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用座位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0776 阅读:18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儿童用座位装置,具有座部及从座部后方竖起的和靠背部,且靠背部可以向后躺倒,还具有第1及第2臂架,分别形成从座部的两侧边缘向上方伸出的1对扶手,还具有分别保持第1及第2臂架且可使1对扶手间间隔变更的保持装置,与靠背部的向后躺倒动作连动而变更1对扶手间间隔、以使在靠背部向后躺倒时1对扶手间渐渐变宽的连动装置。(*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本申请是申请日为1995年10日5日、申请号为95115661.6、名称为“儿童用座位装置”的申请的分案申请。本专利技术涉及儿童用座位装置,特别涉及那种具有在就座儿童的上半身两侧形成侧壁并保护儿童上半身的侧护板、及在儿童的腰部两侧形成扶手并保护儿童下半身的的臂架的儿童用座位装置。作为儿童用座位装置的例子,有儿童用椅。典型的儿童用椅是在室内使用的。这类儿童用椅具有座部和从座部的后方竖起的靠背部,也有的为了增加就座儿童的安全性,还设有第1侧护板和第2侧护板,从靠背部两侧边缘分别形成向前方伸出的1对侧壁,以及第1臂架和第2臂架,从座位的两侧边缘分别形成向上方伸出的1对扶手。另外靠背部在儿童睡着时还可向后躺倒,也有的还可当作儿童睡眠用床。上述的结构不仅可用于儿童用椅,还可用于诸如婴儿车、汽车用儿童安全座位等其他儿童用座位装置。在上述的靠背部可以向后躺倒,且具有从靠背部两侧边缘分别形成向前方伸出的1对侧壁的1对侧护板以及从座部的两侧边缘分别形成向上方伸出的1对扶手的第1臂架和第2臂架的儿童用座位装置上,1对侧壁及1对扶手的相互间隔通常是根据靠背部竖起时儿童的姿势而定的。即,考虑到对于以上半身竖起的姿势就座的儿童的安全性,为了能用1对侧壁及1对扶手从两侧支撑儿童的上半身和下半身,1对侧壁及1对扶手间的间隔比较狭窄。然而,在把靠背部向后躺倒成床状,使儿童成平躺姿势时,儿童,特别是低龄婴儿,往往容易采取把两手举至两肩,甚至膝盖弯曲的姿势,这时,如上述那样设定的1对侧壁及1对扶手间的间隔就显得狭小。特别是在儿童的肩部及腰部位置,尤其要求1对侧壁及1对扶手间的间隔宽裕。鉴于上述情况,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儿童用座位装置,其1对侧壁及1对扶手间间隔可以分别变更,在靠背部竖起时为了儿童的安全性采用较窄的间隔,在靠背部向后躺倒时则采用较宽的间隔。为此,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儿童用座位装置,具有座部及从座部的后方竖起的靠背部,且靠背部可以向后躺倒,还具有第1及第2臂架,分别形成从座部的两侧边缘部向上方伸出的1对扶手,其特点在于,为了实现上述目的,还具有分别保持第1及第2臂架且可使1对扶手间的相互间隔变更的保持装置,以及与靠背部的向后躺倒动作连动而变更间隔、可在靠背部渐渐向后躺倒时使间隔渐渐变宽的连动装置。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为了在靠背部渐渐向后躺倒时使1对扶手间间隔渐渐变宽,是与靠背部的向后躺倒动作连动而变更该间隔的。在采用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时,当靠背部竖起,从而使儿童的上半身竖起时,1对扶手间的间隔变窄,以确保儿童的安全性,而当靠背部向后躺倒,从而使儿童的上半身成睡眠姿势时,1对扶手间的间隔变宽,以防止给儿童带来不适。另外,由于上述1对扶手间的间隔变更是与靠背部的向后躺倒动作连动的,故不需为了变更间隔而作特别操作,从而可简化该儿童用座位装置的操作。又,由于在靠背部竖起时可使1对扶手间的间隔变窄,故与1对扶手间始终保持宽间隔的方式相比,本专利技术的儿童用座位装置可减少所占据的空间。又,最好第1及第2臂架具有沿座部延伸且使扶手位于各外侧边缘部的第1及第2主面板,保持装置具有支撑第1及第2主面板且使其可对着座部滑动的装置。采用这样的构造,可用比较简单的结构实现可变更1对扶手间间隔的保持装置。另外,最好靠背部具有固定于该靠背部背面下端附近的动作板;保持装置则具有设于座位背面上第1主面板前方附近且向左右方向延伸的第1导向长孔及设于后方附近且向左右方向延伸的第3导向长孔、设于座部背面上第2主面板前方附近且向左右方向延伸的第2导向长孔及设于后方附近且向左右方向延伸的第4导向长孔、设于第1主面板的前方附近及后方附近且可使第1主面板沿第1及第3导向长孔移动的容纳于第1导向长孔内的第1主动销及容纳于第3导向长孔内的第3主动销、设于第2主面板的前方附近及后方附近且可使第2主面板沿第2及第4导向长孔移动的容纳于第2导向长孔内的第2主动销及容纳于第4导向长孔内的第4主动销;而上述连动装置则具有后端部可转动地安装于动作板上的动作杆、对动作杆的前端部作轴支承且可在靠背部背面的大致中央部前后方向滑动的滑板、设于滑板前端的第1连接销及设于后端的第2连接销、可随着滑板的前后移动使第1臂架作水平方向滑动的连接第1连接销和第1主动销的第1连接板及连接第2连接销和第3主动销的第3连接板、可随着滑板的前后移动使第2臂架作水平方向滑动的连接第1连接销和第2主动销的第2连接板及连接第2连接销和第4主动销的第4连接板。采用这样的构造时,利用动作板根据靠背部的向后躺倒动作而作的转动动作使滑板在前后方向移动,由此而使第1至第4连接板动作,并使第1及第2臂架左右滑动。这样,就可通过简单的装置可靠地实现1对扶手间的间隔变化。另外,最好在滑板的前方部设一个当靠背部向后躺倒时从座部的前方部伸出的延长板。这样,当靠背部竖起时,可使儿童在座部保持可靠的坐姿,而在靠背部完全向后躺倒时,与座部实质上处于同一平面的延长板正好处于儿童的脚下,故可进一步提高对于睡眠中儿童的安全性。又,由于是与靠背部的向后躺倒动作连动的,故可进一步简化对于儿童用座位装置的操作。以下是对附图的简单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第1实施例的儿童用椅1的整体外观侧视图,表示靠背部5完全竖起时的状态。图2是图1所示儿童用椅1的整体外观侧视图,表示靠背部5完全躺倒时的状态。图3是图1所示状态的靠背部5的主视图。图4是图2所示状态的靠背部5的主视图。图5是图1所示状态的靠背部5的后视图。图6是图2所示状态的靠背部5的后视图。图7是沿图6中VII-VII线的放大剖视图。图8是沿图6中VIII-VIII线的放大剖视图。图9是沿图5中IX-IX线的剖视图,省略了侧护板7等的图示。图10是沿图6中VII-VII线的剖视图。图11是沿图5中XI-XI线的剖视图,省略了操作部件30等的图示。图12是沿图6中XII-XII线的剖视图。图13是图11所示滑块19的单独立体图。图14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第2实施例的靠背部构造的第1图。图15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第2实施例的靠背部构造的第2图。图16是沿图14中A-A线的剖视图。图17是沿图15中B-B线的剖视图。图18是沿图14中C-C线的剖视图。图19是沿图14中D-D线的剖视图。图20是沿图15中E-E线的剖视图。图21是表示第2实施例中靠背部与向后躺倒装置连动状态的第1剖视图。图22是表示第2实施例中靠背部与向后躺倒装置连动状态的第2剖视图。图23表示第3实施例中座部的构造。图24是表示第3实施例中座部与向后躺倒装置连动状态的第1剖视图。图25是表示第3实施例中座部与向后躺倒装置连动状态的第2剖视图。图26表示第4实施例中座部的构造。图27是表示第4实施例中座部与向后躺倒装置连动状态的第1剖视图。图28是表示第4实施例中靠背部与向后躺倒装置连动状态的第2剖视图。以下结合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 附图说明了本专利技术第1实施例的儿童用座位装置。这里用儿童用椅1作为儿童用座位装置的一例。图1及图2是表示该儿童用椅1整体外观的侧视图。儿童用椅1大致具备基座部2和座位部3。座位部3又具有座部4(见图9等)及从座部4的后方竖起的靠背部5。还设有从座部4的两侧边缘部分别形成向上方伸出的1对扶手85的1对臂架86。对比图1和图2可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儿童用座位装置,具有座部及从所述座部的后方竖起的靠背部,且所述靠背部可以向后躺倒,还具有第1及第2臂架,分别形成从所述座部的两侧边缘向上方伸出的1对扶手,其特征在于,具有分别保持所述第1及第2臂架且可使所述1对扶手左右相互间的间隔变 更的保持装置、与所述靠背部的向后躺倒动作连动而变更所述1对扶手间的相互间隔、以使在所述靠背部渐渐向后躺倒时所述1对扶手间的相互间隔渐渐变宽的连动装置。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米田佳史
申请(专利权)人:阿普丽佳葛西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