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体征监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087487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31 23: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生命体征监测装置,包括壳体;控制电路板;夹持组件,从壳体的一侧壁向外延伸并可伸入人体的鼻孔内,夹持组件包括第一弹性触角和第二弹性触角,第一弹性触角的第二端与第二弹性触角的第二端之间的间距小于人体鼻中隔的厚度,第一弹性触角的第二端设有发光二极管,第二弹性触角的第二端设有光敏二极管;电池;电源开关;及粘接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第一弹性触角和第二弹性触角伸入用户的左右鼻孔内并且夹持鼻中隔以及粘接件粘贴在用户的鼻唇部上,方便地将整个监测装置固定在鼻唇部的外表面上,使得在整个监测过程中用户无需顾虑监测装置会被意外触碰导致位移,从而解决了生命体征监测装置不适合晚上睡眠状态下使用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生命体征监测装置
本技术属于生命体征监测设备
,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生命体征监测装置。
技术介绍
监视和测量生命体征,如:心率、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体温等是许多疾病诊断和治疗的关键技术手段。然而某些生命特征,如: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等需要受过专业训练的医护人员在场通过听诊器、血氧仪等专业工具进行监测,即在医护人员不在场的情况下某些生命特征无法监测,这样会导致医护人员的劳动强度增加、医院运行成本提高、无医护人员的场合(家里)容易延误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目前,市场上出现了一些利用光电容积脉搏波描记法(PhotoPlethysmoGraphy,PPG)测量人体生理参数的生命体征监测装置,其可以满足医院和家庭日常监护的需求,但是使用时需要用户集中注意力,不适合晚上睡眠状态下的监测。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生命体征监测装置,包括但不限于解决生命体征监测装置不适合晚上睡眠状态下使用的技术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生命体征监测装置,包括:壳体;控制电路板,设于所述壳体内;夹持组件,从所述壳体的一侧壁向外延伸并可伸入人体的鼻孔内,所述夹持组件包括第一弹性触角和第二弹性触角,所述第一弹性触角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二弹性触角的第一端分别与所述壳体紧固连接,所述第一弹性触角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弹性触角的第二端之间的间距小于人体鼻中隔的厚度,所述第一弹性触角的第二端设有发光二极管,所述第二弹性触角的第二端设有光敏二极管,所述发光二极管和所述光敏二极管分别与所述控制电路板电连接;电池,设于所述壳体内;电源开关,设于所述壳体上,所述控制电路板通过所述电源开关与所述电池电连接;以及粘接件,可拆卸连接于所述壳体的背面上,用于粘贴在人体鼻唇部的外表面上。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弹性触角的第二端设有第一防护罩,所述第二弹性触角的第二端设有第二防护罩,所述发光二极管容置于所述第一防护罩内,所述光敏二极管容置于所述第二防护罩内。可选地,所述第一弹性触角上设有第一感温探头,所述第二弹性触角上设有第二感温探头,所述第一感温探头和所述第二感温探头分别与所述控制电路板电连接。可选地,所述第一弹性触角上开设有第一通槽,所述第二弹性触角上开设有第二通槽,所述第一感温探头嵌设于所述第一通槽内,所述第二感温探头嵌设于所述第二通槽内,且所述第一感温探头的外表面与所述第一弹性触角的外表面相接形成光滑弧面,所述第二感温探头的外表面与所述第二弹性触角的外表面相接形成光滑弧面。进一步地,所述壳体包括外壳和内壳,所述外壳套设于所述内壳的外侧,且所述外壳和所述内壳围合形成安装腔,所述控制电路板和所述电池安装于所述安装腔内,所述内壳的背面轮廓与所述人体鼻唇部的外表面轮廓相适配,所述粘接件粘贴于所述内壳的背面上,所述电源开关安装于所述外壳上。进一步地,所述外壳的一侧壁上开设有两过孔,所述内壳的一侧壁上开设有两插口,所述第一弹性触角的第一端开设有第一卡槽,所述第二弹性触角的第一端开设有第二卡槽,所述第一弹性触角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二弹性触角的第一端分别穿过两所述过孔,两所述插口分别与所述第一卡槽和所述第二卡槽插接。可选地,所述外壳上设有充电接口,所述充电接口与所述电池电连接。进一步地,所述控制电路板上设有无线通信模块。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弹性触角与所述第二弹性触角呈对称分布。可选地,所述粘接件为双面胶带。本技术提供的生命体征监测装置的有益效果在于:采用了第一弹性触角、第二弹性触角与粘接件配合,通过第一弹性触角和第二弹性触角伸入用户的左右鼻孔内并且夹持鼻中隔以及粘接件粘贴在用户的鼻唇部上,方便地将整个监测装置固定在用户的鼻唇部的外表面上,使得在整个监测过程中用户可以身心放松,无需顾虑监测装置会被意外触碰导致位移,从而有效地解决了生命体征监测装置不适合晚上睡眠状态下使用的技术问题,提高了生命体征监测的准确度,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效果。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生命体征监测装置的主视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生命体征监测装置的后侧立体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生命体征监测装置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1—生命体征监测装置、10—壳体、20—控制电路板、30—夹持组件、40—电池、50—电源开关、60—粘接件、11—外壳、12—内壳、31—第一弹性触角、32—第二弹性触角、100—安装腔、110—过孔、120—插口、310—第一通道、311—第一防护罩、312—第一感温探头、320—第二通槽、321—第二防护罩、322—第二感温探头。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需说明的是:当部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部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部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部件上。当一个部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部件,它可以是直接或者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部件上。当一个部件被称为与另一个部件“电连接”,它可以是导体电连接,或者是无线电连接,还可以是其它各种能够传输电信号的连接方式。术语“上”、“下”、“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便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技术特征的数量。术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现对本技术提供的生命体征监测装置进行说明。请参阅图1至图3,该生命体征监测装置1包括壳体10、控制电路板20、夹持组件30、电池40、电源开关50以及粘接件60,其中,控制电路板20设置在壳体10内;夹持组件30从壳体10的其中一个侧壁向外延伸,并且可伸入人体的鼻孔内,此处夹持组件30包括第一弹性触角31和第二弹性触角32,第一弹性触角31和第二弹性触角32采用具有弹性的材料制成,可以在一定的角度范围内发生弯曲变形,并且在撤除外力后恢复到原始形状,其中,第一弹性触角31的第一端和第二弹性触角32的第一端分别与壳体10紧固连接,第一弹性触角31的第二端与第二弹性触角32的第二端之间的间距小于人体鼻中隔的厚度,并且在第一弹性触角31的第二端上设有发光二极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生命体征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壳体;/n控制电路板,设于所述壳体内;/n夹持组件,从所述壳体的一侧壁向外延伸并可伸入人体的鼻孔内,所述夹持组件包括第一弹性触角和第二弹性触角,所述第一弹性触角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二弹性触角的第一端分别与所述壳体紧固连接,所述第一弹性触角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弹性触角的第二端之间的间距小于人体鼻中隔的厚度,所述第一弹性触角的第二端设有发光二极管,所述第二弹性触角的第二端设有光敏二极管,所述发光二极管和所述光敏二极管分别与所述控制电路板电连接;/n电池,设于所述壳体内;/n电源开关,设于所述壳体上,所述控制电路板通过所述电源开关与所述电池电连接;以及/n粘接件,可拆卸连接于所述壳体的背面上,用于粘贴在人体鼻唇部的外表面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生命体征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
控制电路板,设于所述壳体内;
夹持组件,从所述壳体的一侧壁向外延伸并可伸入人体的鼻孔内,所述夹持组件包括第一弹性触角和第二弹性触角,所述第一弹性触角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二弹性触角的第一端分别与所述壳体紧固连接,所述第一弹性触角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弹性触角的第二端之间的间距小于人体鼻中隔的厚度,所述第一弹性触角的第二端设有发光二极管,所述第二弹性触角的第二端设有光敏二极管,所述发光二极管和所述光敏二极管分别与所述控制电路板电连接;
电池,设于所述壳体内;
电源开关,设于所述壳体上,所述控制电路板通过所述电源开关与所述电池电连接;以及
粘接件,可拆卸连接于所述壳体的背面上,用于粘贴在人体鼻唇部的外表面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命体征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性触角的第二端设有第一防护罩,所述第二弹性触角的第二端设有第二防护罩,所述发光二极管容置于所述第一防护罩内,所述光敏二极管容置于所述第二防护罩内。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生命体征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性触角上设有第一感温探头,所述第二弹性触角上设有第二感温探头,所述第一感温探头和所述第二感温探头分别与所述控制电路板电连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生命体征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性触角上开设有第一通槽,所述第二弹性触角上开设有第二通槽,所述第一感温探头嵌设于所述第一通槽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贺超宋雨周海兵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创达云睿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