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面积金刚砂耐磨地面驾驶型机械抹光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5083485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31 23:2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建筑工程施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大面积金刚砂耐磨地面驾驶型机械抹光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使用移动箱体,启动驱动组件,通过驱动电机带动前行走轮和后行走轮移动;当移动至需打磨作业的位置时,启动打磨电机通过电机连接轴带动打磨盘转动,打磨层贴近地面进行打磨;打磨过程中通过启动真空泵的抽风管吸附打磨产生的粉尘;通过启动水泵,水通过喷嘴将粉尘进一步除去本发明专利技术有效加快了收面速度,同时保证了混凝土的密实性、地面观感及平整度。施工成型的车库地面具有良好的观感效果,混凝土底板表面平整、光洁,并经现场实测平整度未超过规范允许偏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大面积金刚砂耐磨地面驾驶型机械抹光施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工程施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大面积金刚砂耐磨地面驾驶型机械抹光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传统型的混凝土收面抹光为人工收面,手持抹光机进行抹光,费时费力,增加施工成本,且对于大面积的混凝土面因收面不及时极易造成混凝土表面出现裂纹,影响后期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现有技术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大面积金刚砂耐磨地面驾驶型机械抹光施工方法。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大面积金刚砂耐磨地面驾驶型机械抹光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使用移动箱体,启动驱动组件,通过驱动电机带动前行走轮和后行走轮移动;当移动至需打磨作业的位置时,启动打磨电机通过电机连接轴带动打磨盘转动,打磨层贴近地面进行打磨;打磨过程中通过启动真空泵的抽风管吸附打磨产生的粉尘;通过启动水泵,水通过喷嘴将粉尘进一步除去。所述箱体内设置驱动组件,箱体正下部固定内箱,洒水组件设置于箱体内,内箱底部设置打磨组件;箱体通过连接臂与驱动组件相连接。所述驱动组件包括驱动电机、前行走轮和后行走轮,驱动电机固定于支座上部。所述支座固定于内箱上部,驱动电机通过传动皮带带动后行走轮移动。所述连接臂包括伸缩杆和连接杆,伸缩杆一端与箱体外侧壁相固定连接,伸缩杆另一端与连接杆相固定连接,连接杆与前行走轮或后行走轮相连接。所述内箱为中空立体箱,内箱上部固定突入至箱体内并且内箱与箱体侧壁相固定连接,内箱包括内室和外室,内室由隔板围成,隔板截面呈“Π”状,内室外部设置外室,外室外壁固定真空泵,真空泵与外室相连通,外室底部设置抽风管,抽风管设置于打磨组件的磨盘边缘正上部,内室用于打磨电机的存放。所述洒水组件包括水箱、输水管、水泵、电磁阀,喷嘴,水箱为中空立体箱,水箱底部一侧设置输水管,输送管与水泵相连接,水泵一侧设置电磁阀,输水管穿过内箱并且输水管出口设置于内箱下端,输水管出口与喷嘴相固定连接,喷嘴包括喷嘴头和喷嘴孔,喷嘴头倾斜设置,喷嘴头与水平线的夹角α为20-23度,喷嘴孔数量为若干个且均匀分布于喷嘴头端面上。所述打磨组件包括打磨电机、电机连接轴、打磨盘和打磨层,打磨电机固定于内室内,打磨电机与电机连接轴一端相固定连接,电机连接轴另一端与打磨盘相固定连接,打磨盘设置于内箱下部,打磨盘外表面固定有打磨层。与现有技术相比,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施工速度明显提高,缩短施工收面的时间。(2)减少施工人力、设备的投入,降低施工人员劳动强度和施工噪音;常规的施工方法劳动力密集、疲劳战。(3)减少人为地面施工缝和相应材料的投入;由于施工作业的连续性,保证地面相应的施工缝减少。有效加快了收面速度,同时保证了混凝土的密实性、地面观感及平整度。施工成型的车库地面具有良好的观感效果,混凝土底板表面平整、光洁,并经现场实测平整度未超过规范允许偏差。附图说明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图1是本专利技术主视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侧视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图1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使用效果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详细说明,实施例仅用来说明本专利技术,并不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请参阅图1-4所示的一种大面积金刚砂耐磨地面驾驶型机械抹光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使用时移动箱体1,启动驱动组件2,通过驱动电机21带动前行走轮22和后行走轮23移动;当移动至需打磨作业的位置时,启动打磨电机51通过电机连接轴52带动打磨盘53转动,打磨层54贴近地面进行打磨;打磨过程中通过启动真空泵321的抽风管322吸附打磨产生的粉尘;通过启动水泵43,水通过喷嘴45将粉尘进一步除去。本专利技术大大提高了地面质量和施工速度,地面平整度和水平度是传统手工整平作业方式的两倍以上,可确保业主对地面平整度和水平度的要求。包括箱体1、驱动组件2、内箱3、洒水组件4和打磨组件5,箱体1内设置驱动组件2,箱体1正下部固定内箱3,洒水组件4设置于箱体1内,内箱4底部设置打磨组件5;箱体1通过连接臂11与驱动组件2相连接;连接臂11可以控制箱体1相对与驱动组件2即前行走轮22或后行走轮23的高度,驱动组件2包括驱动电机21、前行走轮22和后行走轮23,驱动电机21固定于支座210上部,支座210固定于内箱3上部,驱动电机21通过传动皮带211带动后行走轮23移动;连接臂11包括伸缩杆111和连接杆112,伸缩杆111一端与箱体1外侧壁相固定连接,伸缩杆111另一端与连接杆112相固定连接,伸缩杆111为电推杆,连接杆112与前行走轮22或后行走轮23相连接。伸缩杆111可以控制连接臂11的长度,从而控制箱体1与驱动组件2的相对距离。内箱3为中空立体箱,内箱3上部固定突入至箱体1内并且内箱3与箱体1侧壁相固定连接,内箱3包括内室31和外室32,内室31由隔板311围成,隔板311截面呈“Π”状,内室31外部设置外室32,外室32外壁固定真空泵321,真空泵321与外室32相连通,外室32底部设置抽风管322,抽风管322设置于打磨组件5的磨盘51边缘正上部,内室31用于打磨电机51的存放,外室32用于产生负压环境及时的将打磨的粉尘进行吸附,避免打磨产生的粉尘污染环境,通过负压吸尘和喷水降尘最大限度保证了打磨的环境的干净整洁。洒水组件4包括水箱41、输水管42、水泵43、电磁阀44,喷嘴45,水箱41为中空立体箱,水箱41底部一侧设置输水管42,输送管42与水泵43相连接,水泵43一侧设置电磁阀44,输水管42穿过内箱3并且输水管42出口设置于内箱3下端,输水管42出口与喷嘴45相固定连接,喷嘴45包括喷嘴头451和喷嘴孔452,喷嘴头451倾斜设置,喷嘴头451与水平线的夹角α为20-23度,优选的夹角α为22度,该角度较其它角度喷淋效果更好。喷嘴孔452数量为若干个且均匀分布于喷嘴头451端面上。喷嘴头451能够快速的喷向打磨处及时的消除打磨产生的粉尘;通过电磁阀控制喷水,效率高,喷水可控制性强。另一方面喷嘴头451能使干燥的地面随时洒水补救。打磨组件5包括打磨电机51、电机连接轴52、打磨盘53和打磨层54,打磨电机51固定于内室31内,打磨电机51与电机连接轴52一端相固定连接,电机连接轴52另一端与打磨盘53相固定连接,打磨盘53设置于内箱3下部,打磨盘53外表面固定有打磨层54。打磨组件5用于对需打磨的地面进行打磨。以上所述,仅是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是对本专利技术作其它形式的限制,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加以变更或改型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是凡是未脱离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专利技术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改型,仍属于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大面积金刚砂耐磨地面驾驶型机械抹光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使用移动箱体,启动驱动组件,通过驱动电机带动前行走轮和后行走轮移动;/n当移动至需打磨作业的位置时,启动打磨电机通过电机连接轴带动打磨盘转动,打磨层贴近地面进行打磨;/n打磨过程中通过启动真空泵的抽风管吸附打磨产生的粉尘;/n通过启动水泵,水通过喷嘴将粉尘进一步除去。/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大面积金刚砂耐磨地面驾驶型机械抹光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使用移动箱体,启动驱动组件,通过驱动电机带动前行走轮和后行走轮移动;
当移动至需打磨作业的位置时,启动打磨电机通过电机连接轴带动打磨盘转动,打磨层贴近地面进行打磨;
打磨过程中通过启动真空泵的抽风管吸附打磨产生的粉尘;
通过启动水泵,水通过喷嘴将粉尘进一步除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面积金刚砂耐磨地面驾驶型机械抹光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内设置驱动组件,箱体正下部固定内箱,洒水组件设置于箱体内,内箱底部设置打磨组件;箱体通过连接臂与驱动组件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大面积金刚砂耐磨地面驾驶型机械抹光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包括驱动电机、前行走轮和后行走轮,驱动电机固定于支座上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大面积金刚砂耐磨地面驾驶型机械抹光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支座固定于内箱上部,驱动电机通过传动皮带带动后行走轮移动。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大面积金刚砂耐磨地面驾驶型机械抹光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臂包括伸缩杆和连接杆,伸缩杆一端与箱体外侧壁相固定连接,伸缩杆另一端与连接杆相固定连接,连接杆与前行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昆景佳韩志涛徐兵
申请(专利权)人:中电建十一局工程有限公司中国水利水电第十一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