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式全热交换器外壳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084701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31 23:2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立式全热交换器外壳,包括U型板、设于所述U型板两端的端板以及设置在U型板前部的门板;所述U型板的U形端部向内折边,其中一侧U形端部折边处均匀设有多个合页组件;所述端板左右两侧无折边,与U型板两端的外沿通过弧形连接件连接,前后两侧同向折边,装配时折边向内,后侧的折边与U型板底面固联;所述门板一侧与U型板上的合页组件位置对应处设有合页连接板,装配时,合页连接板与合页组件固联;所述弧形连接件两个安装边条夹角呈直角,内侧设有插装定位条。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立式全热交换器外壳,箱体结构设计合理,装配简单,节约了人力成本,受力条件更好,不容易产生形变;外表美观,成本低,适合不同尺寸需求的小批量生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立式全热交换器外壳
本专利技术涉及全热交换器制造
,具体涉及立式全热交换器外壳。
技术介绍
全热交换器是换气扇和其他换气装置的进化升级,它不只具备换气的功能,还可对室内空气进行净化,能够使室内空气产生循环,全热交换器内置多功能净化系统保证进入室内的空气洁净健康。随着人们对生活水平要求的逐渐提高,全热交换系统已越来越普遍的被应用于家庭及酒店等场所,同时,人们对于安装的全热交换器与室内家具的匹配度要求也越来越高,全热交换器的性能和美观程度已经成为人们购买时的主要参考因素,其中美观度更是直接影响了顾客的选择。市面上的立式全热交换器外壳按材质大多分为两类,即金属的和塑料的。塑料的全热交换器外壳通常使用模具整体注塑成型,生产效率高,成型的全热交换器外壳外观平整美观,然而注塑模具的制造成本极其昂贵,而且不同型号的全热交换器外壳都需要专门开设有专用的注塑模具。对于小型企业而言,其生产成本过高。金属的全热交换器外壳多为钣金压铸而成,其结构复杂;钣金件之间采用人工焊接或螺钉固定方式固联,一方面加工步骤繁多,存在耗时费力、生产效率低等不足,另一方面,焊接会在全热交换器外壳表面留下焊接痕迹或变形,还需要进一步抛光,而螺钉固定外壳上则会有螺钉凸起,导致完成的全热交换器外壳美观性较差,且为降低成本,金属的外壳通常结构简单千篇一律,无法在外形上提高竞争力。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提供了立式全热交换器外壳。本专利技术的立式全热交换器外壳箱体结构设计合理,装配方便,受力条件更好,更不容易产生形变;连接部位喷漆后,没有接缝,外表平整美观,成本低,适合不同尺寸需求的小批量生产,即使是小型企业也可以生产出高质量的全热交换器外壳;弧形连接件内部设有插装定位条,便于内部连接件定位,在装配时起到防止待装配件晃动的功能,简化了装配的复杂度,节约了人力成本,本专利技术的结构不局限于立式全热交换器外壳,还可应用于壁挂式全热交换器外壳。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立式全热交换器外壳,包括U型板、设于所述U型板两端的端板以及设置在U型板前部的门板;所述U型板的U形端部向内折边,其中一侧U形端部折边处均匀设有多个合页组件;所述端板左右两侧无折边,与U型板两端的外沿通过弧形连接件连接,前后两侧同向折边,装配时折边向内,后侧的折边与U型板底面固联;所述门板一侧与U型板上的合页组件位置对应处设有合页连接板,装配时,合页连接板与合页组件固联;所述弧形连接件两个安装边条夹角呈直角,内侧设有插装定位条。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全热交换器外壳取得了以下显著进步:(1)箱体结构设计合理,装配方便,其中箱体部分较大、较长的结构一体化设计(U型板为金属板折弯制成),较小部分通过连接件固联,受力元件主要集中安装于U型板,一体化设计受力条件更好,更不容易产生形变;(2)连接部位喷漆后,没有接缝,经过喷漆处理后与可以与整体注塑的全热交换器外壳媲美,外表美观,同时钣金成本低,远低于专门开设整体注塑的专用模具的成本,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适合不同尺寸需求的小批量生产,即使是小型企业也可以生产出高质量的全热交换器外壳;(3)弧形连接件内部设有插装定位条,便于内部连接件定位,在装配时起到防止待装配件晃动的功能,简化了装配的复杂度,一人即可完成装配,节约了人力成本。作为优化,前述的立式全热交换器外壳中,所述弧形连接件内侧中部设有指向弧形连接件圆心方向的插装定位条。所述插装定位条指向圆心方向,两侧对称,受力条件好,与插装定位条相连的支撑板尖角处设有与之配合的定位孔,安装时,支撑板定位孔自插装定位条端部滑入,便于定位和安装。作为优化,前述的立式全热交换器外壳中,所述弧形连接件两个安装边条其外端面与弧形面相切,外端面设有台阶面,所述台阶面与U型板两端的外沿固联。台阶面侧面具有止动、定位功能,便于U型板固联,防止固联时弧形连接件与U型板错位。进一步,作为优化,所述台阶面高度与U型板厚度一致。使U型板与弧形连接件平滑过渡,喷漆后看不出接缝,整个外形更为美观。作为优化,前述的立式全热交换器外壳中,所述门板由门板框架和铆接在门板框架上的前板和后板组成,所述门板框架包括两根横杆、两根竖杆以及连接相邻的横杆和竖杆的L形门板连接件,相邻的横杆和竖杆与门板连接件的两端铆接。门板采用前板、后板与框架最合的方式,相较于实心的门板,减轻了重量后板上可固定必要的线路或元器件,无需再前板打孔,减少了对前板的加工,保证了外表美观。作为优化,前述的立式全热交换器外壳中,所述横杆和竖杆横截面均为U型结构,U型底面外侧设有突出的外沿。该结构有效提高了横杆和竖杆的抗弯曲性能,装配后所述外沿形成与前板、后板尺寸一致的封闭环,可起到前板、后板快速定位、限位的作用,提高了装配效率。进一步,横杆和竖杆两侧面的高度不同。一方面,可以起标识作用,有利于组装时分辨出哪个边与前板配合,哪个边与后板配合,同时该结构还可以保护设置在U型槽内的合页连接件。作为优化,前述的立式全热交换器外壳中,所述门板连接件设有两个伸出端,所述伸出端与横杆和竖杆的U型结构适配。所述门板连接件与横杆和竖杆插接后固联,受力条件好,U型结构还起到定位作用,防止门板连接件与横杆和竖杆连接后产生扭转或转动。作为优化,前述的立式全热交换器外壳中,所述横杆和竖杆的外沿高度和与其适配的前板或后板的厚度一致。使前板、后板与横杆和竖杆连接处齐平,喷漆后看不出接缝,整个外形更为美观。作为优化,前述的立式全热交换器外壳中,所述全热交换器外壳固联处采用无头抽芯铆钉铆接。无头抽芯铆钉又叫拉通铆钉,其特点是拉铆完后,没有钉头脱落,产品的两个铆接面都非常平整,非常适用于空间比较有限的薄板铆接;通过无头抽芯铆钉铆接的全热交换器外壳外观平整,喷漆后可以与整体注塑的全热交换器外壳媲美。作为优化,前述的立式全热交换器外壳中,所述U型板、门板、端板、弧形连接件和门板连接件均为铝合金材料。铝合金耐腐蚀性强,组织致密,成分性能均匀具有强度高、塑性好、批质量稳定等特点,是优秀的轻型材料;由铝合金材料制成的全热交换器外壳不但易于加工,而且轻便,结构强度高。作为优化,前述的立式全热交换器外壳中,所述U型板内设有隔板,所述隔板与U型板、端板之间设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安装于U型板与端板形成的直角处,所述支撑板的一角设有与插装定位条配合的定位孔。通过插装定位条与定位孔配合,不但可以保证全热交换器外壳和支撑板的装配精确度,而且可以通过先将支撑件安装在隔板上,然后在支撑件上插入弧形连接件,最后再进行端板的安装,该装配过程更加方便快捷,有效提高装配效率。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立式全热交换器外壳的爆炸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弧形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U型板的截面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未装内部安装板的壳体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门板的爆炸图;图6是图5中A圆内部分的放大结构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的支撑板与弧形连接件的安装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的安装内部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立式全热交换器外壳,其特征在于:/n包括U型板(1)、设于所述U型板(1)两端的端板(3)以及设置在U型板(1)前部的门板(2);/n所述U型板(1)的U形端部向内折边,其中一侧U形端部折边处均匀设有多个合页组件(11);/n所述端板(3)左右两侧无折边,与U型板(1)两端的外沿通过弧形连接件(4)连接,前后两侧同向折边,装配时折边向内,后侧的折边与U型板(1)底面固联;/n所述门板(2)一侧与U型板(1)上的合页组件(11)位置对应处设有合页连接板,装配时,合页连接板与合页组件(11)固联;/n所述弧形连接件(4)两个安装边条夹角呈直角,内侧设有插装定位条(41)。/n

【技术特征摘要】
1.立式全热交换器外壳,其特征在于:
包括U型板(1)、设于所述U型板(1)两端的端板(3)以及设置在U型板(1)前部的门板(2);
所述U型板(1)的U形端部向内折边,其中一侧U形端部折边处均匀设有多个合页组件(11);
所述端板(3)左右两侧无折边,与U型板(1)两端的外沿通过弧形连接件(4)连接,前后两侧同向折边,装配时折边向内,后侧的折边与U型板(1)底面固联;
所述门板(2)一侧与U型板(1)上的合页组件(11)位置对应处设有合页连接板,装配时,合页连接板与合页组件(11)固联;
所述弧形连接件(4)两个安装边条夹角呈直角,内侧设有插装定位条(4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式全热交换器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连接件(4)内侧中部设有指向弧形连接件(4)圆心方向的插装定位条(4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立式全热交换器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连接件(4)两个安装边条其外端面与弧形面相切,外端面设有台阶面(42),所述台阶面(42)与U型板(1)两端的外沿固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立式全热交换器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台阶面(4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葛丰南林泽舜葛丰省林洁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煜焰工业设计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