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接触太阳能电池组件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5089849 阅读:9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31 23:3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背接触太阳能电池组件及制备方法。该背接触太阳能电池组件包括N个小电池片和(N‑1)根导电条,小电池片的p+掺杂区域设有正极细栅线,n+掺杂区域设有负极细栅线,各个小电池片上均不设置汇集n+掺杂区域和p+掺杂区域电流的主栅线;导电条包括基板以及设于基板上的导电图案,各个基板分别设于相邻两个小电池片之间,导电图案用以将相邻两个小电池片上极性相反的细栅线依次间隔电性连接,以串联各个小电池片。该背接触太阳能电池组件具有较高的效率稳定性,且银栅线上的电阻损耗低,组件的填充因子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背接触太阳能电池组件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背接触太阳能电池组件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在太阳能电池
中追求更低的生产成本和更高的光电转化效率是太阳能电池工业的核心目标。全背接触太阳能电池不同于常规的太阳能电池,其将正负电极都放置在电池的背面,从而避免了类似于常规太阳能电池正面的光学损失,提高了电池的光电转化效率,因此是高效电池
中一直被广泛关注和研究的电池种类之一。现有的全背接触太阳能电池均带有主栅设计,主栅兼具汇集电流和连接焊带的作用。由于全背接触太阳能电池具有较高的短路电流,因此全背接触太阳能电池不得不采用更多的主栅设计,以减少主栅线和细栅线上的线电阻造成的功率损耗,这将比常规太阳能电池消耗更多的银浆。与此同时,因为平行排布的长条状n+掺杂区域、p+掺杂区域及分别与二者连接的细栅线间隔设置,所以在设计电池主栅时还需要考虑如何避免因电池正负极短路引起的电池失效问题。目前一种办法是引入额外的绝缘材料和工艺步骤来实现正负极主栅只与其极性一致的细栅线连接,但该种方法工艺复杂,电池制造成本高,电池效率和组件功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背接触太阳能电池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nN个小电池片,所述小电池片的背面具有交错设置的p+掺杂区域(2)和n+掺杂区域(3),所述小电池片的p+掺杂区域(2)上设有正极细栅线,所述小电池片的n+掺杂区域上设有负极细栅线,各个所述小电池片上均不设置汇集所述n+掺杂区域(3)和所述p+掺杂区域(2)电流的主栅线;/n(N-1)根导电条(7),每根所述导电条(7)均包括基板(71)以及设于所述基板(71)上的导电图案(72),各个所述基板(71)分别设于相邻两个小电池片之间,所述导电图案(72)用以将相邻两个小电池片上极性相反的细栅线依次间隔地电性连接,以串联各个所述小电池片。/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背接触太阳能电池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N个小电池片,所述小电池片的背面具有交错设置的p+掺杂区域(2)和n+掺杂区域(3),所述小电池片的p+掺杂区域(2)上设有正极细栅线,所述小电池片的n+掺杂区域上设有负极细栅线,各个所述小电池片上均不设置汇集所述n+掺杂区域(3)和所述p+掺杂区域(2)电流的主栅线;
(N-1)根导电条(7),每根所述导电条(7)均包括基板(71)以及设于所述基板(71)上的导电图案(72),各个所述基板(71)分别设于相邻两个小电池片之间,所述导电图案(72)用以将相邻两个小电池片上极性相反的细栅线依次间隔地电性连接,以串联各个所述小电池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接触太阳能电池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71)的膨胀系数与硅接近,所述导电图案(72)由焊锡或导电胶形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接触太阳能电池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71)为传导硅片。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接触太阳能电池组件,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所述小电池片上的n+掺杂区域(3)和p+掺杂区域(2)一一对应设置,所述导电条(7)的导电图案(72)由若干条导电折线成行排列而成,所述导电折线呈阶梯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接触太阳能电池组件,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所述小电池片上的n+掺杂区域(3)和p+掺杂区域(2)交错对应设置,所述导电条(7)的导电图案(72)由若干条直线成行排列而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汤坤蒋秀林吴兰峰
申请(专利权)人:晶澳太阳能有限公司晶澳扬州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