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量控制阀和作业机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084081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31 23:2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流量控制阀和作业机械。防止在流量控制阀中产生响应延迟。另外,削减变更流量控制阀的功能之际的更换零部件个数。流量控制阀(20)具备壳体(30)和阀构造体(40),壳体具有两个端口(30a、30b)和内部空间(S),内部空间是具有台阶部(33、38)的形状,与两个端口(30a、30b)连接,阀构造体具有:节流部(62),其设置于将两个端口(30a、30b)之间连结的流路;接触部(53),其具有与移动方向不平行的面(53a),通过与台阶部(33、38)接触,能够阻断另一流路;按压构件(70),其以使接触部(53)能够与壳体(30)的台阶部(33、38)接触的方式按压该接触部,该阀构造体(40)以能够移动的方式收纳于壳体(30)的内部空间(S)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流量控制阀和作业机械
本专利技术涉及控制流动的流体的流量的流量控制阀和具备该流量控制阀的作业机械。
技术介绍
以往,在各种流体回路中,使用了控制在该流体回路中流动的流体的流量的流量控制阀。例如,在使用液压来驱动的施工车辆等作业机械中,在用于向作业机械的各液压致动器供给工作油的液压回路、用于供给使换向阀等液压装置动作的先导压力的液压回路中使用了控制在该液压回路中流动的油的流量的流量控制阀。在日本JPH08-312801A中公开有一种无冲击阀,该无冲击阀具备:输入端口;输出端口;主体部;滑阀芯,其以能够在长度方向上移动的方式插入到主体部内部的流体室内;第1弹簧,其对滑阀芯朝向输入端口侧施力;以及第2弹簧,其对滑阀芯朝向输出端口侧施力。在该无冲击阀中,若为了使液压致动器的驱动停止而将先导阀设置于中立位置,则先导阀的压力油的输出被停止,无冲击阀的输入端口侧的压力急剧地变低。由此,压力油从输出端口向流体室内的输出端口侧滑阀芯内室流入,经过节流连通孔而向输入端口侧滑阀芯内室流入。此时,在节流连通孔的前后产生压差,滑阀芯向输入端口侧移动。由此,由连通输入端口侧滑阀芯内室和第1环状槽的第1连通孔构成的开口缩窄,在此经过的压力油的流动被限制。若压力油进一步流动,则滑阀芯在节流连通孔的前后的压差与第2弹簧的作用力平衡的位置处停止,第1连通孔的开口被调整,压力油从输出端口侧向输入端口侧的流量恒定。由此,即使先导阀的压力油的输出被急剧地停止,也能够使控制阀中的滑阀芯的返回动作的速度变慢。因而,能够缓冲先导阀的冲击性的动作。在日本JPS55-107101A所公开的换向阀中,设置有在外壳的外壁开口的两个孔,在这些孔分别安装固定有带止回阀的节流阀。该带止回阀的节流阀分别通过入口节流方式和出口节流方式控制油量。上述的两个孔形成为彼此相同的形状和相同的尺寸,能够根据用途、使用条件更换两个带止回阀的节流阀。因而,日本JPS55-107101A所公开的带止回阀的节流阀具有互换性,由此,具有能够满足大范围的用途、使用条件的优点。在日本JPH08-312801A所公开的无冲击阀中,在为了驱动液压致动器、而从先导阀输出了压力油的情况下,经由输入端口流入到无冲击阀的压力油经过连通路径、第1环状槽、滑阀芯的第1连通孔而流入输入端口侧滑阀芯内室,进一步经过节流连通孔而向输出端口侧流动。若油经过节流连通孔,则在节流连通孔的前后产生压差,若该压差比第1弹簧的作用力大,则滑阀芯克服第1弹簧的作用力而向输出端口侧移动。由此,第1环状槽与第2环状槽由滑阀芯的外周槽连通,压力油经过第2连通孔而流入输出端口侧滑阀芯内室内。此时,无冲击阀1介于先导阀与控制阀之间,从而控制阀的动作产生响应的延迟。该响应的延迟以缓和控制阀的冲击性的动作的方式发挥作用。另一方面,若在液压致动器的驱动开始之际产生这样的响应的延迟,则存在如下不良情况:操作者感觉到液压致动器进行缓慢的动作,产生不协调感。另外,日本JPS55-107101A所公开的入口节流方式用的带止回阀的节流阀与出口节流方式用的带止回阀的节流阀的构成零部件完全不同,在更换带止回阀的节流阀的情况下,需要将该带止回阀的节流阀整体更换成另一带止回阀的节流阀。因而,更换零部件的数量变多,由此,存在带止回阀的节流阀的制造成本、更换的劳力和时间增大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考虑这样的点而做成的,目的在于防止在流量控制阀中产生响应延迟。而且,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削减变更流量控制阀的功能之际的更换零部件个数。本专利技术的流量控制阀具备:壳体,其具有:两个端口;和内部空间,其是具有台阶部的形状,与所述两个端口连接;以及阀构造体,其具有:节流部,其设置于将所述两个端口之间连结的流路;接触部,其具有与移动方向不平行的面,通过与所述台阶部接触,能够阻断另一流路;以及按压构件,其以所述接触部能够与所述壳体的所述台阶部接触的方式按压所述接触部,该阀构造体以能够移动的方式收纳于所述壳体的所述内部空间内。在本专利技术的流量控制阀中,也可以是,所述接触部形成于阀构件,所述节流部形成于另一阀构件,按压构件以使所述阀构件和所述另一阀构件远离的方式按压所述阀构件和所述另一阀构件。在本专利技术的流量控制阀中,也可以是,通过所述另一阀构件以接近所述阀构件的方式移动,所述流路的开口部的开口面积变化。在本专利技术的流量控制阀中,也可以是,即使使所述阀构造体在所述移动方向上翻转,所述壳体也能够收纳所述阀构造体。本专利技术的流量控制阀具备:壳体,其具有两个端口和在内部连结该两个端口的内部空间;以及阀构造体,其具有:接触部,其在所述壳体的所述内部空间中能够与所述壳体的一端口接触;和节流部,其配置于该一端口与另一端口之间,在所述阀构造体的所述接触部与所述壳体接触了的状态下,在所述两个端口之间形成有经由节流部的流路,在所述阀构造体的所述接触部与所述壳体分开了的状态下,形成有绕过所述节流部的流路。本专利技术的流量控制阀具备:壳体,其具有:两个端口;和内部空间,其是具有第1台阶部和第2台阶部的形状,与所述两个端口连接;第1阀构件,其以能够移动的方式收纳于所述壳体的所述内部空间内,具备:第1接触部,其具有与移动方向不平行的面,能够与所述第1台阶部接触;中央通路,其连结所述第1接触部的所述移动方向的一侧和另一侧,该中央通路的该一侧封闭,该中央通路的该另一侧开放;以及开口部,其在所述第1接触部的所述一侧从所述中央通路起沿着径向形成;第2阀构件,其以能够移动的方式收纳于所述壳体的所述内部空间内,具备:第2接触部,其能够与所述壳体的所述第2台阶部接触;轴部,其与所述第2接触部形成为一体,能够在所述第1阀构件的所述中央通路中沿着轴线方向移动;空心部,该空心部的位于所述轴部的所述移动方向的所述一侧开放,所述另一侧封闭;以及节流部,其从所述空心部起沿着径向形成;以及按压构件,其使所述第1阀构件和所述第2阀构件远离。本专利技术的作业机械具备上述的流量控制阀。专利技术的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能够防止在流量控制阀中产生响应延迟。而且,根据本专利技术,能够削减变更流量控制阀的功能之际的更换零部件个数。附图说明图1是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图,且是表示装入有流量控制阀的作业机械的液压回路的一个例子的液压回路图。图2是表示流量控制阀的一个例子的液压回路图。图3是表示流量控制阀的一个例子的纵剖视图。图4是表示流量控制阀的第2阀构件的第2接触部的形状的立体图。图5是用于说明流量控制阀的动作的图。图6是用于说明流量控制阀的动作的图。图7是使阀构造体翻转来表示流量控制阀的纵剖视图。附图标记说明10、液压回路;11、液压泵;12、液压致动器;13、滑阀;16、先导泵;17、遥控阀;19、罐;20、流量控制阀;30、壳体;30a、第1端口;30b、第2端口;31、第1壳体;33、第1台阶部;35、第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流量控制阀,其具备:/n壳体,其具有:两个端口;和内部空间,其是具有台阶部的形状,与所述两个端口连接;以及/n阀构造体,其具有:节流部,其设置于将所述两个端口之间连结的流路;接触部,其具有与移动方向不平行的面,通过与所述台阶部接触,能够阻断另一流路;以及按压构件,其以所述接触部能够与所述壳体的所述台阶部接触的方式按压所述接触部,该阀构造体以能够移动的方式收纳于所述壳体的所述内部空间内。/n

【技术特征摘要】
20190123 JP 2019-0095251.一种流量控制阀,其具备:
壳体,其具有:两个端口;和内部空间,其是具有台阶部的形状,与所述两个端口连接;以及
阀构造体,其具有:节流部,其设置于将所述两个端口之间连结的流路;接触部,其具有与移动方向不平行的面,通过与所述台阶部接触,能够阻断另一流路;以及按压构件,其以所述接触部能够与所述壳体的所述台阶部接触的方式按压所述接触部,该阀构造体以能够移动的方式收纳于所述壳体的所述内部空间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量控制阀,其中,
所述接触部形成于阀构件,所述节流部形成于另一阀构件,按压构件以使所述阀构件和所述另一阀构件远离的方式按压所述阀构件和所述另一阀构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量控制阀,其中,
通过所述另一阀构件以接近所述阀构件的方式移动,所述流路的开口部的开口面积变化。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量控制阀,其中,
即使使所述阀构造体在所述移动方向上翻转,所述壳体也能够收纳所述阀构造体。


5.一种流量控制阀,其具备:
壳体,其具有两个端口和在内部连结该两个端口的内部空间;以及
阀构造体,其具有:接触部,其在所述壳体的所述内部空间能够与所述壳体的一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岩崎仁后藤敬介
申请(专利权)人:纳博特斯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