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格构柱的连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5083305 阅读:9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31 23:2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新型格构柱的连接方法,包括:步骤一:将连接钢板与各部分格构柱的端头连接,并通过连接钢板将各部分格构柱搭接成一个整体,并通过螺栓进行固定;步骤二:管廊主体结构施工完成后,通过将螺栓扭旋卸除,把伸出主体结构外的格构柱拆除;步骤三:保留位于管廊主体结构内的格构柱两端的连接钢板,以作为主体结构中的止水钢板。上述格构柱的连接方法可以有效的解决主体结构拆撑时,格构柱拆卸的难题的难题,利用该技术使格构柱的拆卸更加方便快捷,能缩短施工工期,且有效的提高了材料的利用率及格构柱与主体结构交接位置的防水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新型格构柱的连接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土木工程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新型格构柱的连接方法。
技术介绍
目前,在市政管廊工程施工过程中,管廊主体结构施工完成后,通常将伸出主体结构外的传统钢材质格构柱切割移除,切割移除后的格构柱均无法重复利用,且在格构柱与主体结构交接的位置防水效果较差。为了使格构柱拆除方便,急需专利技术一种新型格构柱的连接方法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新型格构柱的连接方法,旨在解决管廊主体结构拆撑时,格构柱拆卸及格构柱与主体结构交接位置防水效果差的难题。一个方面,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新型格构柱的连接方法,包括:步骤一:将连接钢板与各部分格构柱的端头连接,并通过连接钢板将各部分格构柱搭接成一个整体,并通过螺栓进行固定;步骤二:管廊主体结构施工完成后,通过将螺栓扭旋卸除,把伸出主体结构外的格构柱拆除;步骤三:保留位于管廊主体结构内的格构柱两端的连接钢板,以作为主体结构中的止水钢板。进一步地,在步骤一中,将第一连接钢板和第二连接钢板焊接于各部分格构柱的端头位置,通过第一连接钢板和第二连接钢板的搭接,将各部分格构柱搭接成一个整体,并用螺栓进行固定。进一步地,在格构柱搭接完成之后,固定于桩孔之中,进行灌注桩的水下混凝土浇筑。进一步地,在进行步骤二之前,基坑开挖后,设置止水翼环,止水翼环与格构柱连接为一体。进一步地,止水翼环设置于结构底板和顶板中间。进一步地,止水翼环的燕尾方向朝向主体结构外侧。进一步地,止水翼环的边缘弯折30°~45°。进一步地,管廊主体结构施工完成后,通过将螺栓扭旋卸除,把伸出主体结构外的第一格构柱和第三格构柱拆除。进一步地,保留位于管廊主体结构内的第二格构柱端头和第四格构柱端头的第一连接钢板,以作为主体结构中的止水钢板。进一步地,在第一格构柱和第三格构柱拆卸完成之后,在第一连接钢板的表面涂抹硬性防水砂浆。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上述格构柱的连接方法可以有效的解决主体结构拆撑时,格构柱拆卸的难题的难题,利用该技术使格构柱的拆卸更加方便快捷,能缩短施工工期,且有效的提高了材料的利用率及格构柱与主体结构交接位置的防水效果。本专利技术与传统格构柱相比,具有以下优点:1、避免主体结构拆撑时,采用切割的形式对传统的格构柱进行拆除;2、提升格构柱与主体结构交接点的防水效果;3、安装和拆卸原理简单,容易操作,缩短拆卸工期;4、可以重复利用拆卸后的格构柱;5、节约资源,避免浪费,节省施工成本;6、适用性广,推广性强。附图说明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新型格构柱的连接方法的流程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格构柱立面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格构柱立面第一节点放大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格构柱立面第二节点放大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格构柱剖面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例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公开,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参阅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新型格构柱的连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S101:将连接钢板与各部分格构柱的端头连接,并通过连接钢板将各部分格构柱搭接成一个整体,并通过螺栓进行固定;步骤二S102:管廊主体结构施工完成后,通过将螺栓扭旋卸除,把伸出主体结构外的格构柱拆除;步骤三S103:保留位于管廊主体结构内的格构柱两端的连接钢板,以作为主体结构中的止水钢板。结合图2-5所示,具体而言,在步骤一S101中,将第一连接钢板1和第二连接钢板2焊接于各部分格构柱的端头位置,通过第一连接钢板1和第二连接钢板2的搭接,将各部分格构柱搭接成一个整体,并用螺栓7进行固定。在格构柱搭接完成之后,固定于桩孔之中,进行灌注桩的水下混凝土浇筑。具体而言,在进行步骤二S102之前,在基坑开挖后,在顶板和底板内设置止水翼环9,止水翼环9与格构柱连接为一体。具体而言,止水翼环9设置于结构的底板和顶板得的中间位置。具体而言,止水翼环9的燕尾方向朝向主体结构外侧。止水翼环9的边缘弯折30°~45°。具体而言,管廊主体结构施工完成后,通过将螺栓扭旋卸除,把伸出主体结构外的第一格构柱3和第三格构柱5拆除。保留位于管廊主体结构内的第二格构柱4端头和第四格构柱6端头的第一连接钢板1,以作为主体结构中的止水钢板。在第一格构柱3和第三格构柱5拆卸完成之后,在第一连接钢板1的表面涂抹硬性防水砂浆。具体而言,格构柱的上端设置在第一道混凝土支撑内,且格构柱的上端与第一道混凝土支撑下侧面之间设置有加劲肋8。在具体实施时将连接钢板焊接于各部分格构柱的端头位置,并通过连接钢板将各部分格构柱搭接成一个整体,最后用螺栓7进行固定;管廊主体结构施工完成后,通过将螺栓扭旋卸除,把伸出主体结构外的部分格构柱拆卸,避免切割,且拆卸后的格构柱可以重复利用,节约资源;留于管廊主体结构内的格构柱两端的连接钢板,在主体结构中可以充当止水钢板,能有效提高格构柱与主体结构交接位置的防水效果。可以看出,利用上述方法可以有效的解决主体结构拆撑时,格构柱拆卸的难题的难题,利用该技术使格构柱的拆卸更加方便快捷,能缩短施工工期,且有效的提高了材料的利用率及格构柱与主体结构交接位置的防水效果。具体而言,将第一连接钢板1和第二连接钢板2焊接于各部分格构柱的端头位置,通过第一连接钢板1和第二连接钢板2的搭接,将各部分格构柱搭接成一个整体,并用螺栓7进行固定。最后将安装好的格构柱固定于桩孔之中,进行灌注桩的水下混凝土浇筑。具体而言,基坑开挖后,设置止水翼环9,此止水翼环9呈30°~45°,通过焊接与格构柱形成一个整体,设置于结构底板和顶板中间,且止水翼环9的燕尾方向指向主体结构外侧。具体而言,管廊主体结构施工完成后,通过将螺栓扭旋卸除,把伸出主体结构外的第一格构柱3和第三格构柱5拆卸,且拆卸后的第一格构柱3和第三格构柱5可以重复利用,节约资源。具体而言,留于管廊主体结构内的第二格构柱4和第四格构柱6端头的第一连接钢板1,在主体结构中可以充当止水钢板,且第一格构柱3和第三格构柱5拆卸完成之后,在第一连接钢板1的表面涂抹硬性防水砂浆,能有效提高格构柱与主体结构交接位置的防水效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格构柱的连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n步骤一:将连接钢板与各部分格构柱的端头连接,并通过连接钢板将各部分格构柱搭接成一个整体,并通过螺栓进行固定;/n步骤二:管廊主体结构施工完成后,通过将螺栓扭旋卸除,把伸出主体结构外的格构柱拆除;/n步骤三:保留位于管廊主体结构内的格构柱两端的连接钢板,以作为主体结构中的止水钢板。/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格构柱的连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步骤一:将连接钢板与各部分格构柱的端头连接,并通过连接钢板将各部分格构柱搭接成一个整体,并通过螺栓进行固定;
步骤二:管廊主体结构施工完成后,通过将螺栓扭旋卸除,把伸出主体结构外的格构柱拆除;
步骤三:保留位于管廊主体结构内的格构柱两端的连接钢板,以作为主体结构中的止水钢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格构柱的连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一中,将第一连接钢板和第二连接钢板焊接于各部分格构柱的端头位置,通过第一连接钢板和第二连接钢板的搭接,将各部分格构柱搭接成一个整体,并用螺栓进行固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格构柱的连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格构柱搭接完成之后,固定于桩孔之中,进行灌注桩的水下混凝土浇筑。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格构柱的连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进行步骤二之前,基坑开挖后,设置止水翼环,止水翼环与格构柱...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昭扬关炼坤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二十冶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