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及车载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086179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31 23:2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及车载显示装置,液晶显示面板包括:阵列基板、彩膜基板以及液晶层,液晶层位于阵列基板与彩膜基板之间;第一偏光片,位于彩膜基板远离阵列基板一侧;第一四分之一波片,位于第一偏光片与彩膜基板之间;第二偏光片,位于阵列基板远离彩膜基板一侧;第二四分之一波片,位于彩膜基板与液晶层之间;至少一个第一延迟片和至少一个第二延迟片,位于第一偏光片与第一四分之一波片之间,第一延迟片满足: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及车载显示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显示
,尤其涉及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及车载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对于信息的交流和传递等方面的依赖程度日益增加,而显示器作为信息交换和传递的主要载体和物质基础,现已成为众多科学家研究的热点。目前,对于液晶显示面板的反射率要求越来越高,例如,要求液晶显示面板对于外界环境光的整体反射率小于1%。降低反射率是液晶显示面板的重要的技术开发方向。为了降低液晶显示面板对外界环境光的反射,通常在液晶显示面板的上偏光片与彩膜基板之间设置一个四分之一波片,外界环境光透过上偏光片后形成线偏振光,线偏振光经过四分之一波片后变为圆偏振光,经四分之一波片下方界面反射后,圆偏振光的旋转方向发生变化,从而被液晶显示面板反射的外界环境光无法出射到液晶显示面板外,从而实现了超低反射率。但是,现有可以实现超低反射率的液晶显示面板存在暗态漏光的情况,此问题亟待解决。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及车载显示装置,以避免液晶显示面板及车载显示装置的暗态漏光。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包括:阵列基板、彩膜基板以及液晶层,所述液晶层位于所述阵列基板与所述彩膜基板之间;第一偏光片,位于所述彩膜基板远离所述阵列基板一侧;第一四分之一波片,位于所述第一偏光片与彩膜基板之间;第二偏光片,位于所述阵列基板远离所述彩膜基板一侧;第二四分之一波片,位于所述彩膜基板与所述液晶层之间;<br>至少一个第一延迟片和至少一个第二延迟片,位于所述第一偏光片与所述第一四分之一波片之间,所述第一延迟片满足:NY=NZ,NX不等于NY;所述第二延迟片满足:NX=NY,NX不等于NZ;其中,NX、NY和NZ分别为延迟片沿X方向、Y方向和Z方向的折射率,所述延迟片包括所述第一延迟片和所述第二延迟片。第二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车载显示装置,设置于车辆中,包括显示模组,所述显示模组包括第一方面所述的液晶显示面板以及背光模组,所述背光模组位于第二偏光片远离所述阵列基板一侧。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液晶显示面板中,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延迟片和至少一个第二延迟片,第一延迟片和第二延迟片均位于第一偏光片与第一四分之一波片之间。第一延迟片是A膜,第二延迟片是C膜。在倾斜方向的观察下,两个四分之一波片的慢轴不再正交,可以通过第一延迟片和第二延迟片的组合来校正两个四分之一波片的慢轴不再正交导致的偏振态变化,使得投射至第一偏光片的光线的偏振态接近于第一偏光片的吸收轴所对应的偏振态,以使第一偏光片在暗态时可以几乎完全吸收掉背光模组发射的光线,以避免液晶显示面板的暗态漏光。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设计中液晶显示面板的黑态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液晶显示面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延迟片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2中液晶显示面板的邦加球示意图;图5为图2中液晶显示面板的黑态示意图;图6为现有设计中液晶显示面板的对比度示意图;图7为图2中液晶显示面板的对比度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液晶显示面板的黑态示意图;图9为图8中液晶显示面板的对比度示意图;图10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液晶显示面板的黑态示意图;图11为图10中液晶显示面板的对比度示意图;图1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液晶显示面板的黑态示意图;图13为图12中液晶显示面板的对比度示意图;图1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液晶显示面板的黑态示意图;图15为图14中液晶显示面板的对比度示意图;图1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液晶显示面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17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液晶显示面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18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车载显示装置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而非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专利技术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在超低反射率的液晶显示面板中,除了在液晶显示面板的上偏光片与彩膜基板之间设置一个四分之一波片外,为了实现液晶显示面板的正常显示,通常还需要设置另一四分之一波片。经研究发现,这两个四分之一波片的慢轴在垂直方向观察下正交(即相互垂直),在倾斜方向的观察下,两个四分之一波片的慢轴不再正交,由此导致液晶显示面板的暗态漏光。图1为现有设计中液晶显示面板的黑态示意图,参考图1,现有设计中液晶显示面板的暗态漏光比较严重,尤其对于方位角45°、方位角225°、方位角135°和方位角315°的视点处暗态漏光比较严重,对于视角大于25°的视点处暗态漏光比较严重。需要说明的是图1中0’代表的是0°,类似的,45’代表的是45°,依次类推,在此不再一一赘述。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液晶显示面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延迟片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参考图2和图3,液晶显示面板包括阵列基板10、彩膜基板20以及液晶层30,液晶层30位于阵列基板10与彩膜基板20之间。阵列基板10可以为柔性基板或者刚性基板,彩膜基板可以为柔性基板或者刚性基板。液晶层30中可以包括多个液晶分子,其中,液晶分子可以采用正性液晶分子或者负性液晶分子。液晶显示面板还包括第一偏光片25、第一四分之一波片22、第二偏光片15、第二四分之一波片28、至少一个第一延迟片23和至少一个第二延迟片24。第一偏光片25位于彩膜基板20远离阵列基板10一侧。第一四分之一波片22位于第一偏光片25与彩膜基板20之间。第二偏光片15位于阵列基板10远离彩膜基板20一侧。第二四分之一波片28位于彩膜基板20与液晶层30之间。至少一个第一延迟片23和至少一个第二延迟片24位于第一偏光片25与第一四分之一波片22之间。第一延迟片23满足:NY=NZ,NX不等于NY,也就是说,第一延迟片23是A膜。第二延迟片24满足:NX=NY,NX不等于NZ,也就是说,第二延迟片24是C膜。其中,NX、NY和NZ分别为延迟片RF沿X方向、Y方向和Z方向的折射率,延迟片RF包括第一延迟片23和第二延迟片24。X方向和Y方向可以平行于阵列基板10所在平面,Z方向可以垂直于阵列基板10所在平面。图4为图2中液晶显示面板的邦加球示意图,参考图2和图4,在视角45°、方位角135°时,斜视角观察液晶显示面板,黑画面下(即暗态)背光模组(图中未示出)发出的光线穿过第二偏光片15后,偏振状态在邦加球上的start(即点1)位置,在没有加入第一延迟片23和第二延迟片24时,经过第一四分之一波片22(对应于邦加球图中点21)后,就是即将要经过第一偏光片25的偏振状态,此时离goal的位置还非常远,漏光严重,视野角特性差。在加入第一延迟片23和第二延迟片24后,经过第一延迟片23后,使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n阵列基板、彩膜基板以及液晶层,所述液晶层位于所述阵列基板与所述彩膜基板之间;/n第一偏光片,位于所述彩膜基板远离所述阵列基板一侧;/n第一四分之一波片,位于所述第一偏光片与彩膜基板之间;/n第二偏光片,位于所述阵列基板远离所述彩膜基板一侧;/n第二四分之一波片,位于所述彩膜基板与所述液晶层之间;/n至少一个第一延迟片和至少一个第二延迟片,位于所述第一偏光片与所述第一四分之一波片之间,所述第一延迟片满足: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阵列基板、彩膜基板以及液晶层,所述液晶层位于所述阵列基板与所述彩膜基板之间;
第一偏光片,位于所述彩膜基板远离所述阵列基板一侧;
第一四分之一波片,位于所述第一偏光片与彩膜基板之间;
第二偏光片,位于所述阵列基板远离所述彩膜基板一侧;
第二四分之一波片,位于所述彩膜基板与所述液晶层之间;
至少一个第一延迟片和至少一个第二延迟片,位于所述第一偏光片与所述第一四分之一波片之间,所述第一延迟片满足:NY=NZ,NX不等于NY;所述第二延迟片满足:NX=NY,NX不等于NZ;其中,NX、NY和NZ分别为延迟片沿X方向、Y方向和Z方向的折射率,所述延迟片包括所述第一延迟片和所述第二延迟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延迟片沿所述Z方向的垂直方向延迟量Re满足:
Re=(NX-NY)×d;
所述延迟片沿视线方向的倾斜方向延迟量Rth满足:



其中,d为所述延迟片沿所述Z方向的厚度,所述视线方向与所述Z方向之间的夹角大于0°;
所述第一延迟片的垂直方向延迟量大于或者等于42.432nm且小于或者等于63.648nm;
所述第一延迟片的倾斜方向延迟量大于或者等于21.216nm且小于或者等于31.824n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延迟片沿所述Z方向的垂直方向延迟量Re满足:
Re=(NX-NY)×d;
所述延迟片沿视线方向的倾斜方向延迟量Rth满足:



其中,d为所述延迟片沿所述Z方向的厚度,所述视线方向与所述Z方向之间的夹角大于0°;
所述第二延迟片的垂直方向延迟量为0;所述第二延迟片的倾斜方向延迟量大于或者等于126.4nm且小于或者等于200.4nm。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液...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俊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