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多轴切换的抛光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079189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31 23:21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玻璃加工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可多轴切换的抛光装置,包括:传动轴;抛光轮单元,包括至少两个抛光轮组件,抛光轮组件包括从动齿轮;驱动齿轮,套设于传动轴且与从动齿轮适配连接;旋转横梁,抛光轮单元连接于所述旋转横梁。旋转横梁的转动带动抛光轮单元公转,每个抛光轮单元中抛光轮组件的型号和尺寸可不同,通过驱动齿轮与所述从动齿轮适配连接,在驱动齿轮的驱动下,切换不同的抛光轮组件进行抛光加工,从而实现了一根主轴驱动多组抛光轮组件,可通过组合不同型号的抛光轮组件适应不同的加工需求,可拓展性强、抛光效率高,该装置布局紧凑,防护严密,安装维护便捷,齿轮传动精度高、噪音低、使用寿命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多轴切换的抛光装置
本专利技术属于玻璃加工
,涉及一种抛光设备,具体的说涉及一种可多轴切换的抛光装置。
技术介绍
抛光是玻璃加工过程中的一道重要工序,是利用机械表面磨削、抛光液化学腐蚀以达到玻璃表面平整、光滑的过程。抛光后,玻璃表面光滑、明亮,具有很高的美感,抛光的光亮度直接影响产品的外观质量。传统抛光设备多为单抛光轮或双抛光轮设备,抛光轮不可切换或翻转,其存在如下技术问题:(1)抛光轮转速较低(仅为0-50rpm),抛光时间长、产能低;(2)抛光轮不可根据工艺需要进行切换,工艺路径单一,不能拓展组合,抛光效率低下;(3)抛光轮尺寸过大(一般抛光轮尺寸为900mm左右),加工困难,平面度难以保证,抛光轮旋转时跳动会更大,进一步导致受力不均匀,从而导致抛光效果不佳的现象;(4)抛光轮中心和边缘运动轨迹不同,线速度也不一致,导致抛光效果不一致;(5)抛光轮只能进行平面旋转运动,不能翻转,故不能做曲面仿形抛光。
技术实现思路
为此,本专利技术正是要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从而提出一种可提高转速、驱动多组抛光轮、可根据工艺需要切换模式的可多轴切换的抛光装置。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为: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可多轴切换的抛光装置,所述装置包括:传动轴;抛光轮单元,包括至少两个抛光轮组件,所述抛光轮组件从动齿轮包括从动齿轮;驱动齿轮,套设于所述传动轴且与所述从动齿轮适配连接;旋转横梁,所述抛光轮单元连接于所述旋转横梁。作为优选,所述传动轴一端连接有公转驱动机构、另一端连接有自转驱动机构,所述公转驱动机构驱动所述旋转横梁转动进而带动所述抛光轮单元转动,所述自转驱动机构驱动所述传动轴转动进而带动所述抛光轮组件自转。作为优选,所述传动轴的一端设置有联轴器,所述自转驱动机构与所述联轴器连接。作为优选,所述抛光轮单元至少为两个,所述抛光轮单元间设置有轴承座。作为优选,每个抛光轮单元包括三个抛光轮组件,所述三个抛光轮组件中的抛光轮尺寸不同,三个抛光轮组件之间通过从动齿轮连接。作为优选,所述从动齿轮为螺旋伞齿轮。作为优选,所述抛光轮组件包括抛光轮,所述抛光轮连接有旋转座,所述旋转座连接于所述从动齿轮。作为优选,所述联轴器与所述抛光轮单元之间设置有支撑座,所述传动轴远离所述联轴器的一端设置有固定座。作为优选,所述抛光轮的直径为12-60mm。作为优选,所述自转驱动机构为无刷电机,所述公转驱动机构为伺服电机,所述公转机构连接有公转轴承,所述公转轴承连接于所述旋转横梁。本专利技术的上述技术方案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1)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可多轴切换的抛光装置,所述装置包括:传动轴;抛光轮单元,包括至少两个抛光轮组件,所述抛光轮组件包括从动齿轮;驱动齿轮,套设于所述传动轴且与所述从动齿轮适配连接;旋转横梁,所述抛光轮单元连接于所述旋转横梁。所述旋转横梁的转动带动抛光轮单元公转,每个抛光轮单元中抛光轮组件的型号和尺寸可不同,通过驱动齿轮与所述从动齿轮适配连接,在驱动齿轮的驱动下,切换不同的抛光轮组件进行抛光加工,从而实现了一根主轴驱动多组抛光轮组件,可通过组合不同型号的抛光轮组件适应不同的加工需求,可拓展性强、抛光效率高,该装置布局紧凑,防护严密,安装维护便捷,齿轮传动精度高、噪音低、使用寿命长。(2)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可多轴切换的抛光装置,所述传动轴一端连接有公转驱动机构、另一端连接有自转驱动机构,所述公转驱动机构驱动旋转横梁转动进而带动抛光轮单元绕传动轴转动,所述自转驱动机构驱动所述驱动齿轮转动进而带动从动齿轮转动从而驱动所述抛光轮组件自转。所述抛光轮单元在公转驱动组件的驱动下可绕传动轴整体进行360°翻转,也可在自转驱动组件的驱动下实现每个抛光轮组件进行360°自转,从而实现了对复杂曲面的仿形抛光,且可满足更多工艺组合的需求,进一步提高抛光效率。附图说明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的理解,下面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其中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述的可多轴切换的抛光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述的可多轴切换的抛光装置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述的可多轴切换的抛光装置中抛光组件的示意图。图中附图标记表示为:1-传动轴;2-抛光轮单元;201-抛光轮组件;2011-从动齿轮;2012-抛光轮;2013-旋转座;3-驱动齿轮;4-旋转横梁;5-公转驱动机构;6-自转驱动机构;7-联轴器;8-轴承座;9-固定座;10-支撑座。本专利技术可以以多种不同的形式实施,不应该理解为限于在此阐述的实施例,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使得本公开是彻底和完整的,并将本专利技术的构思充分传达给本领域技术人员,本专利技术将由权利要求来限定。在附图中,为了清晰起见,会夸大各装置的尺寸和相对尺寸。本专利技术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此外,术语“包括”、“具有”以及它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可多轴切换的抛光装置,如图1-2所示,所述装置包括:传动轴1;抛光轮单元2,抛光轮单元包括至少两个抛光轮组件201,所述抛光轮组件201端部设置有从动齿轮2011;驱动齿轮3套设于所述传动轴1外部,且与所述从动齿轮2011适配啮合连接;旋转横梁4,所述抛光轮单元2连接于所述旋转横梁4。本实施例中,所述从动齿轮2011为螺旋伞齿轮,其传动稳定、承载能力高、耐磨损、噪音小,通过这种高精密的齿轮啮合作用,进一步保证了抛光轮组件201在高速旋转时跳动小,抛光的切削力更均匀,从而保证了抛光效果的一致性。所述至少两个抛光轮组件201间,型号和尺寸可以相同也可不同,可针对不同的加工需求和加工条件进行切换,提高了空间布局利用率,从而提高了产能。具体地,所述从动齿轮2011的端面与所述传动轴1平行设置,即所述抛光轮组件201的轴向与所述传动轴1的轴向相互垂直,通过旋转横梁4转动带动抛光轮单元2转动,所述旋转横梁4旋转至某一选定的抛光轮组件201与抛光工件对应时,驱动齿轮3转动进而带动该抛光轮组件201自转,从而对工件进行抛光加工。所述传动轴1一端连接有公转驱动机构5,另一端连接有自转驱动机构6,其中所述公转驱动机构5用于驱动所述旋转横梁4转动进而带动所述抛光轮单元2绕所述传动轴1进行公转,能够实现复杂曲面的仿形抛光。所述自动驱动机构6驱动所述传动轴1转动、带动所述驱动齿轮3转动,进而带动所述从动齿轮2011转动,最终驱动抛光轮组件201绕抛光轮组件的轴向做360°自转,对工件表面进行打磨抛光。本实施例中,所述公转驱动机构5为伺服电机,所述自转驱动机构6为无刷电机,所述无刷电机可实现正反转和无级变速,最高转速可达3000rpm,与传统抛光装置的低转速相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多轴切换的抛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n传动轴;/n抛光轮单元,包括至少两个抛光轮组件,所述抛光轮组件包括从动齿轮;/n驱动齿轮,套设于所述传动轴且与所述从动齿轮适配连接;/n旋转横梁,所述抛光轮单元连接于所述旋转横梁。/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多轴切换的抛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传动轴;
抛光轮单元,包括至少两个抛光轮组件,所述抛光轮组件包括从动齿轮;
驱动齿轮,套设于所述传动轴且与所述从动齿轮适配连接;
旋转横梁,所述抛光轮单元连接于所述旋转横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多轴切换的抛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轴一端连接有公转驱动机构、另一端连接有自转驱动机构,所述公转驱动机构驱动所述旋转横梁转动进而带动所述抛光轮单元转动,所述自转驱动机构驱动所述传动轴转动进而带动所述抛光轮组件自转。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多轴切换的抛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轴的一端设置有联轴器,所述自转驱动机构与所述联轴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多轴切换的抛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抛光轮单元至少为两个,所述抛光轮单元间设置有轴承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多轴切换的抛光装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富国刘光映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安冠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湖南三兴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