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立体全型拓本及其制作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079902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31 23:2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立体全型拓本及其制作工艺,通过敷纸‑分纸‑粘补‑塑形‑阴干‑拓印‑定型‑揭取‑装帧等步骤,完成至少180维度的立体拓制,形成立体全型拓本,它是一种具有与被拓物相同体积和造型的空心立体拓制品,从外观看真实反映了圆雕艺术品的形态和神韵,生动、真实的再现了圆雕动物、人物、佛像、器皿等雕塑艺术品的特点和风貌,对金石文物的研究、传承和传统文化的弘扬、传播提供了最大化的实物信息,填补了我国1000多年传拓艺术的空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立体全型拓本及其制作工艺
本专利技术涉及文物传拓
,具体涉及各种碑碣和雕塑品的立体全型拓本及其制作工艺。
技术介绍
传拓,是把打湿的宣纸紧覆在碑碣、匾额或金石器物上,用拓包沾取墨液(或金液、彩液)将碑刻上文字和图案以1∶1比例拓制于宣纸上的一门艺术,其产生于隋唐,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之一,它是集金石学、考古学、美学三位一体的高层次艺术门类。传拓的作品叫拓本(俗称拓片),它以一纸一墨,为我们保留了珍贵的文物、文献和书法艺术资料,被誉为古代的照相机,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中国历史上的拓本艺术形式有两类,一类是平面拓,即将被拓物表面的图案和文字拓于一张平面的纸上,这种拓法只适用于平面物品的拓制,拓下来的文本也只是平面拓本,只能反映线刻、浅浮雕等平面雕刻,对立体器物则无法表现,如图1所示;另一类是清朝中晚期六舟和尚专利技术的“立体器物全形拓技艺”(以下简称“全形拓”),又名“器形拓”、“图形拓”,它是一种以白纸墨拓作为主要手段,辅之以素描、剪纸等技术,利用墨色的深浅变化,将古器物的立体形状表现在纸面上,使人们观之感觉有立体效果的特殊传拓技艺,类似黑白照片的“底片”,全形拓较平面拓的先进之处在于能够表现立体器物的整体形状,如图2所示,但是它实质也属于平面拓本形式,同时,因其制作工序繁复、成本较高,并不能广泛推广和利用。以上两种拓本形式都属于二维平面艺术,其拓本画面呈平面形态,不能全方位展示被拓物的立体形状,失去了被拓物的立体感,不能真正反映被拓器物的体积、造型和神韵,且只能拓器皿、用具等造型简单的拓品,对造型复杂的圆雕人物、动物、佛像等则无能为力。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此,为更好地传承历史、弘扬文化,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立体全型拓本及其制作工艺,立体全型拓技术采用特殊的材料和工艺,使原本二维平面的拓本,转为真正的三维立体全型拓本,解决了立体雕塑物无法多维展示的问题,并且以1:1比例真实反映了圆雕艺术品的体积、造型等形态和神韵,生动、真实的再现了圆雕动物、人物、佛像、器皿等雕塑艺术品的特点和风貌,对金石文物的研究、传承和传统文化的弘扬、传播提供了最大化的实物信息,填补了我国1000多年传拓艺术的空白。本专利技术所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立体全型拓本,它是包括由宣纸,或画布,或宣纸与画布复合定型而成,具有与被拓物相同造型和比例的传拓本体,以及在所述传拓本体正面拓印有展现被拓物原貌的图案和文字;所述传拓本体是一立体造型的空腔壳体。进一步地,所述传拓本体是通过宣纸,或画布,或宣纸与画布复合打湿贴附于被拓物表面,然后通过胶浆定型,定型后从被拓物表面揭取下而成。进一步地,所述图案和文字是在所述传拓本体从被拓物表面揭取之前拓印的。进一步地,所述宣纸,或画布,或宣纸与画布的复合,有多层,以能保证传拓本体能够固定成型为原则。进一步地,所述立体全型拓本为180°半包围立体结构,或者由两个180°半包围立体结构组合而成。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立体全型拓制品,包括所述的立体全型拓本,在所述立体全型拓本基础上装裱有背板,和/或底座,和/或装裱盒。进一步地,所述立体全型拓本,装裱前在背面的空腔内填充有宣纸,或棉花、海绵、泡沫、塑料。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立体全型拓本制作工艺,包括如下步骤:清洗-敷纸-分纸-补粘-塑形-干燥-拓印-揭取-定型-装帧。进一步地,具体工艺流程如下:S1:被拓物清洗隔离:将被拓物用清水清洗干净,然后用白色宣纸覆在被拓器物表面;S2:拓纸准备:取宣纸和/或画布作为拓纸,如果采用拓纸本色作为拓本底色,则不需要着色处理,否则需要将拓纸预先着色;所述S1和S2步骤不分先后顺序;S3:湿敷:将拓纸平铺于被拓物之上,用喷雾器喷水将其均匀喷湿,再用湿毛巾将纸压实于被拓物表面,使被拓物表面凹凸特征明显;S4:分纸:在被拓物凹陷处,先用刀具将拓纸裁开,再用刷子将裁开处的纸抚平,并用湿毛巾将拓纸压实于被拓物表面,使拓纸进一步贴附于凹陷处表面;S5:补粘:拓纸经过分纸压实后,在被拓物凹陷处缺纸的地方,用浆糊和同品纸将其空缺处补粘;S6:增厚:将浆糊涂在第一层拓纸表面,然后按照S3~S5的方法粘敷第二层、第三层拓纸…,直至足以使拓纸定型为准;S7:阴干:将敷有拓纸的被拓物放置阴凉处自然阴干;S8:拓印:按照设定的颜色在拓纸表面拓印图案和文字;S9:揭取:待拓纸再阴干后揭取下来,成为拓本;S10:复原:把揭下的拓本正面朝下,从背面把揭取过程中撕裂、变形处再次涂抹浆糊,并取大小合适的纸张进行粘补,然后再把拓本扣到被拓物表面上使其和被拓物再次完全吻合,再阴干后取下;S11:定型:在拓本背面均匀地喷涂定型剂和清漆,定型,至此完成拓本制作;S12:装裱成品:视需要制作装裱背板、底座和盒体,将拓本平整粘贴于背板之上,座于底座上,再装于盒体内,完成拓本成品的制作。进一步地,所用浆糊是用淀粉和水熬制而成,制作流程如下:1)取1质量份的淀粉,加3质量份的水,搅拌均匀,形成浆水待用;2)把浆水放火上加热,小火,边加热、边搅动,待浆水变粘稠透明即可;3)放置阴凉处使其凝结成块,然后将其分块,置于凉水中保存;4)欲用时,取出浆糊块、用棕刷挤压,使其形成细腻均匀的粘稠体即可使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显著的有益效果体现在:在传统技术中,拓本一般都是以平面作品展示,空间感不强,不能很好的表现出原物的真实面貌。而本专利技术通过采用新型的传拓工艺,研制出了立体全型拓本,它是一个三维拓本,生动再现了各种文物造型形象,为金石文物的研究、传播提供了实物信息,为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保护和研究文化遗存,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本专利技术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的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专利技术而了解。附图说明附图仅用于示出具体实施例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在整个附图中,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图1为传统平面拓本样例;图2为传统全形拓本样例;图3为本专利技术立体全型拓本样例一;图4为本专利技术立体全型拓本样例二。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的描述,其中,附图与实施例一起用于阐释本专利技术,但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知道,以下实施例并不是对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作的唯一限定,凡是在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精神实质下所做的任何等同变换或改动,均应视为属于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如图3、图4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立体全型拓本,其主要特点是:它是一种通过拓纸包覆在被拓物表面以定型剂固定成型、通过拓液拓印物体表面图案的具有与被拓物相同体积和造型的空心立体拓制品。具体的,所述立体全型拓本,其包括传拓本体和在传拓本体上拓印的图案。所述传拓本体是由几层宣纸,画布,或宣纸与画布复合定型而成,以下统称为拓纸。一般地,宣纸层数,或宣纸与布料的复合层数,均为2-4层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立体全型拓本,其特征在于:包括由宣纸,或画布,或宣纸与画布复合定型而成,具有与被拓物相同造型和比例的传拓本体,以及在所述传拓本体正面拓印有展现被拓物原貌的图案和文字;所述传拓本体是一立体造型的空腔壳体。/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立体全型拓本,其特征在于:包括由宣纸,或画布,或宣纸与画布复合定型而成,具有与被拓物相同造型和比例的传拓本体,以及在所述传拓本体正面拓印有展现被拓物原貌的图案和文字;所述传拓本体是一立体造型的空腔壳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体全型拓本,其特征在于:所述传拓本体是通过宣纸,或画布,或宣纸与画布复合打湿贴附于被拓物表面,然后通过胶浆定型,定型后从被拓物表面揭取下而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立体全型拓本,其特征是:所述图案和文字是在所述传拓本体从被拓物表面揭取之前拓印的。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立体全型拓本,其特征在于:所述宣纸,或画布,或宣纸与画布的复合,有多层,以能保证传拓本体能够固定成型为原则。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体全型拓本,其特征在于:所述立体全型拓本为180°半包围立体结构,或者由两个180°半包围立体结构组合而成。


6.一种立体全型拓制品,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5之一所述的立体全型拓本,在所述立体全型拓本基础上装裱有背板,和/或底座,和/或装裱盒。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立体全型拓制品,其特征在于:所述立体全型拓本,装裱前在背面的空腔内填充有宣纸,或棉花、海绵、泡沫、塑料。


8.一种立体全型拓本制作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清洗-敷纸-分纸-补粘-塑形-干燥-拓印-揭取-定型-装帧。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立体全型拓本制作工艺,其特征在于:具体工艺流程如下:
S1:被拓物清洗隔离:将被拓物用清水清洗干净,然后用白色宣纸覆在被拓器物表面;
S2:拓纸准备:取宣纸和/或画布作为拓纸,如果采用拓纸本色作...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正义冯万朋
申请(专利权)人:郑州市残疾人康复教育中心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