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铜镍合金半连续圆铸锭引锭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078764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31 23:2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新型铜镍合金半连续圆铸锭引锭头,包括引锭头上部和引锭头下部,引锭头上部下端设置有凸起部,引锭头下部上端设置有与凸起部相配合的凹陷部;所述引锭头上部上端面为下凹式,引锭头上部端部距离侧壁25~30mm处设置多个第一圆孔,引锭头上部内部中空设置第二圆孔;第二圆孔内设置加热元件;加热元件与引锭头之间设置陶瓷纤维层。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新型铜镍合金半连续圆铸锭引锭头在引锭头内部设计加工出中空腔,在该腔内加入加热元件,腔外部有测温热电偶,加热和控制引锭头温度,减少引锭头和铜镍液的温度差,成本低,操作简单,工艺简单,提高铜镍合金铸锭的成材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铜镍合金半连续圆铸锭引锭头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装备制备
,尤其是一种新型铜镍合金半连续圆铸锭引锭头。
技术介绍
铜镍合金因具有优良的耐蚀性和一定的强度,弹性好、易于加工和焊接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航空航天、船舶制造、电工电热等领域,熔铸工序为铜镍合金制品的最关键的工序,而铜镍合金铸锭在引锭头部200-300mm段产生冷裂冷隔、结疤、中心裂纹、夹杂等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在于克服、补充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新型铜镍合金半连续圆铸锭引锭头,使得制备的铜镍合金铸锭成材率明显提高。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型铜镍合金半连续圆铸锭引锭头,其中:包括引锭头上部和引锭头下部,所述引锭头上部下端设置有凸起部,所述引锭头下部上端设置有与凸起部相配合的凹陷部;所述引锭头上部上端面为下凹式,所述引锭头上部端部距离侧壁25~30mm处设置多个第一圆孔,所述引锭头上部内部中空设置第二圆孔;所述第二圆孔内设置加热元件;所述加热元件与所述引锭头上部之间设置陶瓷纤维层。优选的是,所述的新型铜镍合金半连续圆铸锭引锭头,其中:所述第一圆孔直径为10~12mm,深度为25~30mm;所述第一圆孔的个数为4个。优选的是,所述的新型铜镍合金半连续圆铸锭引锭头,其中:所述第二圆孔与上端的距离为40~50mm,与侧壁的距离为30~35mm。优选的是,所述的新型铜镍合金半连续圆铸锭引锭头,其中:所述加热元件为镍铬电阻扁带,所述加热元件呈波浪形盘绕并锁紧在陶瓷纤维层上。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铜镍合金半连续圆铸锭引锭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引锭头上部上端靠侧壁25~30mm处设置第三圆孔;所述第三圆孔的直径为8~10mm,深度为25~30mm。优选的是,所述的新型铜镍合金半连续圆铸锭引锭头,其中:所述第三圆孔内设置热电偶。优选的是,所述的新型铜镍合金半连续圆铸锭引锭头,其中:所述加热元件加热功率为2~5kw,加热温度为200~900℃。本专利技术的优点:(1)本专利技术的新型铜镍合金半连续圆铸锭引锭头在引锭头内部设计加工出中空腔,在该腔内加入加热元件,腔外部有测温热电偶,加热和控制引锭头温度,减少引锭头和铜镍液的温度差,成本低,操作简单,工艺简单,提高铜镍合金铸锭的成材率。(2)本专利技术的新型铜镍合金半连续圆铸锭引锭头,引锭头上部内部中空设置第二圆孔;所述第二圆孔内设置加热元件,铜镍合金浇铸前20-30分钟启动加热元件加热引锭头,加热到温度后进行保温,等到浇铸时停止加热,铸造出的铜镍合金铸锭,在引锭头部段产生冷裂冷隔、结疤、中心裂纹、夹杂等需要切除缺陷减少,成材率明显提高3.5~5.5%。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新型铜镍合金半连续圆铸锭引锭头的结构组成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新型铜镍合金半连续圆铸锭引锭头的俯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实施例: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新型铜镍合金半连续圆铸锭引锭头,其中:包括引锭头上部1和引锭头下部2,所述引锭头上部1下端设置有凸起部,所述引锭头下部上端设置有与凸起部相配合的凹陷部;所述引锭头上部1上端面为下凹式,所述引锭头上部1端部距离侧壁25~30mm处设置多个第一圆孔3,所述引锭头上部1内部中空设置第二圆孔4;所述第二圆孔4内设置加热元件5;所述加热元件5与所述引锭头上部1之间设置陶瓷纤维层6。其中:所述第一圆孔3直径为10~12mm,深度为25~30mm;所述第一圆孔3的个数为4个。其中:所述第二圆孔4与上端的距离为40~50mm,与侧壁的距离为30~35mm。其中:所述加热元件5为镍铬电阻扁带,所述加热元件5呈波浪形盘绕并锁紧在陶瓷纤维层6上。其中:所述引锭头上部1上端靠侧壁25~30mm处设置第三圆孔7;所述第三圆孔7的直径为8~10mm,深度为25~30mm。其中:所述第三圆孔7内设置热电偶。其中:所述加热元件5加热功率为2~5kw,加热温度为200~900℃。第一圆孔的作用是利于浇铸时牵引处铜镍铸锭,第二圆孔内在引锭头内侧固定陶瓷纤维毯,确保在引锭头上升下降中下不会脱落,第二圆孔内置Cr20Ni80优质镍铬电阻扁带的加热元件,呈波浪形盘绕由高温螺旋式瓷钉牢固锁紧在陶瓷纤维毯上;第三圆孔内插入热电偶进行测温。和引锭头匹配的结晶器高度210-230mm,引锭头外圆比结晶器内圆小2-3mm,引锭头深入结晶器高度的约一半区域,间隙用φ1mm的石棉线嵌入以防止漏液,浇铸前20-30分钟启动引锭头加热元件加热,加热到温度后进行保温,等到浇铸时关闭电源,浇铸前必须充分烫红炉头和浇管,黏结炉头的铜全部熔化,特别是碗底周边残铜全部熔化,方按常规工艺铸造,按照上述要求铸造出的铜镍合金铸锭,在引锭头部段产生冷裂冷隔、结疤、中心裂纹、夹杂等需要切除缺陷在50mm以内,如果铸造温度、速度、水压、流量等配合得精准则需要切除缺陷可控制在20mm以内,成材率明显提高3.5~5.5%。本专利技术的新型铜镍合金半连续圆铸锭引锭头在引锭头内部设计加工出中空腔,在该腔内加入加热元件,腔外部有测温热电偶,加热和控制引锭头温度,减少引锭头和铜镍液的温度差,成本低,操作简单,工艺简单,提高铜镍合金铸锭的成材率。最后所应说明的是,以上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实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专利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铜镍合金半连续圆铸锭引锭头,其特征在于:包括引锭头上部和引锭头下部,所述引锭头上部下端设置有凸起部,所述引锭头下部上端设置有与凸起部相配合的凹陷部;所述引锭头上部上端面为下凹式,所述引锭头上部端部距离侧壁25~30mm处设置多个第一圆孔,所述引锭头上部内部中空设置第二圆孔;所述第二圆孔内设置加热元件;所述加热元件与所述引锭头上部之间设置陶瓷纤维层。/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铜镍合金半连续圆铸锭引锭头,其特征在于:包括引锭头上部和引锭头下部,所述引锭头上部下端设置有凸起部,所述引锭头下部上端设置有与凸起部相配合的凹陷部;所述引锭头上部上端面为下凹式,所述引锭头上部端部距离侧壁25~30mm处设置多个第一圆孔,所述引锭头上部内部中空设置第二圆孔;所述第二圆孔内设置加热元件;所述加热元件与所述引锭头上部之间设置陶瓷纤维层。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铜镍合金半连续圆铸锭引锭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圆孔直径为10~12mm,深度为25~30mm;所述第一圆孔的个数为4个。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铜镍合金半连续圆铸锭引锭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圆孔与上端的距离为40~50mm...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向东浦益龙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隆达金属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