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泥鳅循环水养殖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078541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31 23: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泥鳅循环水养殖池,包括池体,池体的内部下端设有格栅板,格栅板的上方设有筛网,池体的上部一侧设有进水管,池体的内部格栅板的下方设有排污管,排污管上设有多个长条形的排污孔,排污管的一端通过第一管道与池体外部一侧设有的过滤箱相连,第一管道与池体的接触处设有第一密封圈,过滤箱的内部设有过滤单元,过滤箱的底部设有排污口,过滤箱的顶部设有第二管道,第二管道上设有水泵,第二管道的上端与进水管相连,池体的外部另一侧设有支撑架,支撑架上设有鼓风机,池体的内部筛网的上方设有输气管,输气管与鼓风机之间通过软管连接,软管与池体的接触处设有第二密封圈,输气管的上端设有若干输气支管。

A kind of loach circulating water culture pon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泥鳅循环水养殖池
本技术涉及水产养殖
,尤其涉及一种泥鳅循环水养殖池。
技术介绍
泥鳅是我国传统的优质水产品,素有水中人参之称;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市场需求量越来越大,野生产品远远满足不了市场需要;近年来泥鳅养殖规模迅速发展,现有的泥鳅养殖池大都比较简单,养殖过程中产生的污物不易排出,长时间使用后容易造成泥鳅生病,从而导致泥鳅的生存率较低,养殖效果不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正是针对以上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泥鳅循环水养殖池。本技术为实现上述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泥鳅循环水养殖池,包括池体,其特征在于,池体的内部下端设有格栅板,格栅板的上方设有筛网,池体的上部一侧设有进水管,池体的内部格栅板的下方设有排污管,排污管上设有排污阀,排污管上设有多个长条形的排污孔,且排污孔的长度方向与排污管的轴向方向垂直,排污管的一端通过第一管道与池体外部一侧设有的过滤箱相连,第一管道与池体的接触处设有第一密封圈,过滤箱的内部设有过滤单元,第一管道位于过滤单元的下部,过滤箱的底部设有排污口,过滤箱的顶部设有第二管道,第二管道上设有水泵,第二管道的上端与进水管相连,池体的外部另一侧设有支撑架,支撑架上设有鼓风机,池体的内部筛网的上方设有输气管,输气管与鼓风机之间通过软管连接,软管与池体的接触处设有第二密封圈,输气管的上端设有若干输气支管,输气支管包括竖直设置的与输气管相连的第一支管,第一支管的另一端连有弯管,弯管的另一端连有第二支管,第一支管的内部设有上下平行设置的圆环形的第一挡圈和第二挡圈,第二挡圈的上方设有能堵住第一挡圈开口的气密塞,气密塞的上端连有弹簧,弹簧的上端抵在第二挡圈的下端,第二支管的出口处设有挡鱼网。所述过滤单元包括从下至上依次设置的过滤棉层、活性炭过滤层、竹炭过滤层和纳米银过滤层。所述排污孔设置为两列,且对称分布在排污管的两侧。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排污管上设置的长条形的排污孔与现有的圆形排污孔相比,排污面积大大增加,能更有利于养殖生物产生的污染物排出,且不易堵塞;设置的过滤箱能将排出的污水过滤后再次输送至池体的内部,实现了水体的循环利用,节省了水资源。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图1中A的放大图;图中:1、池体;2、格栅板;3、筛网;4、纳米银过滤层;5、进水管;6、排污管;7、第一管道;8、过滤箱;9、第二管道;10、支撑架;11、鼓风机;12、输气管;13、软管;14、第一支管;15、第二支管;16、第一挡圈;17、第二挡圈;18、气密塞;19、弹簧;20、挡鱼网;21、过滤棉层;22、活性炭过滤层;23、竹炭过滤层;24、排污口。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如图所示,一种泥鳅循环水养殖池,包括池体1,池体1的内部下端设有格栅板2,格栅板2的上方设有筛网3,池体1的上部一侧设有进水管5,池体1的内部格栅板2的下方设有排污管6,排污管6上设有排污阀,排污管6上设有多个长条形的排污孔,且排污孔的长度方向与排污管6的轴向方向垂直,排污管6的一端通过第一管道7与池体1外部一侧设有的过滤箱8相连,第一管道7与池体1的接触处设有第一密封圈,过滤箱8的内部设有过滤单元,第一管道7位于过滤单元的下部,过滤箱8的底部设有排污口24,过滤箱8的顶部设有第二管道9,第二管道9上设有水泵,第二管道9的上端与进水管5相连,池体1的外部另一侧设有支撑架10,支撑架10上设有鼓风机11,池体1的内部筛网3的上方设有输气管12,输气管12与鼓风机11之间通过软管13连接,软管13与池体1的接触处设有第二密封圈,输气管12的上端设有若干输气支管,输气支管包括竖直设置的与输气管12相连的第一支管14,第一支管14的另一端连有弯管,弯管的另一端连有第二支管15,第一支管14的内部设有上下平行设置的圆环形的第一挡圈16和第二挡圈17,第二挡圈17的上方设有能堵住第一挡圈16开口的气密塞18,气密塞18的上端连有弹簧19,弹簧19的上端抵在第二挡圈17的下端,第二支管15的出口处设有挡鱼网20。所述过滤单元包括从下至上依次设置的过滤棉层21、活性炭过滤层22、竹炭过滤层23和纳米银过滤层4。所述排污孔设置为两列,且对称分布在排污管6的两侧。本技术排污管6上设置的长条形的排污孔与现有的圆形排污孔相比,排污面积大大增加,能更有利于养殖生物产生的污染物排出,且不易堵塞;排出的污水经过滤箱8内设置的过滤棉层21、活性炭过滤层22、竹炭过滤层23和纳米银过滤层4依次过滤后再次输送到池体1的内部,实现了水体的循环利用,节省了水资源;当池体1内的水需要补氧时,工作人员可打开鼓风机11,鼓风机11吹出的风经设置的输气管12和输气支管进入到池体1的内部,当鼓风机11故障反转时,设置的弹簧19和气密塞18能防止水流进入到鼓风机11的内部,使用效果较好。上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行了示例性描述,显然本技术具体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采用了本技术的方法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改进,或未经改进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泥鳅循环水养殖池,包括池体(1),其特征在于,池体(1)的内部下端设有格栅板(2),格栅板(2)的上方设有筛网(3),池体(1)的上部一侧设有进水管(5),池体(1)的内部格栅板(2)的下方设有排污管(6),排污管(6)上设有排污阀,排污管(6)上设有多个长条形的排污孔,且排污孔的长度方向与排污管(6)的轴向方向垂直,排污管(6)的一端通过第一管道(7)与池体(1)外部一侧设有的过滤箱(8)相连,第一管道(7)与池体(1)的接触处设有第一密封圈,过滤箱(8)的内部设有过滤单元,第一管道(7)位于过滤单元的下部,过滤箱(8)的底部设有排污口(24),过滤箱(8)的顶部设有第二管道(9),第二管道(9)上设有水泵,第二管道(9)的上端与进水管(5)相连,池体(1)的外部另一侧设有支撑架(10),支撑架(10)上设有鼓风机(11),池体(1)的内部筛网(3)的上方设有输气管(12),输气管(12)与鼓风机(11)之间通过软管(13)连接,软管(13)与池体(1)的接触处设有第二密封圈,输气管(12)的上端设有若干输气支管,输气支管包括竖直设置的与输气管(12)相连的第一支管(14),第一支管(14)的另一端连有弯管,弯管的另一端连有第二支管(15),第一支管(14)的内部设有上下平行设置的圆环形的第一挡圈(16)和第二挡圈(17),第二挡圈(17)的上方设有能堵住第一挡圈(16)开口的气密塞(18),气密塞(18)的上端连有弹簧(19),弹簧(19)的上端抵在第二挡圈(17)的下端,第二支管(15)的出口处设有挡鱼网(20)。/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泥鳅循环水养殖池,包括池体(1),其特征在于,池体(1)的内部下端设有格栅板(2),格栅板(2)的上方设有筛网(3),池体(1)的上部一侧设有进水管(5),池体(1)的内部格栅板(2)的下方设有排污管(6),排污管(6)上设有排污阀,排污管(6)上设有多个长条形的排污孔,且排污孔的长度方向与排污管(6)的轴向方向垂直,排污管(6)的一端通过第一管道(7)与池体(1)外部一侧设有的过滤箱(8)相连,第一管道(7)与池体(1)的接触处设有第一密封圈,过滤箱(8)的内部设有过滤单元,第一管道(7)位于过滤单元的下部,过滤箱(8)的底部设有排污口(24),过滤箱(8)的顶部设有第二管道(9),第二管道(9)上设有水泵,第二管道(9)的上端与进水管(5)相连,池体(1)的外部另一侧设有支撑架(10),支撑架(10)上设有鼓风机(11),池体(1)的内部筛网(3)的上方设有输气管(12),输气管(12)与鼓风机(11)之间通过软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福臣于士国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蕴华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