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方法及咬合桩施工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083281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31 23:2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施工方法及咬合桩施工装置,涉及建设施工的技术领域,该施工方法用于砂卵石地层狭窄空间深基坑支护施工,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在满足支护深度要求前提下采用钻孔咬合形式布置,钻孔顺序按照钻一跳一方式施作,形成一类孔;步骤S2:将定位板放置在一类孔的上方,并将预埋桩芯经定位板的通孔插入到一类孔中;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施工方法,该施工方法用于砂卵石地层狭窄空间深基坑支护施工,在一类孔形成的混凝土桩与其他混凝土柱咬合位置被预埋桩芯占据,使形成的混凝土柱的这部分未形成混凝土柱,不需要对桩体进行切割,减少混凝土的浪费,加快了施工进度,提高了施工效率较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施工方法及咬合桩施工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工施工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施工方法及咬合桩施工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钻孔咬合桩施工,强调一个“咬”字,即桩身紧密排列且相邻桩桩身相割形成的具有防渗作用的连续挡土支护结构,桩与桩之间相互咬合排列的一种基坑支护结构,现有施工技术,由于有切割的需要,桩的排列布置方式为素混凝土桩(A桩)和钢筋混凝土桩(B桩)间隔布置,施工时先施工A桩后施工B桩,A桩采用超缓混凝土,要求在A桩混凝土初凝前完成B桩的施工,构成B桩为骨架,AB相间的布置形式。在施工B桩时,利用施工机械(主要为全套管钻机)的切割功能切掉相邻A桩处于咬合部位的部分混凝土,实现最终的咬合。钻孔咬合桩采用全套管钻机施工,按A1--A2--B1--A3--B2-.....的先后顺序进行施工。素混凝土桩用超缓凝混凝混凝土浇筑,钢筋混凝土桩的施工一定要保证在素混凝土桩达到初凝状态之前完成。浇筑钢筋混凝土桩时利用钻机切割掉其两边素混凝:土桩上与钢筋混凝土桩重叠的部分,达到咬合的效果。施工过程中需要切除掉两边的素混凝土,造成材料的浪费,同时造成环境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施工方法,该施工方法用于砂卵石地层狭窄空间深基坑支护施工,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步骤S1:在满足支护深度要求前提下采用钻孔咬合形式布置,钻孔顺序按照钻一跳一方式施作,形成一类孔;/n步骤S2:将定位板放置在一类孔的上方,并将预埋桩芯经定位板的通孔插入到一类孔中,该预埋桩芯位于一类孔形成的混凝土桩与其他混凝土桩咬合位置,并利用浇筑孔向一类孔内浇筑混凝土;/n步骤S3:当一类孔内的混凝土达到预定强度后,拔出预埋桩芯。/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施工方法,该施工方法用于砂卵石地层狭窄空间深基坑支护施工,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在满足支护深度要求前提下采用钻孔咬合形式布置,钻孔顺序按照钻一跳一方式施作,形成一类孔;
步骤S2:将定位板放置在一类孔的上方,并将预埋桩芯经定位板的通孔插入到一类孔中,该预埋桩芯位于一类孔形成的混凝土桩与其他混凝土桩咬合位置,并利用浇筑孔向一类孔内浇筑混凝土;
步骤S3:当一类孔内的混凝土达到预定强度后,拔出预埋桩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2中,利用吊机起吊预埋桩芯,用线锤校核垂直度,使预埋桩芯垂直插入到一类孔中。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2中,预埋桩芯插入到一类孔中前,在预埋桩芯上涂刷减摩剂。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步骤S4:在相邻的一类孔之间钻孔,形成与一类孔咬合的二类孔;所述一类孔和所述二类孔的直径相同均为700mm,且一类孔与二类空咬合200mm。


5.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超谢耀文田世奇于祥胤兰欣
申请(专利权)人:中交一公局集团有限公司中交一公局海威工程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