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垃圾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080693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31 23:2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垃圾车,包括车体,车体设有用于盛放垃圾的箱体,包括:第一投料口,设于箱体的上部;爬升导轨,爬升导轨的第一端设于车体,爬升导轨顶部设有一弹性弯曲部,弹性弯曲部向上凸起且位于第一投料口的上方;第一驱动装置,设于车体且驱动爬升导轨的第二端通过弹性弯曲部向远离箱体移动;爬升装置,设于爬升导轨且可在其上移动;夹持装置,用于夹持垃圾桶,夹持装置设于爬升装置;其中,初始状态下夹持装置位于爬升导轨的第二端,通过第一驱动装置使夹持装置靠近且夹持垃圾桶,再通过爬升装置使夹持装置移动到弹性弯曲部,以使垃圾桶的开口向下且对准第一投料口,使垃圾倒入箱体内。该垃圾车可自动将垃圾桶内的垃圾倒入车内,效率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垃圾车
本专利技术属于垃圾储存
,尤其涉及一种垃圾车。
技术介绍
垃圾车是指用于市政环卫运送各种垃圾的一种专用车辆,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人口剧增所产生的垃圾也正在逐年增长,垃圾处理能力严重不足,直接影响着市民的生活与工作环境。特别是在城市对垃圾的收集与运输成为了关注的焦点。实施垃圾分类政策后,垃圾车需要多次运送不同种类的垃圾。垃圾的处理程中,经常用到垃圾车。垃圾车回收垃圾的方式大部分为人工倒入垃圾或人工推入垃圾桶。现有的垃圾车空间有限,垃圾盛放少,且人工倒垃圾效率低下。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垃圾车,该垃圾车可自动将垃圾桶内的垃圾倒入车内,效率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垃圾车,包括车体,所述车体设有用于盛放垃圾的箱体,包括:第一投料口,设于所述箱体的上部;爬升导轨,所述爬升导轨的第一端设于所述车体,所述爬升导轨顶部设有一弹性弯曲部,所述弹性弯曲部向上凸起且位于所述第一投料口的上方;第一驱动装置,设于所述车体且驱动所述爬升导轨的第二端通过所述弹性弯曲部向远离所述箱体移动;爬升装置,设于所述爬升导轨且可在其上移动;夹持装置,用于夹持垃圾桶,所述夹持装置设于所述爬升装置;其中,初始状态下所述夹持装置位于所述爬升导轨的第二端,通过所述第一驱动装置使所述夹持装置靠近且夹持所述垃圾桶,再通过所述爬升装置使所述夹持装置移动到所述弹性弯曲部,以使所述垃圾桶的开口向下且对准所述第一投料口,使垃圾倒入所述箱体内。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包括:第二投料口,设于所述箱体的上部且位于所述爬升导轨的侧端;第二驱动装置,设于所述爬升装置且可驱动所述夹持装置旋转;其中,所述夹持装置移动至所述第二投料口侧上方时,所述第二驱动装置驱动所述夹持装置旋转以使所述垃圾桶的开口向下且对准所述第二投料口,使垃圾倒入所述箱体内。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所述爬升装置包括第一电机、第一转接件和至少两个滚轮,所述滚轮设于所述第一转接件,所述第一电机设于所述第一转接件,且所述第一电机轴连接于所述滚轮中心轴;所述第二驱动装置包括第二电机和第二转接件,所述夹持装置设于所述第二转接件,所述第二电机设于所述第一转接件,且所述第二电机轴连接于所述第二转接件;其中,所述爬升导轨两侧端均设有导向槽且所述导向槽中均设有至少一个所述滚轮。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包括:第一压缩板,设于所述箱体内且位于所述第一投料口处,所述第一压缩板通过第三驱动装置驱动以在所述箱体中移动,所述垃圾从所述第一投料口进入所述箱体后被所述第一压缩板推动直至与所述箱体箱壁配合以被压缩;第二压缩板,设于所述箱体且位于所述第二投料口处,所述第二压缩板通过第四驱动装置驱动以在所述箱体中移动,所述垃圾从所述第二投料口进入所述箱体后被所述第二压缩板推动直至与所述箱体箱壁配合以被压缩。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包括:第一翻盖,设于所述箱体一端,所述第一翻盖转动连接于所述箱体且位置与所述第一压缩板相对;第二翻盖,设于所述箱体一端,所述第二翻盖转动连接于所述箱体且位置与所述第二压缩板相对;其中,所述第一翻盖和所述第二翻盖打开时通过所述第一压缩板和所述第二压缩板将所述垃圾推出。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包括设于所述箱体的第五驱动装置和第六驱动装置,所述第五驱动装置驱动所述第一翻盖打开,所述第六驱动装置驱动所述第二翻盖打开。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所述第一驱动装置、所述第三驱动装置、所述第四驱动装置、所述第五驱动装置和所述第六驱动装置均为伸缩缸。本专利技术由于采用以上技术方案,使其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1)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设置第一投料口、爬升导轨、第一驱动装置、爬升装置和夹持装置,利用夹持装置夹持垃圾桶,再通过爬升装置将夹持装置连同垃圾桶移动到弹性弯曲部,当垃圾桶在弹性弯曲部上沿圆弧下降时垃圾桶被翻转过来使其开口向下,对准第一投料口以将垃圾倒出,实现了自动倒垃圾且效率高。(2)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设置第二投料口、第二驱动装置,当夹持装置夹持垃圾桶移动至第二投料口侧上方时,第二驱动装置驱动夹持装置旋转以使垃圾桶的开口向下且对准第二投料口,使垃圾倒入箱体内,设置第二投料口可使垃圾在箱体内的分布更均匀,不会造成箱体内一边垃圾多一边垃圾少的情况,更高效的利用箱体内空间使可以盛放更多的垃圾。(3)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设置第一压缩板和第二压缩板使垃圾可以被压缩以节约空间,可以盛放更多的垃圾;且第一压缩板和第二压缩板分别设于第一投料口处和第二投料口处,使投入的垃圾能及时被推走,不会在第一投料口和第二投料口处堆积造成溢出。(4)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设置第一翻盖和第二翻盖,且位置分别与第一压缩板和第二压缩板相对,使能够利用第一压缩板和第二压缩板轻松将垃圾清理出箱体。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垃圾车整体示意图一;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垃圾车爬升装置及夹持装置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垃圾车整体示意图二;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垃圾车箱体俯视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垃圾车箱体剖视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垃圾车第五驱动装置及第六驱动装置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垃圾车第二压缩板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垃圾车第一压缩板主视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垃圾车第一压缩板侧视图。附图标记说明:1:车体;2:箱体;3:第一投料口;4:爬升导轨;5:弹性弯曲部;6:第一驱动装置;7:爬升装置;8:夹持装置;9:第二投料口;10:第一电机;11:第一转接件;12:滚轮;13:第二电机;14:第二转接件;15:第一压缩板;16:第二压缩板;17:第一翻盖;18:第二翻盖;19:第五驱动装置;20:第六驱动装置;21:第三驱动装置;22:第四驱动装置;23:安装支架;24:夹持爪;25:双向伸缩缸;26:螺栓。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根据下面说明和权利要求书,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和特征将更清楚。需说明的是,附图均采用非常简化的形式且均使用非精准的比率,仅用以方便、明晰地辅助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核心是提供一种垃圾车,包括车体1,车体1上设有用于盛放垃圾的箱体2,还包括第一投料口3、爬升导轨4、第一驱动装置6、爬升装置7和夹持装置8,利用夹持装置8夹持垃圾桶,再通过爬升装置7将夹持装置8连同垃圾桶移动到弹性弯曲部5,当垃圾桶在弹性弯曲部5上沿圆弧下降时垃圾桶被翻转过来使其开口向下,对准第一投料口3以将垃圾倒出,实现了自动倒垃圾且效率高。参看图1、图3,车体1为一般的车辆车体1,包括车架、车轮和驾驶室等,箱体2设于车体1上,箱体2内部具有盛放垃圾的中空腔体。第一投料口3设于箱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垃圾车,包括车体,所述车体设有用于盛放垃圾的箱体,其特征在于,包括:/n第一投料口,设于所述箱体的上部;/n爬升导轨,所述爬升导轨的第一端设于所述车体,所述爬升导轨顶部设有一弹性弯曲部,所述弹性弯曲部向上凸起且位于所述第一投料口的上方;/n第一驱动装置,设于所述车体且驱动所述爬升导轨的第二端通过所述弹性弯曲部向远离所述箱体移动;/n爬升装置,设于所述爬升导轨且可在其上移动;/n夹持装置,用于夹持垃圾桶,所述夹持装置设于所述爬升装置;/n其中,初始状态下所述夹持装置位于所述爬升导轨的第二端,通过所述第一驱动装置使所述夹持装置靠近且夹持所述垃圾桶,再通过所述爬升装置使所述夹持装置移动到所述弹性弯曲部,以使所述垃圾桶的开口向下且对准所述第一投料口,使垃圾倒入所述箱体内。/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垃圾车,包括车体,所述车体设有用于盛放垃圾的箱体,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投料口,设于所述箱体的上部;
爬升导轨,所述爬升导轨的第一端设于所述车体,所述爬升导轨顶部设有一弹性弯曲部,所述弹性弯曲部向上凸起且位于所述第一投料口的上方;
第一驱动装置,设于所述车体且驱动所述爬升导轨的第二端通过所述弹性弯曲部向远离所述箱体移动;
爬升装置,设于所述爬升导轨且可在其上移动;
夹持装置,用于夹持垃圾桶,所述夹持装置设于所述爬升装置;
其中,初始状态下所述夹持装置位于所述爬升导轨的第二端,通过所述第一驱动装置使所述夹持装置靠近且夹持所述垃圾桶,再通过所述爬升装置使所述夹持装置移动到所述弹性弯曲部,以使所述垃圾桶的开口向下且对准所述第一投料口,使垃圾倒入所述箱体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垃圾车,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二投料口,设于所述箱体的上部且位于所述爬升导轨的侧端;
第二驱动装置,设于所述爬升装置且可驱动所述夹持装置旋转;
其中,所述夹持装置移动至所述第二投料口侧上方时,所述第二驱动装置驱动所述夹持装置旋转以使所述垃圾桶的开口向下且对准所述第二投料口,使垃圾倒入所述箱体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垃圾车,其特征在于:
所述爬升装置包括第一电机、第一转接件和至少两个滚轮,所述滚轮设于所述第一转接件,所述第一电机设于所述第一转接件,且所述第一电机轴连接于所述滚轮中心轴;
所述第二驱动装置包括第二电机和第二转接件,所述夹持装置设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有绮刘磊周远吴俊昊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应用技术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