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短纤维加热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084847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31 23:2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短纤维加热鼓,涉及再生聚酯纤维生产的技术领域,其包括机架、外筒、加热装置、冷却装置、分隔装置、抽真空装置与送料装置,分隔装置包括第一分隔板、第二分隔板、多个活动分隔板和与活动分隔板数量相同的液压缸,活动分隔板将加热装置与冷却装置分隔,活动分隔板与外筒活动连接,一个液压缸对应一个活动分隔板,液压缸的缸体与外筒内壁连接,液压缸的活塞杆与活动分隔板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提高冷却效率,同时避免了加热筒内余热的浪费,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而且被加热的原料具有更长的时间进行冷却,降低了原料出料时的温度,提高了冷却效果,降低了原料再次从空气中吸水的吸水量,提高了原料的干燥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短纤维加热鼓
本专利技术涉及再生聚酯纤维生产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短纤维加热鼓。
技术介绍
在纺丝作业中,需将回收的瓶片或者短纤维原料进行预加热,预加热的时间长达8-12小时,其主要目的是将瓶片或短纤维原料中的水分烘干,之后再通过抽真空将分离出来的水分抽离。在瓶片或者短纤维原料烘干完毕后,需要对瓶片或者短纤维原料进行冷却、转运和储存,在冷却完毕后,瓶片或短纤维原料的温度不得高于90摄氏度,以避免在转运时,瓶片或短纤维原料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参照图5,目前的短纤维加热鼓大都包括机架11、加热装置2与抽真空装置5,加热装置2包括外筒12与加热筒21,外筒12固定连接在机架11上,加热筒21同轴设置在外筒12内,且加热筒21与外筒12同轴转动连接,外筒12与内筒之间形成加热腔24,加热腔24内填充有加热油,加热装置2还包括第一进油管22与第一出油管23,第一进油管22与第一出油管23均与加热腔24连通;抽真空装置5包括第一真空泵51与第一抽气管52,抽气管的两端分别与加热筒21和第一真空泵51连通。在给瓶片或与短纤维原料加热时,先将原料投放到加热筒21内,之后向加热腔24内通入加热油,加热筒21转动以便于给原料加热,加热的同时第一真空泵51将加热筒21内抽真空,以便于将蒸发的水分抽离;待加热完毕后,将加热腔24内的加热油排出,之后经过自然冷却或者向加热腔24内再通入冷油,待加热筒21内的温度低于90摄氏度后,将加热筒21与大气连通,将空气通入加热筒21内,之后再将除完水的原料排出待用。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在加热完毕后需要对加热腔进行冷却,不仅冷却时间长,而且浪费了内筒的余热,既浪费了时间,又浪费了资源。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短纤维加热鼓,能够在不冷却加热腔的前提下对原料进行冷却,既可以节约冷却时间,还可以节约资源。本专利技术的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短纤维加热鼓,包括机架、外筒、加热装置、冷却装置、分隔装置、与抽真空装置,外筒固定连接在机架上,加热装置包括加热筒、第一进油管与第一出油管,加热筒同轴转动连接在外筒内,加热筒与外筒之间形成加热腔,第一进油管与第一出油管均固定连接在外筒上,且第一进油管与第一出油管连通在加热腔的两端;冷却装置包括冷却筒、第二进油管与第二出油管,冷却筒也同轴转动连接在外筒内,且冷却筒与加热筒连通,第二进油管与第二出油管均固定连接在外筒上,且第二进油管与第二出油管连通在冷却腔的两端,分隔装置包括第一分隔板、第二分隔板、多个活动分隔板和与活动分隔板数量相同的液压缸,第一分隔板与第二分隔板均固定连接在外筒的内周面上,且第一分隔板与加热筒的外周面抵接,第二分隔板与冷却筒的外周面抵接;多个活动分隔板均设置在第一分隔板与第二分隔板之间,且活动分隔板将加热筒与冷却筒分隔,活动分隔板与外筒活动连接,一个液压缸对应一个活动分隔板,液压缸的缸体与外筒内壁连接,液压缸的活塞杆与活动分隔板连接;抽真空装置包括第一真空泵与第一抽气管,第一真空泵与机架固定连接,第一抽气管的两端分别与加热筒和第一真空泵连通,第一进气管与加热筒连通。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给原料进行加热时,先通过多个活动分隔板将加热筒与冷却筒分隔开,同时将原料投入加热筒内,并且向加热腔内通入加热油,加热的同时通过真空泵将加热筒内抽真空;待原料内的水分被完全蒸发抽离后,打开活动分隔板,将加热筒与冷却筒连通,并将加热好的原料通入冷却筒内,在加热好的原料完全被送入冷却筒内后,活动分隔板再次将加热筒和冷却筒分离,此时便可再向加热筒内投放未加热的原料;之后加热筒与冷却筒同步运转,加热筒不必再被冷却,既提高了冷却效率,同时避免了加热筒内余热的浪费,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而且被加热的原料具有更长的时间进行冷却,降低了原料出料时的温度,提高了冷却效果,降低了原料再次从空气中吸水的吸水量,提高了原料的干燥性。本专利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活动分隔板上设置有前端面、后端面与外端面,多个活动分隔板的前端面与后端面依次抵接,活动分隔板的一端与外筒内壁转动连接,液压缸的缸体与外筒转动连接,液压缸的活塞杆与活动分隔板的外端面转动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活动分隔板关闭将加热筒和冷却筒分离时,活动分隔板的前端面与后端面依次抵接,进而起到密封的作用;在活动分隔板打开将加热筒和冷却筒连通时,活动分隔板的前端面始终与相邻的活动分隔板的后端面与外端面的交线抵接,进而避免原料从加热筒转运至冷却筒时,原料从活动分隔板处漏出。本专利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抽真空装置还包括第二真空泵与第二抽气管,第二真空泵也与机架固定连接,第二抽气管的两端分别与冷却筒和第二真空泵连通,第二进气管与冷却筒连通。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需要从加热筒向冷却筒内转运物料时,先将冷却筒内抽真空,使冷却筒与加热筒内的气压相同,如此既便于活动分隔板的打开,同时能够将冷却筒内的水分抽离,避免原料在冷却时吸收水分,提高了原料的干燥性。本专利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机架上还设置有送料装置,送料装置包括送料轴、第一螺旋板与第二螺旋板,送料轴同轴转动在加热筒和冷却筒内,第一螺旋板与第二螺旋板均固定连接在送料轴的外周面上,且第一螺旋板设置在加热筒内,第二螺旋板设置在冷却筒内,活动分隔板设置在第一螺旋板与第二螺旋板之间,活动分隔板还包括内端面,且活动分隔板的内端面与送料轴外周面抵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送料轴与加热筒发生相对转动时,第一螺旋板便可将加热筒内的原料输送至冷却筒内,当送料轴与冷却筒发生相对转动时,第二螺旋板便可将冷却筒内的原料排出,进而实现原料的输送。本专利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活动分隔板的内端面与前端面上开设有导向面。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第一螺旋板将原料输送至冷却筒内时,活动分隔板处会堆积少量原料,导向面的开设,使得位于活动分隔板处的原料被分散到加热筒和冷却筒内,避免活动分隔板之间无法闭合,同时避免活动分隔板和送料轴无法闭合,提高了气密性。本专利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分隔装置还包括气扫机构,气扫机构包括气泵与输气管,气泵固定连接在外筒的内周面上,活动分隔板呈中空设置,输气管的两端分别与活动分隔板内部和气泵的出气口连通,活动分隔板的内端面与前端面上均匀开设有多个出气口。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液压缸的活塞杆伸出时,在气泵的作用下,出气口开始喷气,在活动分隔板逐渐闭合时,出气口将后端面和送料轴上的原料吹下,避免原料卡在活动分隔板与活动分隔板之间、活动分隔板与送料轴之间,提高了气密性。本专利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送料轴的外周面上开设有与导向面适配的第一卡槽,活动分隔板的后端面上开设有与导向面适配的第二卡槽,活动分隔板与送料轴卡接,活动分隔板与活动分隔板之间依次卡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活动分隔板逐渐闭合时,出气口朝向第一卡槽与第二卡槽喷气,在第一卡槽与第二卡槽的导向作用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短纤维加热鼓,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11)、外筒(12)、加热装置(2)、冷却装置(3)、分隔装置(4)、与抽真空装置(5),外筒(12)固定连接在机架(11)上,加热装置(2)包括加热筒(21)、第一进油管(22)与第一出油管(23),加热筒(21)同轴转动连接在外筒(12)内,加热筒(21)与外筒(12)之间形成加热腔(24),第一进油管(22)与第一出油管(23)均固定连接在外筒(12)上,且第一进油管(22)与第一出油管(23)连通在加热腔(24)的两端;冷却装置(3)包括冷却筒(31)、第二进油管(32)与第二出油管(33),冷却筒(31)也同轴转动连接在外筒(12)内,且冷却筒(31)与加热筒(21)连通,第二进油管(32)与第二出油管(33)均固定连接在外筒(12)上,且第二进油管(32)与第二出油管(33)连通在冷却腔(34)的两端,分隔装置(4)包括第一分隔板(41)、第二分隔板(42)、多个活动分隔板(43)和与活动分隔板(43)数量相同的液压缸(44),第一分隔板(41)与第二分隔板(42)均固定连接在外筒(12)的内周面上,且第一分隔板(41)与加热筒(21)的外周面抵接,第二分隔板(42)与冷却筒(31)的外周面抵接;多个活动分隔板(43)均设置在第一分隔板(41)与第二分隔板(42)之间,且活动分隔板(43)将加热筒(21)与冷却筒(31)分隔,活动分隔板(43)与外筒(12)活动连接,一个液压缸(44)对应一个活动分隔板(43),液压缸(44)的缸体与外筒(12)内壁连接,液压缸(44)的活塞杆与活动分隔板(43)连接;抽真空装置(5)包括第一真空泵(51)与第一抽气管(52),第一真空泵(51)与机架(11)固定连接,第一抽气管(52)的两端分别与加热筒(21)和第一真空泵(51)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短纤维加热鼓,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11)、外筒(12)、加热装置(2)、冷却装置(3)、分隔装置(4)、与抽真空装置(5),外筒(12)固定连接在机架(11)上,加热装置(2)包括加热筒(21)、第一进油管(22)与第一出油管(23),加热筒(21)同轴转动连接在外筒(12)内,加热筒(21)与外筒(12)之间形成加热腔(24),第一进油管(22)与第一出油管(23)均固定连接在外筒(12)上,且第一进油管(22)与第一出油管(23)连通在加热腔(24)的两端;冷却装置(3)包括冷却筒(31)、第二进油管(32)与第二出油管(33),冷却筒(31)也同轴转动连接在外筒(12)内,且冷却筒(31)与加热筒(21)连通,第二进油管(32)与第二出油管(33)均固定连接在外筒(12)上,且第二进油管(32)与第二出油管(33)连通在冷却腔(34)的两端,分隔装置(4)包括第一分隔板(41)、第二分隔板(42)、多个活动分隔板(43)和与活动分隔板(43)数量相同的液压缸(44),第一分隔板(41)与第二分隔板(42)均固定连接在外筒(12)的内周面上,且第一分隔板(41)与加热筒(21)的外周面抵接,第二分隔板(42)与冷却筒(31)的外周面抵接;多个活动分隔板(43)均设置在第一分隔板(41)与第二分隔板(42)之间,且活动分隔板(43)将加热筒(21)与冷却筒(31)分隔,活动分隔板(43)与外筒(12)活动连接,一个液压缸(44)对应一个活动分隔板(43),液压缸(44)的缸体与外筒(12)内壁连接,液压缸(44)的活塞杆与活动分隔板(43)连接;抽真空装置(5)包括第一真空泵(51)与第一抽气管(52),第一真空泵(51)与机架(11)固定连接,第一抽气管(52)的两端分别与加热筒(21)和第一真空泵(51)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短纤维加热鼓,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分隔板(43)上设置有前端面(431)、后端面(432)与外端面(434),多个活动分隔板(43)的前端面(431)与后端面(432)依次抵接,活动分隔板(43)的一端与外筒(12)内壁转动连接,液压缸(44)的缸体与外筒(12)转动连接,液压缸(44)的活塞杆与活动分隔板(43)的外端面(434)转动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魏广明田浩卢玲
申请(专利权)人:莱芜富新纤维制品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