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火电厂脱硫废水高倍率浓缩减量处理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081249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31 23:2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火电厂脱硫废水高倍率浓缩减量处理工艺,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脱硫废水泵入预处理单元,投加PAC、PAM完成沉淀后,底部污泥进入压滤机,压滤机滤液回至预处理单元;步骤二,预处理单元的产水收集到缓冲水箱,通过提升泵提升至双极膜电渗析单元的清水循环箱,清水循环箱内清水电导率低于设定值时排出,回用至脱硫系统;步骤三,通过阴膜迁移进入酸室的脱硫废水阴离子与双极膜膜片产出的H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火电厂脱硫废水高倍率浓缩减量处理工艺
本专利技术属于高硬度高含盐废水零排放处理
,具体涉及一种火电厂脱硫废水高倍率浓缩减量处理工艺。
技术介绍
脱硫废水主要是湿法脱硫过程中吸收塔的排放水,其杂质主要来源于烟气和脱硫剂。脱硫废水具有悬浮物高、水量水质波动大,含盐量高(以氯离子、硫酸根离子和钙镁离子为主)、腐蚀性强等特点,这些特点决定了脱硫废水处理工艺的复杂性。现有脱硫废水零排放技术主要有烟气蒸干技术和膜浓缩+蒸发结晶技术,烟气蒸干技术是对废水中污染物的固化处理,对机组热效率会产生较大影响,同时由于增加了烟气的含湿量导致酸露点升高,对于设置有低低温省煤器的机组运行存在较大的腐蚀风险。而膜浓缩+蒸发结晶技术则需要对脱硫废水加入大量的药剂进行彻底的软化处理,再进入后端的膜浓缩系统,而脱硫废水水质波动大,加药量调整难度大,一旦钙镁离子去除不彻底,极易造成膜系统的结垢和污堵。因此开发一种能够实现高倍率浓缩减量、为后续处理系统提供稳定进水水质的方法,对于实现脱硫废水零排放系统的经济可靠运行具有重要的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火电厂脱硫废水高倍率浓缩减量处理工艺,具体的技术方案如下所述:一种火电厂脱硫废水高倍率浓缩减量处理工艺,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脱硫废水通过提升泵进入预处理单元,投加PAC、PAM完成沉淀过程后,底部污泥通过螺杆泵进入板框压滤机压滤,压滤机滤液回至预处理单元;步骤二,步骤一中预处理单元的产水通过重力流收集到缓冲水箱,通过提升泵提升至双极膜电渗析单元的清水循环箱,再通过清水循环泵将清水送至双极膜电渗析盐室,在电场的作用下,清水中阳离子通过阳膜迁移进入双极膜电渗析碱室,阴离子通过阴膜迁移至酸室,清水循环箱内废水电导率低于设定值时排出,回用至脱硫系统;步骤三,迁移进入酸室的脱硫废水阴离子主要是SO42-和Cl-,与双极膜膜片产出的H+结合生成硫酸和盐酸的混合酸,酸室与酸循环箱连接;向酸循环箱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调整PH值维持在设定值,当清洗水箱内废水外排时,混合酸也同时外排,外排的混合酸可以回用至废水处理系统以减少外购酸的使用量,也可以和碱循环箱的外排水混合后进入后续处理系统。步骤四,迁移进入碱室的脱硫废水阳离子主要是Ca2+、Mg2+、Na+以及双极膜膜片产出的OH-,碱室与碱循环箱连接;向碱循环箱中加入盐酸,调整PH值维持在设定值,氯离子与钙镁离子结合,形成没有结垢倾向的溶液,运行过程中,碱循环箱的外排与酸循环箱同步进行,外排水进入后续处理系统。进一步地,在所述的步骤三中,pH维持在6.5—2.0之间。进一步地,在所述的步骤四中,pH值控制在1.5以下。进一步地,所述的脱硫废水的处理水量为1m3/h,电导率为48.4ms/cm。进一步地,在所述的步骤一中,投加PAM的量为1.5-3ppm,投加PAC的量为12-20ppm。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火电厂脱硫废水高倍率浓缩减量工艺,利用双极膜电渗析的浓缩效果,采用通过调整酸、碱循环箱的pH值的运行方法,避免了双极膜电渗析结垢的可能,提高了双极膜电渗析的浓缩倍率,使其达到高浓缩的效果。通过电导率的检测,控制了产生水的水质,进一步保证了后续处理工艺加药量的稳定控制,为后续处理单元的稳定运行起到了保障。注:PAC为聚合氯化铝,PAM为聚丙烯酰胺。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一种火电厂脱硫废水高倍率浓缩减量处理工艺的工艺流程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加深对本专利技术的理解,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做详细的说明。实施例参见图1,脱硫废水的处理水量为1m3/h,电导率为48.4ms/cm,系统初次启动时,极水循环箱配置0.3mol/L的硫酸钠溶液,酸循环箱加入200L的反渗透产水和10L盐酸,碱循环箱加入200L的反渗透产水和80克氢氧化钠。脱硫废水经水泵提升后输送进入药剂混合箱,加入2ppm的PAM和15ppm的PAC(有效成分为30%)搅拌均匀后进入斜管竖流沉淀池,沉淀池出水在重力作用下进入缓冲水箱;再经过缓冲水箱提升泵将水输送至清水循环箱。启动清水循环泵将清水输送至双极膜电渗析盐室进行循环,启动碱循环泵将碱循环箱水输送至双极膜电渗析碱室进行循环,启动酸循环泵将酸循环箱中混酸输送至双极膜电渗析酸室进行循环,当清水循环水箱电导率低于15ms/cm时排出,回用至脱硫系统进行复用;同时,酸循环箱和碱循环箱内废水外排。清水脱盐率可达60%。本专利技术方案所公开的技术手段不仅限于上述技术手段所公开的技术手段,还包括由以上技术特征等同替换所组成的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的未尽事宜,属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公知常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火电厂脱硫废水高倍率浓缩减量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步骤一,脱硫废水通过提升泵进入预处理单元,投加PAC、PAM完成沉淀过程后,底部污泥通过螺杆泵进入板框压滤机压滤,压滤机滤液回至预处理单元;/n步骤二,步骤一中预处理单元的产水通过重力流收集到缓冲水箱,通过提升泵提升至双极膜电渗析单元的清水循环箱,在电场的作用下,废水中阳离子通过阳膜迁移进入碱室,阴离子通过阴膜迁移至酸室,清水循环箱内清水电导率低于设定值时排出,回用至脱硫系统;/n步骤三,迁移进入酸室的脱硫废水阴离子主要是SO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火电厂脱硫废水高倍率浓缩减量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脱硫废水通过提升泵进入预处理单元,投加PAC、PAM完成沉淀过程后,底部污泥通过螺杆泵进入板框压滤机压滤,压滤机滤液回至预处理单元;
步骤二,步骤一中预处理单元的产水通过重力流收集到缓冲水箱,通过提升泵提升至双极膜电渗析单元的清水循环箱,在电场的作用下,废水中阳离子通过阳膜迁移进入碱室,阴离子通过阴膜迁移至酸室,清水循环箱内清水电导率低于设定值时排出,回用至脱硫系统;
步骤三,迁移进入酸室的脱硫废水阴离子主要是SO42-和Cl-,与双极膜膜片产出的H+结合生成硫酸和盐酸的混合酸,酸室与酸循环箱连接,向酸循环箱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值维持在设定值,当清水循环箱内清水外排时,酸循环箱内混合酸也同时外排,外排的混合酸可以回用至废水处理系统以减少外购酸的使用量,也可以和碱循环箱的外排水混合后进入后续处理系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卢建强胡珺刘伟杰韩毅周昊田绍钢曾大军贾本康高扬王升佳程英捷
申请(专利权)人:国电蚌埠发电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