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怀杰专利>正文

一种血管化学消融用导丝导引双层球囊导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088770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31 23: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血管化学消融用导丝导引双层球囊导管,包括导管和沿导管外壁轴向设置的双层球囊,导管内腔体沿径向被分割成相互独立的导丝导引通道、球囊填充通道和给药通道;双层球囊包括相互包覆的内层球囊和外层球囊,内层球囊和外层球囊扩张后二者之间形成外腔体,外层球囊为疏松多孔结构,外层球囊上均匀密布有微孔;球囊扩张后,通过给药通道将药物送到外腔体,经微孔进入到球囊表面与靶血管内皮接触,精准地破坏靶血管壁;在治疗相同的靶血管情况下,与传统的化学破坏或热消融相比,可能极大地减少正常血液成分,并降低药物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血管化学消融用导丝导引双层球囊导管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材,具体涉及一种血管化学消融用导丝导引双层球囊导管。
技术介绍
现有介入导管按目的分为两类:血管再通和血流阻断。血管再通导管均为通过机械扩张或微切割作用扩张狭窄血管,其中药物涂层支架或球囊可在扩张后释放药物预防血管再狭窄。溶栓导管也属于血管再通导管,通过导入溶栓药物发挥再通作用。血流阻断导管是通过球囊扩张贴壁来实现阻断血流的介入导管。常见的介入导管为球囊导管,其基本结构为双腔结构,中央通道为导丝导引通道,尾部另一通道为球囊填充通道,与球囊相通,通过注入气体或液体实现球囊扩张,两腔之间互相隔绝。球囊分为非顺应性、半顺应性、顺应性和超顺应性。目前的各类球囊导管均为血管再通或血流阻断目的而设计,并未考虑通过球囊给药来实现化学消融的用途。在某些疾病中,血管需要被破坏而达到治疗目的,比如严重大隐静脉曲张需要去除或破坏大隐静脉,KT综合征需要去掉或破坏边缘静脉。目前主要方法为外科手术切除、化学破坏或物理热消融。相应的现有导管途径破坏血管分为热消融和经导管注入药物破坏血管壁,均为非精准性的,在热消融或化学破坏血管壁的同时也破坏了大量正常血液,存在医疗隐患。在这些疾病中,只需要破坏血管壁即可达到治疗目的。目前尚无化学消融导管来实现精准破坏,比如通过球囊导管实现精确的血管壁无水乙醇消融。
技术实现思路
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实现精准血管壁化学破坏的血管化学消融用导丝导引双层球囊导管,将对正常血液的破坏作用最小化,减少药物用量。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血管化学消融用导丝导引双层球囊导管,包括导管和沿导管外壁轴向设置的双层球囊,导管前端为导丝牵引头部,导管后端连接有连接头;导管内腔体沿径向被分割成相互独立的导丝导引通道、球囊填充通道和给药通道;连接头设置有分别与导丝导引通道、球囊填充通道和给药通道连通的第一接口、第二接口和第三接口;双层球囊包括相互包覆的内层球囊和外层球囊,内层球囊和外层球囊扩张后二者之间形成外腔体,内层球囊内形成内腔体,两腔体之间隔绝,外层球囊为疏松多孔结构,外层球囊上均匀密布有微孔,所述内腔体与导管内球囊填充通道连通,外腔体与导管内连给药通道连通。进一步,所述外层球囊上的微孔等间距分布。进一步,在导管外侧设置有显影标记,两个显影标记位于双层球囊内部靠近双层球囊端部的位置。进一步,所述双层球囊为沿着导管轴向设置的双球囊结构,两球囊相互独立。进一步,所述导管直径为5Fr-10Fr。进一步,所述双层球囊直径为0.5cm-3.0cm,长度为3cm-10cm。进一步,内层球囊和外层球囊扩张后二者之间形成的外腔体体积为1.5-2.0ml。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的血管化学消融用导丝导引双层球囊导管,将导管内腔体沿径向被分割成相互独立的导丝导引通道、球囊填充通道和给药通道;一通道用于导丝导引、另一通道用于球囊填充,第三通道与内层球囊和外层球囊扩张后二者之间形成的外腔体连通,外腔体表面外层球囊为疏松多孔结构,外层球囊上均匀密布有微孔,球囊扩张后,通过给药通道将药物送到外腔体,经微孔进入到球囊表面与靶血管内皮接触,精准地破坏靶血管壁;在治疗相同的靶血管情况下,与传统的化学破坏或热消融相比,可能极大地减少正常血液成分,并降低药物用量。球囊填充扩张后与血管壁贴合的同时,将血液挤走,球囊表面与血管壁之间血液很少或基本无血液,药物达到球囊表面后形成局部高浓度环境,高浓度药物直接与血管内膜接触而达到破坏作用,同时将对正常血液的破坏作用最小化,减少药物用量。连接头设置三个分别独立的接口,导管分成三维分支状通往球囊表面,各通道互不影响,提高输送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导管截面示意图图3为球囊结构示意图图4为球囊局部放大图图5为双球囊结构示意图图中:1-导管,2-双层球囊,3-连接头,4-第一接口,5-第二接口,6-第三接口,7-显影标记,8-微孔,9-内层球囊,10-外层球囊,11-导丝导引通道,12-球囊填充通道,13-给药通道。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技术的限定。如图1所示,本技术的血管化学消融用导丝导引双层球囊导管,包括导管1和沿导管外壁轴向设置的双层球囊2,球囊包覆在导管1外部为封闭结构,在通入空气或液体后球囊能够扩张膨胀,将血管狭窄部位撑开,导管直径5Fr-10Fr,双层球囊2直径0.5cm-3.0cm,长度为3cm-10cm,球囊根据需要可以选择采用非顺应性、半顺应性、顺应性和超顺应性材料制成。如图2和图3所示,导管1前端为导丝牵引头部,端部小逐渐向后端直径慢慢增大,导管后端连接有连接头3,导管1内腔体沿径向被分割成相互独立的导丝导引通道11、球囊填充通道12和给药通道13;连接头3设置有分别与导丝导引通道11、球囊填充通道12和给药通道13连通的第一接口4、第二接口5和第三接口6;通过各结构向三个通道送入不同材料,第二接口5与导丝导引通道11连通并保持与导管1轴向位置同向设置,避免导丝弯折,导丝导引通道11用于导丝通过。双层球囊2包括相互包覆的内层球囊9和外层球囊10,内层球囊9和外层球囊10扩张后二者之间形成外腔体,内层球囊9内形成内腔体,两腔体之间隔绝,球囊填充通道12与双层球囊2内部腔体连通,外腔体与导管1内连给药通道13连通,将球囊送入病灶位置后,通过球囊填充通道12向球囊内充入空气或液体将球囊充起扩张。如图3和图4所示,外层球囊10为疏松多孔结构,外层球囊10上均匀密布有微孔8,球囊扩张后微孔8舒张打开,将药物送到球囊表面。使用时,先填充内层球囊9,然后通过第三接口6向给药通道13填充药物至一定压力后,外层球囊10表面微孔8开放,药物释放至血管壁,内层球囊9和外层球囊10扩张后二者之间形成的外腔体体积为1.5-2.0ml,足够容纳需要的药量,保证了药物供应量。如图3和图4所示,外层球囊10上围绕圆周等间距分布有多个微孔8,球囊扩张后轻松将微孔8拉伸张开,药物可直达球囊表面。如图3和图5所示,在导管外侧设置有显影标记7,两个显影标记7位于双层球囊2内部靠近双层球囊2端部的位置,球囊进入血管后方便追踪位置。如图5所示,双层球囊2也可为沿着导管1轴向设置的双球囊结构,两球囊相互独立,分别向血管病变位置输送药物。最后应该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上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说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依然可以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未脱离本技术精神和范围的任何修改或者等同替换,其均应涵盖在本权利要求范围当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血管化学消融用导丝导引双层球囊导管,其特征在于:包括导管(1)和沿导管外壁轴向设置的双层球囊(2),导管(1)前端为导丝牵引头部,导管后端连接有连接头(3);导管(1)内腔体沿径向被分割成相互独立的导丝导引通道(11)、球囊填充通道(12)和给药通道(13);连接头(3)设置有分别与导丝导引通道(11)、球囊填充通道(12)和给药通道(13)连通的第一接口(4)、第二接口(5)和第三接口(6);双层球囊(2)包括相互包覆的内层球囊(9)和外层球囊(10),内层球囊(9)和外层球囊(10)扩张后二者之间形成外腔体,内层球囊(9)内形成内腔体,两腔体之间隔绝,外层球囊(10)为疏松多孔结构,外层球囊(10)上均匀密布有微孔(8),所述内腔体与导管(1)内球囊填充通道(12)连通,外腔体与导管(1)内连给药通道(13)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血管化学消融用导丝导引双层球囊导管,其特征在于:包括导管(1)和沿导管外壁轴向设置的双层球囊(2),导管(1)前端为导丝牵引头部,导管后端连接有连接头(3);导管(1)内腔体沿径向被分割成相互独立的导丝导引通道(11)、球囊填充通道(12)和给药通道(13);连接头(3)设置有分别与导丝导引通道(11)、球囊填充通道(12)和给药通道(13)连通的第一接口(4)、第二接口(5)和第三接口(6);双层球囊(2)包括相互包覆的内层球囊(9)和外层球囊(10),内层球囊(9)和外层球囊(10)扩张后二者之间形成外腔体,内层球囊(9)内形成内腔体,两腔体之间隔绝,外层球囊(10)为疏松多孔结构,外层球囊(10)上均匀密布有微孔(8),所述内腔体与导管(1)内球囊填充通道(12)连通,外腔体与导管(1)内连给药通道(13)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血管化学消融用导丝导引双层球囊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层球囊(10)上的微孔(8)等间距分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怀杰
申请(专利权)人:王怀杰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