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矿井水害防治清淤设备
本专利技术涉及矿井清淤设备领域,具体是一种矿井水害防治清淤设备。
技术介绍
目前,人们对矿井资源的采集越来越熟练,在矿井的建设生产中,地下水层受到损坏,从而水流渗进矿井中,当矿井的出水量超过正常排水的能力时,就会形成矿井水害。在矿井出水过程中,水流冲击并携带井下大量的煤泥,久而久之,就会造成煤泥积层甚至堵塞,严重威胁矿井工作人员的生命,于是,如何防治矿井水害已成为人们重视的问题。如今,人们大都采用大型搅拌式清淤设备,具有高强度的清淤能力,但是,这种设备一般都是固定式的,无法适应偏大或偏小口径的矿井,同时,在清淤工作时,无法对井底处淤泥进行清理,因此,目前市场上的清淤设备还有很多不足之处。
技术实现思路
为此,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矿井水害防治清淤设备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矿井水害防治清淤设备,包括控制器、架式外壳、淤泥后处理组件、伸缩调节组件以及清淤组件,其中,所述架式外壳的两侧均连接有固定脚座,使得架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矿井水害防治清淤设备,包括控制器(1)、架式外壳(5)、淤泥后处理组件(6)、伸缩调节组件(7)以及清淤组件(8),其中,所述架式外壳(5)的两侧均连接有固定脚座(3),使得架式外壳(5)的底端稳固搭设在矿井井口处,以便于所述矿井井下形成封闭空间,其特征在于:所述架式外壳(5)的顶端安装有控制器(1),所述控制器(1)能够控制电能的补给;/n所述架式外壳(5)内安装有清淤泵(2),所述清淤泵(2)的排出端连通所述架式外壳(5)一侧的排液管,所述排液管通过一软管与所述淤泥后处理组件(6)相连通;/n所述清淤泵(2)的吸进端连通所述架式外壳(5)底端的进液管,所述进液管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矿井水害防治清淤设备,包括控制器(1)、架式外壳(5)、淤泥后处理组件(6)、伸缩调节组件(7)以及清淤组件(8),其中,所述架式外壳(5)的两侧均连接有固定脚座(3),使得架式外壳(5)的底端稳固搭设在矿井井口处,以便于所述矿井井下形成封闭空间,其特征在于:所述架式外壳(5)的顶端安装有控制器(1),所述控制器(1)能够控制电能的补给;
所述架式外壳(5)内安装有清淤泵(2),所述清淤泵(2)的排出端连通所述架式外壳(5)一侧的排液管,所述排液管通过一软管与所述淤泥后处理组件(6)相连通;
所述清淤泵(2)的吸进端连通所述架式外壳(5)底端的进液管,所述进液管远离清淤泵(2)的一端采用连接管一(4)连通所述伸缩调节组件(7)的顶端,所述伸缩调节组件(7)的底端安装有清淤组件(8),所述伸缩调节组件(7)能够为清淤组件(8)提供长度调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矿井水害防治清淤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调节组件(7)包括上压盖(71)、固定筒座(73)、电机(74)以及阀芯(76),所述固定筒座(73)的顶端适配安装有上压盖(71),所述上压盖(71)顶端面上的中心位置设有与连接管一(4)相适配的开口,以便于连接管一(4)的底端伸进上压盖(71)内,并且连接管一(4)与上压盖(71)的接触端通用焊连接进行固定;
所述固定筒座(73)内安装有剖面设置为“T”字型的阀芯(76),所述阀芯(76)的顶端固定有安装在上压盖(71)底端面上的气缸(78),使得所述阀芯(76)能够通过导正柱(72)在固定筒座(73)内进行上、下滑动,所述导正柱(72)竖向且固定设置在固定筒座(73)最大内径的内腔中;
所述阀芯(76)的底端固定连接有活动底座(75),所述活动底座(75)底端面上安装有所述清淤组件(8),所述活动底座(75)随着阀芯(76)的滑动从而带动所述清淤组件(8)进行上、下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矿井水害防治清淤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筒座(73)的最大外径与所述矿井的内径相等。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矿井水害防治清淤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阀芯(76)沿其轴线方向开设有通孔,且所述阀芯(76)的顶端通过波纹管(79)连通所述连接管一(4)的底端,所述阀芯(76)的底端通过活动底座(75)与所述清淤组件(8)的内腔相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矿井水害防治清淤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调节组件(7)还包括电机(74),所述电机(74)固定安装活动底座...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