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间开排水采气系统及其控制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5083736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31 23:2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智能间开排水采气系统及其控制方法,计算气井液柱高度和单次运行产气量和产液量,判断是否对生产运行进行优化;根据计算结果,采用最小套压法和压变速率法进行关井时间结果优化,确定关井时长,运行新的关井时间;根据计算结果,采用套压微升法和压变速率法进行开井时间结果优化,确定开井时长,运行新的开井时间;采用井筒容积法分别计算筒井积液量、日产气和日产水;根据结果,采用直接法和间接法分别判断阀门的开度,通过精确测量阀门开度完成控制。本发明专利技术每口气井使用最有效的控制方式,具有防冻堵,提高每口井的生产效率,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间开排水采气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天然气开采
,具体涉及一种智能间开排水采气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在天然气开采中应用广泛,是气井排水采气的重要工艺。气井生产中后期,因井底压力和产气量低,气井携液能力差,导致井筒积液不断增多严重影响气井的正常生产,部分气井甚至出现积液停产现象,间开排水采气系统能够实现开关井,保障气井正常高效生产。间开排水采气系统是天然气开采中使用的一种生产工艺,现有间开排水采气系统只是能够进行简单模式,不能够根据实时气井井况形成高效的控制,产气量效率低,同时由于在开井的过程中不能够准确测量开度,容易产生冻堵(截流效应)。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智能间开排水采气系统及其控制方法,具有智能模式,可以针对每口气井使用最有效的控制方式,还具有防冻堵,提高每口井的生产效率,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智能间开排水采气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计算气井液柱高度和单次运行产气量和产液量,判断是否对生产运行进行优化;S2、根据步骤S1的计算结果,采用最小套压法和压变速率法进行关井时间结果优化,确定关井时长,运行新的关井时间;S3、根据步骤S1的计算结果,采用套压微升法和压变速率法进行开井时间结果优化,确定开井时长,运行新的开井时间;S4、采用井筒容积法分别计算筒井积液量、日产气和日产水;S5、根据步骤S2、S3和S4的结果,采用直接法和间接法分别判断阀门的开度,通过精确测量阀门开度完成控制。具体的,步骤S1中,当本次产气量或产液量小于上次产气量或产液量的5%~10%时对生产运行进行优化。具体的,步骤S2中,通过对开井期间取得的油套压数据按设定步长,当步长大于0时,套压开始上升时,或其无限接近0时回复达到最大化,采用压力优化法确定关井时机;通过对关井期间取得的油套压数据按设定步长,观察油套压得回压速率,当回压速率小于设定值时,快速压力恢复结束,进入缓慢恢复期,此时开井,通过压变速率法对最小套压法和压力优化法结果进行约束。进一步的,压力优化法确定关井时机中,套压差Pcx和油压差Pox计算如下:Pcx=|Pci+n-Pci|Pox=|Poi+n-Poi|其中,Pci为第i个套压;Pci+n为第i+n个套压;n为积分步长;Poi为第i个油压;Poi+n为第i+n个油压。具体的,步骤S3中,当以上液面到达井口时所对应的井口套压即为最小工作套压,最小套压计算如下:Pcmin=(Pp+Ptf+Pa+(Plw+Plf)*L)其中,Pcmin为最小套压;Pp为举升所需压力;Ptf为井口油压;Pa为大气压;Plw为举升1m3液柱到井口所需压力;Plf为流体摩擦引起的损失压力;L为举升液体体积。具体的,步骤S4中,井筒液柱体积具体为:Pcg+ρw*g*hcw=Ptg+ρw*g*htw其中,htw为油套连通处油管液柱高度,Pcg为油套环空液面处气柱压力,ρw为密度,g为重力,hcw为高度,Ptg为油管液面处气柱压力,Pg为井低压力,P为井口压力,hw为液柱高度;单次运行产液量为:V=V1-V2V1=htw1*π*Φt2/4+hcw1*π*(Φc2-Φt2)/4V2=htw2*π*Φt2/4+hcw2*π*(Φc2-Φt2)/4其中,V为单次运行产液量;V1为开井前井筒液柱体积;V2为关井后井筒液柱体积;htw1为开井前油管气柱高度;hcw1为开井前套管气柱下深;htw2为关井后油管气柱高度;hcw2为关井后套管气柱下深;单次运行产气量具体为:Q=Q1+Q2Q1=(Ptmax-Ptmin)*htg*π*Φt2/4+(Pcmax-Pcmin)*hcg*π*(Φc2-Φt2)/4Q2=P'*t*htg*π*Φt2/4+P'*t*hcg*π*(Φc2-Φt2)/4其中,Q为单次运行产气量;Q1为井筒压降产气量;Q2为地层补给产气量;Ptmax为开井油压,既油压最大值;Ptmin为关井油压,Pcmax为最大套压,Pcmin为最小套压;P'为—开井期间地层补给速率,数值等于关井后套压压恢速率最大值;t为开井时间;htg为油管气柱高度;hcg为套管气柱下深;Φt为油管内径;Φc为油管内径。具体的,步骤S5中,根据方差特性计算直接测量法和间接测量在过去K个周期内稳定性,得出直接测量结果和间接测量结果的方差值并取倒数,得到各自所占的权重及权重比重,按照权重比值取其角度值,最后相加在一起为最终的开度值θ。更进一步的,最终开度值θ为:其中,U为直接测量方差倒数和间接测量方差倒数之和,θz为开度直接测量值,Uz为直接测量方差的倒数,Uj为间接测量方差的倒数,θj为开度间接测量值。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技术方案是,一种智能间开排水采气系统,采用所述的智能间开排水采气控制方法,包括控制器,控制器分别连接第一数字压力传感器,第二数字压力传感器和第三数字压力传感器用于采集气井的压力值,通过连接流量传感器用于采集气井的液位数据;控制器连接液晶模块和按键用于操作控制,控制器通过电池阀与气动薄膜调节阀连接;控制器通过通信模块与服务器连接,用于实时上传数据并接收服务器下发的命令。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一种智能间开排水采气控制方法,采用开度直接法和间接法保证了开度的准确性,在开井的过程中控制阀门开度,同时监测气体流量和温度数据来控制阀门开度,从而防止冻堵。进一步的,采用智能的开关气井方法,更高效的开关气井,最大程度的提高采气量。本专利技术一种智能间开排水采气系统,增加了智能调节模式,能够实时根据井况控制气井开关。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每口气井使用最有效的控制方式,具有防冻堵,提高每口井的生产效率,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系统连接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智能控制流程图。其中:1.控制器;2.按键;3.液晶模块;4.通信模块;5.服务器;6.电磁阀;7.气动薄膜调节阀;8.流量传感器;9.第一数字压力传感器;10.液位传感器;11.磁力传感器;12.第二数字压力传感器;13.第三数字压力传感器。具体实施方式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请参阅图1,本专利技术一种智能间开排水采气系统,包括控制器1、按键2、液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智能间开排水采气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S1、计算气井液柱高度和单次运行产气量和产液量,判断是否对生产运行进行优化;/nS2、根据步骤S1的计算结果,采用最小套压法和压变速率法进行关井时间结果优化,确定关井时长,运行新的关井时间;/nS3、根据步骤S1的计算结果,采用套压微升法和压变速率法进行开井时间结果优化,确定开井时长,运行新的开井时间;/nS4、采用井筒容积法分别计算筒井积液量、日产气和日产水;/nS5、根据步骤S2、S3和S4的结果,采用直接法和间接法分别判断阀门的开度,通过精确测量阀门开度完成控制。/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间开排水采气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计算气井液柱高度和单次运行产气量和产液量,判断是否对生产运行进行优化;
S2、根据步骤S1的计算结果,采用最小套压法和压变速率法进行关井时间结果优化,确定关井时长,运行新的关井时间;
S3、根据步骤S1的计算结果,采用套压微升法和压变速率法进行开井时间结果优化,确定开井时长,运行新的开井时间;
S4、采用井筒容积法分别计算筒井积液量、日产气和日产水;
S5、根据步骤S2、S3和S4的结果,采用直接法和间接法分别判断阀门的开度,通过精确测量阀门开度完成控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中,当本次产气量或产液量小于上次产气量或产液量的5%~10%时对生产运行进行优化。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中,通过对开井期间取得的油套压数据按设定步长,当步长大于0时,套压开始上升时,或其无限接近0时回复达到最大化,采用压力优化法确定关井时机;通过对关井期间取得的油套压数据按设定步长,观察油套压得回压速率,当回压速率小于设定值时,快速压力恢复结束,进入缓慢恢复期,此时开井,通过压变速率法对最小套压法和压力优化法结果进行约束。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压力优化法确定关井时机中,套压差Pcx和油压差Pox计算如下:
Pcx=|Pci+n-Pci|
Pox=|Poi+n-Poi|
其中,Pci为第i个套压;Pci+n为第i+n个套压;n为积分步长;Poi为第i个油压;Poi+n为第i+n个油压。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3中,当以上液面到达井口时所对应的井口套压即为最小工作套压,最小套压计算如下:
Pcmin=(Pp+Ptf+Pa+(Plw+Plf)*L)
其中,Pcmin为最小套压;Pp为举升所需压力;Ptf为井口油压;Pa为大气压;Plw为举升1m3液柱到井口所需压力;Plf为流体摩擦引起的损失压力;L为举升液体体积。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4中,井筒液柱体积具体为:



Pcg+ρw*g*hcw=Ptg+ρw*g*htw
Pg=P*e1.25*10-4*ρw*hw
其中,htw为油套连通处油管液柱高度,Pcg为油套环空液面处气柱压力,ρw为密度,g为重力...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毅杨少峰林树兴许伟聂伟航
申请(专利权)人:中测测控西安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