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三峡大学专利>正文

基于内外侧双向加载的管件电磁胀形装置与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078633 阅读:6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31 23:21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金属成形制造领域,公开了一种管件电磁胀形装置,包括内线圈、外线圈,内线圈与外线圈串联或并联后,经第一放电开关连接到第一脉冲电源,第一放电开关的控制端与控制器的控制信号输出端连接;内线圈设置于金属管件内部,外线圈设置于金属管件外部;控制器用于控制第一放电开关的放电时刻;内线圈用于在金属管件中产生向外的径向电磁力使得金属管件发生胀形;外线圈用于胀时过程中在金属管件中产生向内的径向电磁力,抑制金属管件变形量最大的区域的变形,使金属管件的胀形达到成形规格。本发明专利技术还公开了相应的管件电磁胀形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为金属管件提供合理的径向电磁力,使工件变形更加均匀,提高工件成形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内外侧双向加载的管件电磁胀形装置与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金属成形制造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内外侧双向加载的管件电磁胀形装置与方法。
技术介绍
轻量化是航空、航天、汽车等工业领域实现节能减排的重要技术手段之一,而实现轻量化的主要途径是采用高性能铝合金、钛合金、镁合金等轻质合金材料。轻质合金材料成形困难是限制其广泛应用的主要因素,电磁成形技术因其高速率成形特点,能大幅改善金属材料成形性能,是解决轻质合金成形困难的有效手段之一。电磁成形按加工工件类型,主要分为板材电磁成形和管件电磁成形,管件电磁成形又分为管件电磁压缩和管件电磁胀形,本专利技术提出的技术方案是主要针对金属管件电磁成形。现有的电磁成形专利,如专利CN201310336158.1“径向与轴向双向加载式金属管件电磁成形方法及装置”,提供了一种径向与轴向双向加载式金属管件电磁成形方法,利用脉冲电流在金属管件中产生感应涡流,同时在金属管件区域内产生径向磁场和轴向磁场;径向磁场与感应涡流相互作用产生轴向电磁力作用于金属管件,轴向磁场与感应涡流相互作用产生径向电磁力作用于金属管件;金属管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基于内外侧双向加载的管件电磁胀形装置,用于金属管件(3)的胀形,其特征在于,包括内线圈(1)、外线圈(2),内线圈(1)与外线圈(2)串联或并联后,经第一放电开关(6)连接到第一脉冲电源(5),第一放电开关(6)的控制端与控制器(4)的控制信号输出端连接;/n内线圈(1)设置于金属管件(3)内部,外线圈(2)设置于金属管件(3)外部;/n控制器(4)用于控制第一放电开关的放电时刻;/n内线圈(1)用于在金属管件(3)中产生向外的径向电磁力使得金属管件发生胀形;/n外线圈(2)用于胀时过程中在金属管件(3)中产生向内的径向电磁力,抑制金属管件变形量最大的区域的变形,使金属管件的胀形达到成形规...

【技术特征摘要】
1.基于内外侧双向加载的管件电磁胀形装置,用于金属管件(3)的胀形,其特征在于,包括内线圈(1)、外线圈(2),内线圈(1)与外线圈(2)串联或并联后,经第一放电开关(6)连接到第一脉冲电源(5),第一放电开关(6)的控制端与控制器(4)的控制信号输出端连接;
内线圈(1)设置于金属管件(3)内部,外线圈(2)设置于金属管件(3)外部;
控制器(4)用于控制第一放电开关的放电时刻;
内线圈(1)用于在金属管件(3)中产生向外的径向电磁力使得金属管件发生胀形;
外线圈(2)用于胀时过程中在金属管件(3)中产生向内的径向电磁力,抑制金属管件变形量最大的区域的变形,使金属管件的胀形达到成形规格。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内外侧双向加载的管件电磁胀形装置,其特征在于,内线圈(1)的轴向高度大于外线圈(2)的轴向高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内外侧双向加载的管件电磁胀形装置,其特征在于,内线圈(1)的外径与金属管件(3)的内径的差值不大于1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内外侧双向加载的管件电磁胀形装置,其特征在于,外线圈(2)的内径与金属管件(3)的外径的差值不小于10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内外侧双向加载的管件电磁胀形装置,其特征在于,外线圈(2)也可以与内线圈(1)不连接,由第二脉冲电源(8)单独供电,外线圈(2)经第二放电开关(9)连接到第二脉冲电源(8),第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邱立王斌常鹏张望江进波曹成
申请(专利权)人:三峡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