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雪蓉专利>正文

一种井下油杆扶正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083690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31 23:2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工程钻井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井下油杆扶正连接器,利用分别设置的分段式扶正翼来实现扶正效果,其具对油杆具有良好的支撑效果,能够减少偏磨现象发生,此外扶正翼和翼座为便拆装机构,能够减少操作人的工作强度,两端呈楔状的扶正翼通过与异物接触产生受迫转动,还能够提高扶正器移动的流畅性和安全性,避免扶正器因异物而难以下行、甚至受损,其具有实用意义和推广价值,预期能够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包括扶正器本体、套设于环状凹陷上的圆环、翼座和等距设置于圆环上的扶正翼。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井下油杆扶正连接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工程钻井设备
,具体为一种井下油杆扶正连接器。
技术介绍
在钻井工程
中操作人员常采用随钻测井系统使用安装在油杆上的各种测试仪器、辅助仪器互相配合来对油井进行检测,由于井下环境较为复杂,且油杆和套管的口径相差较大,因此油杆与套管间会产生偏磨,导致油杆的使用寿命急剧缩短,安装在油杆上的各种昂贵仪器容易损坏,目前常使用扶正器来解决油杆与油管的偏磨问题。扶正器按照其机构可分为滚轮式、柱状类和卡箍类,其工作原理大致相同,通过扶正器上的长条状的弹性支撑块或滚轮顶住套管内壁,使得油杆被顶住能够保持在套管的中心位置,从而起到减少偏磨、保护油杆的目的。在实际的生产操作中,油管内壁会出现各种附着的异物,例如碳酸盐结晶以及各种随着温度降低而析出的有机物,这类异物不仅会增加扶正器移动时的阻力,导致扶正器被异物卡住而难以下行,严重时甚至会导致扶正器受损;此外扶正器上起到扶正作用的部件为易损件,需要定期进行维护、更换,目前更换该类配件时需要同时拆卸许多与扶正器相连的仪器,操作较为麻烦,若是拆卸其他部件即可完成对扶正器的维护、更换,将能够大幅减少维护人员工作强度和工作时间。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井下油杆扶正连接器,以解决
技术介绍
中所提到扶正器维护麻烦,且容易因异物而受损、难以移动的问题。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包括扶正器本体、套设于所述环状凹陷上的圆环、翼座和等距设置于所述圆环上的扶正翼,所述扶正器本体上设有数量至少为2的环状凹陷,所述翼座为组合结构,所述扶正翼通过螺栓穿过所述翼座与所述圆环螺纹连接安装在所述圆环上,所述扶正翼两端为相互呈中心对称的楔状。优选的,所述翼座由复数个翼座片首尾依次拼接组合构成,所述翼座片两端分别设有第一连接片和第二连接片,所述第一连接片和第二连接片上均设有相对应的螺孔。优选的,所述翼座由3个翼座片组合构成。优选的,所述扶正翼上设有沉头孔。优选的,所述沉头孔的数量、位置与所述第一连接片上的螺孔的数量、位置相对应。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接片上的螺孔数量为2。优选的,所述圆环内侧设有复数个滚轮。优选的,所述滚轮等距地设置于所述圆环内侧。优选的,所述扶正翼的数量为3。由上述对本专利技术结构的描述可知,和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优点: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井下油杆扶正连接器,扶正翼通过螺栓穿过沉头孔、螺孔与圆环螺纹连接,当翼座片或扶正翼受损时,只需旋出螺栓,将受损的部件更换后使用螺栓穿过沉头孔、螺孔与圆环螺纹连接即完成了对扶正器的维护。扶正翼分别设置在位于所述扶正器本体两侧的环状凹陷处,和现有扶正器相比,分别设置的扶正翼对油杆的支撑性能更好,扶正翼在上行、下行过程中遇到异物时,扶正翼将会产生受迫转动,使得扶正翼能够规避异物,防止扶正翼卡住、受损,出现扶正器难以移动的问题;扶正翼在转动的过程中还能起到一定的清理作用,刮除油管内壁上的异物;扶正翼两端呈楔状,楔状的斜面设计有利于扶正翼与异物接触时候更容易滑开;圆环内滚轮的设置目的在于提高圆环转动的流畅性。本专利技术利用分别设置的分段式扶正翼来实现扶正效果,其具对油杆具有良好的支撑效果,能够减少偏磨现象发生,此外扶正翼和翼座为便拆装机构,能够减少操作人的工作强度,两端呈楔状的扶正翼通过与异物接触产生受迫转动,还能够提高扶正器移动的流畅性和安全性,避免扶正器因异物而难以下行、甚至受损,其具有实用意义和推广价值,预期能够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附图说明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专利技术立体构造示意图;图2为所述翼座片截面构造示意图;图3为所述圆环截面构造示意图(局部);图4为所述圆环截面构造示意图(局部);图中:扶正器本体1、环状凹陷11、圆环2、滚轮21、翼座3、翼座片31、第一连接片32、第二连接片33、螺孔34、扶正翼4、沉头孔41。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1结合图1-3,一种井下油杆扶正连接器,包括扶正器本体1、圆环2、翼座3和3个等距设置于所述圆环上的扶正翼4,所述扶正器本体1上设有2个环状凹陷11,所述圆环2套设于所述环状凹陷11上,所述翼座3由3个翼座片31首尾依次拼接组合构成,所述翼座片31两端分别设有第一连接片32和第二连接片33,所述第一连接片32和第二连接片33上均设有相对应的2个螺孔34,所述扶正翼4上设有2个沉头孔41,所述沉头孔41的位置与所述第一连接片32上的螺孔34的位置相对应,所述扶正翼4通过螺栓穿过所述沉头孔41和所述翼座3上的螺孔34与所述圆环2螺纹连接安装在所述圆环2上,所述扶正翼4两端为相互呈中心对称的楔状。实施例2一种井下油杆扶正连接器,包括扶正器本体1、圆环2、翼座3和3个等距设置于所述圆环上的扶正翼4,所述扶正器本体1上设有2个环状凹陷11,所述圆环2套设于所述环状凹陷11上,所述圆环2内侧等距地设有复数个滚轮21,所述翼座3由3个翼座片31首尾依次拼接组合构成,所述翼座片31两端分别设有第一连接片32和第二连接片33,所述第一连接片32和第二连接片33上均设有相对应的2个螺孔34,所述扶正翼4上设有2个沉头孔41,所述沉头孔41的位置与所述第一连接片32上的螺孔34的位置相对应,所述扶正翼4通过螺栓穿过所述沉头孔41和所述翼座3上的螺孔34与所述圆环2螺纹连接安装在所述圆环2上,所述扶正翼4两端为相互呈中心对称的楔状。扶正器本体1为现有技术,扶正器本体1内部设有用于与仪器连接的通讯线,扶正器本体1的两端能够与需要扶正的油杆进行连接,从而实现对油杆的扶正操作。本专利技术工作原理:扶正翼4通过螺栓穿过沉头孔41、螺孔34与圆环2螺纹连接,当翼座片31或扶正翼4受损时,只需旋出螺栓,将受损的部件更换后使用螺栓穿过沉头孔41、螺孔34与圆环2螺纹连接即完成了对扶正器的维护。扶正翼4分别设置在位于所述扶正器本体1两侧的环状凹陷11处,和现有扶正器相比,分别设置的扶正翼4对油杆的支撑性能更好,扶正翼4在上行、下行过程中遇到异物时,扶正翼4将会产生受迫转动,使得扶正翼4能够规避异物,防止扶正翼4卡住、受损,出现扶正器难以移动的问题;扶正翼4在转动的过程中还能起到一定的清理作用,刮除油管内壁上的异物;扶正翼4两端呈楔状,楔状的斜面设计有利于扶正翼4与异物接触时候更容易滑开;圆环2内滚轮21的设置目的在于提高圆环2转动的流畅性。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井下油杆扶正连接器,包括扶正器本体(1),其特征在于:/n所述扶正器本体(1)上设有数量至少为2的环状凹陷(11);/n还包括套设于所述环状凹陷(11)上的圆环(2)、翼座(3)和等距设置于所述圆环上的扶正翼(4);/n所述翼座(3)为组合结构;/n所述扶正翼(4)通过螺栓穿过所述翼座(3)与所述圆环(2)螺纹连接安装在所述圆环(2)上,所述扶正翼(4)两端为相互呈中心对称的楔状。/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井下油杆扶正连接器,包括扶正器本体(1),其特征在于:
所述扶正器本体(1)上设有数量至少为2的环状凹陷(11);
还包括套设于所述环状凹陷(11)上的圆环(2)、翼座(3)和等距设置于所述圆环上的扶正翼(4);
所述翼座(3)为组合结构;
所述扶正翼(4)通过螺栓穿过所述翼座(3)与所述圆环(2)螺纹连接安装在所述圆环(2)上,所述扶正翼(4)两端为相互呈中心对称的楔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井下油杆扶正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翼座(3)由复数个翼座片(31)首尾依次拼接组合构成,所述翼座片(31)两端分别设有第一连接片(32)和第二连接片(33),所述第一连接片(32)和第二连接片(33)上均设有相对应的螺孔(3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井下油杆扶正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翼座(3)由3个翼座片(3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雪蓉
申请(专利权)人:张雪蓉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