安装凸耳(1-1),在左、右两个后安装凸耳(1-1)之间可转动地安装有背靠横管(1-4),所述坐垫架组件(3)的后端与所述背靠横管(1-4)固定连接,在所述背靠管组件(1)的左、右端分别向两侧伸出设置有左、右安装凸耳(1-2),在所述右安装凸耳的右侧连接设置有扶手支撑管(1-3),在所述扶手支撑管(1-3)上方固定安装有扶手组件(2),扶手加强管件(1-5)的上端与所述扶手支撑管(1-3)铰接,扶手加强管件(1-5)的下端与所述坐垫架组件(3)的左右两侧伸出设置的扶手安装凸耳(3-3)连接,在所述坐垫架组件(3)的内部设置有加强支撑板件(3-1);/n在所述坐垫架组件(3)的背靠横管(1-4)的下方还设置有下靠横管(1-6),所述下靠横管(1-6)与电源组件(7)的安装框架(7-1)之间通过后车架减震组件(13)连接,在所述后车架减震组件(13)之间设置有锁紧组件(8),在所述电源组件(7)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上下支撑管件(10),所述上下支撑管件(10)的左、右两侧分别与左右支撑组件(11)连接,在所述左右支撑组件(11)的后端设置有后轮组件(6),在所述后轮组件(6)的内侧设置有电机组件(9),在所述左右支撑组件(11)的前端下方连接设置有前轮组件(5),在所述左右支撑组件(11)与所述前轮组件(5)之间设置有前轮减震组件(12),所述左右支撑组件(11)的前端与所述坐垫架组件(3)的前端左右侧的伸出安装凸耳(3-2)铰接连接;/n所述脚踏组件(4)位于所述坐垫架组件(3)的前端,且所述脚踏组件(4)的后端与所述左右支撑组件(11)内侧面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轮椅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背靠管组件(1)、扶手组件(2)、坐垫架组件(3)、脚踏组件(4)、前轮组件(5)、后轮组件(6)、电源组件(7)、锁紧组件(8)、电机组件(9)、上下支撑管件(10)、左右支撑组件(11)、前轮减震组件(12)、后车架减震组件(13);其中,
所述背靠管组件(1)的后端向后伸出设置有后安装凸耳(1-1),在左、右两个后安装凸耳(1-1)之间可转动地安装有背靠横管(1-4),所述坐垫架组件(3)的后端与所述背靠横管(1-4)固定连接,在所述背靠管组件(1)的左、右端分别向两侧伸出设置有左、右安装凸耳(1-2),在所述右安装凸耳的右侧连接设置有扶手支撑管(1-3),在所述扶手支撑管(1-3)上方固定安装有扶手组件(2),扶手加强管件(1-5)的上端与所述扶手支撑管(1-3)铰接,扶手加强管件(1-5)的下端与所述坐垫架组件(3)的左右两侧伸出设置的扶手安装凸耳(3-3)连接,在所述坐垫架组件(3)的内部设置有加强支撑板件(3-1);
在所述坐垫架组件(3)的背靠横管(1-4)的下方还设置有下靠横管(1-6),所述下靠横管(1-6)与电源组件(7)的安装框架(7-1)之间通过后车架减震组件(13)连接,在所述后车架减震组件(13)之间设置有锁紧组件(8),在所述电源组件(7)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上下支撑管件(10),所述上下支撑管件(10)的左、右两侧分别与左右支撑组件(11)连接,在所述左右支撑组件(11)的后端设置有后轮组件(6),在所述后轮组件(6)的内侧设置有电机组件(9),在所述左右支撑组件(11)的前端下方连接设置有前轮组件(5),在所述左右支撑组件(11)与所述前轮组件(5)之间设置有前轮减震组件(12),所述左右支撑组件(11)的前端与所述坐垫架组件(3)的前端左右侧的伸出安装凸耳(3-2)铰接连接;
所述脚踏组件(4)位于所述坐垫架组件(3)的前端,且所述脚踏组件(4)的后端与所述左右支撑组件(11)内侧面连接。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钱林权许长乐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乐智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