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侯长宏专利>正文

一种双层艾灸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076924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31 23:1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双层艾灸罐,包括内罐和外罐,其中,所述内罐设置于所述外罐的内部,且所述内罐的底部为所述外罐的底部,所述外罐的侧面上设有通孔,所述通孔的数量为多个,部分所述通孔上安装有艾柱安装部,所述艾柱安装部用于安装艾柱,所述内罐的开口凸出于所述外罐的开口。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设置内罐和外罐,并在外罐的侧面上设置多个通孔,可使得双层艾灸罐在使用时从通孔中进入空气,在艾灸时可进行渗透,并与内罐的拔罐的负压吸附同时进行,使得艾灸的渗透与拔罐的负压吸附的效果相得益彰,得到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层艾灸罐
本专利技术涉及艾灸罐
,具体涉及一种双层艾灸罐。
技术介绍
近年来,艾灸被广泛应用于人们的保健领域,艾灸是利用艾这种植物的叶子为材料,制成艾绒,点燃后在身体特定的部位或穴位,直接或间接地进行烧灼,以达到强健身体或治疗疾病目的的一种中医保健治疗方法。艾灸罐采用悬灸,能灸治百病,强壮元阳,温通经络,驱风散寒,舒筋活络,回阳救逆。艾灸能通十二经,把艾柱放罐里用火点然,在穴位或疼痛点上将其固定,利用艾绒燃烧温热的作用在体表穴位上,通过灸热使药物渗透刺激直达深部经络,可起到防病,治病保健的作用。可用于内科,外科,妇科,儿科,五官科疾病,尤其对乳腺增生,前列腺炎,肩周炎,盆腔炎,颈椎病,小儿遗尿等效果比较好。现有技术中的艾灸罐通常采用单层艾灸罐进行艾灸,其功能单一,艾灸时药力渗透慢,且渗透深度差。
技术实现思路
为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双层艾灸罐,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艾灸罐功能单一,艾灸时药力渗透慢,且渗透深度差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双层艾灸罐,包括内罐和外罐,其中,所述内罐设置于所述外罐的内部,且所述内罐的底部为所述外罐的底部,所述外罐的侧面上设有通孔,所述通孔的数量为多个,部分所述通孔上安装有艾柱安装部,所述艾柱安装部用于安装艾柱,所述内罐的开口凸出于所述外罐的开口。进一步地,双层艾灸罐还包括连接部,所述连接部连接所述内罐的外侧面和所述外罐的内侧面,且所述连接部靠近所述内罐的开口设置。进一步地,所述连接部的数量为一个或者多个,当所述连接部的数量为多个时,其沿着所述内罐和所述外罐之间形成的圆环处均匀分布。进一步地,所述连接部的数量为三个,三个所述连接部均匀分布于所述内罐的外侧。进一步地,所述连接部呈水平方向设置的平板状。进一步地,双层艾灸罐还包括滤网,所述滤网设置于所述连接部朝向所述外罐的底部的一侧,呈圆环形。进一步地,所述艾柱安装部呈圆筒状。进一步地,多个所述通孔在所述外罐的侧面上的高度相同。进一步地,所述通孔在所述外罐的侧面上均匀分布。进一步地,所述内罐的开口与所述外罐的开口之间的距离为5-30毫米。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优点: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内罐和外罐,其中,内罐用于拔罐,外罐用于艾灸,并在外罐的侧面上设置多个通孔,可使得双层艾灸罐在使用时从通孔中进入空气,在艾灸时可进行渗透,并与内罐的拔罐的负压吸附同时进行,使得艾灸的渗透与拔罐的负压吸附的效果相得益彰,得到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即可同时进行艾灸和拔罐,促进艾灸时的渗透性,提升拔罐祛湿寒的效果,具有拔罐的吸附性,提升了艾灸时的渗透性,提高了艾灸的药效,又因艾灸的深渗透性提高了拔罐祛湿寒的作用,同时因艾灸的补益降低了拔罐的不适,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传统艾灸造成的浪费,且节约了时间。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示例性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引申获得其它的实施附图。本说明书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专利技术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专利技术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专利技术所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得能涵盖的范围内。图1为根据一示范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双层艾灸罐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根据一示范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双层艾灸罐仰视时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0、内罐;11、底部;20、外罐;21、通孔;22、艾柱安装部;30、滤网;40、连接部。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专利技术的其他优点及功效,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双层艾灸罐,如图1所示,包括内罐10和外罐20,其中,所述内罐10设置于所述外罐20的内部,且所述内罐10的底部11为所述外罐20的底部,所述外罐20的侧面上设有通孔21,所述通孔21的数量为多个,部分所述通孔21上安装有艾柱安装部22,所述艾柱安装部22用于安装艾柱,所述内罐10的开口凸出于所述外罐20的开口。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内罐10和外罐20,其中,内罐10用于拔罐,外罐20用于艾灸,并在外罐20的侧面上设置多个通孔21,可使得双层艾灸罐在使用时从通孔21中进入空气,在艾炙时可进行渗透,并与内罐的拔罐的负压吸附同时进行,使得艾灸的渗透与拔罐的负压吸附的效果相得益彰,得到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即可同时进行艾灸和拔罐,促进艾灸时的渗透性,提升拔罐祛湿寒的效果,具有拔罐的吸附性,提升了艾灸时的渗透性,提高了艾灸的药效,又因艾灸的深渗透性提高了拔罐祛湿寒的作用,同时因艾灸的补益降低了拔罐的不适,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传统艾灸造成的浪费,且节约了时间。且艾灸罐固定得更加牢固,不易从使用者身上脱落,可同时进行艾灸和拔罐,功能较多。其中内罐10和外罐20可呈圆筒形或者呈圆鼓形,也可以呈矩形体,这里对其的具体形状不做限定。双层艾灸罐还包括连接部40,所述连接部40连接所述内罐10的外侧面和所述外罐20的内侧面,且所述连接部40靠近所述内罐10的开口设置,即连接部设置于所述内罐10靠近开口的位置,所述连接部40的数量为一个或者多个,当所述连接部40的数量为多个时,其沿着所述内罐10和所述外罐20之间形成的圆环处均匀分布。如图2所示,所述连接部40的数量为三个,三个所述连接部40均匀分布于所述内罐10的外侧。双层艾灸罐还包括滤网30,所述滤网30设置于所述连接部40朝向所述外罐20的底部的一侧,呈圆环形。所述连接部40呈水平方向设置的平板状,连接部40也可以设置为弧形片状,一端固定于内罐10的外表面,另一端固定于外罐20的内表面处,连接内罐10和外罐20,无论连接部40采用何种形状,一方面可牢固地固定内罐10,另一方面可搭放滤网30,防止艾灰烫灼伤使用者,同时具有放置艾绒的作用。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所述艾柱安装部22呈圆筒状,将艾柱塞在艾柱安装部22的内部即可,可通过外力的作用使得艾柱移动,如可将艾柱安装部22采用软体材质,手按艾柱安装部22即可使得艾柱从艾柱安装部22中移出,也可以在艾柱安装部22的外侧面设有外力作用点,可通过该外力作用点使得艾柱移动,从而使得艾柱能够顺利燃烧,利用其产生的气体对使用者进行治疗,当然,也可以在艾柱燃烧过程中,不移动艾柱,直接将艾柱安装在艾柱安装部22中。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多个所述通孔21在所述外罐2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层艾灸罐,其特征在于,包括内罐和外罐,其中,所述内罐设置于所述外罐的内部,且所述内罐的底部为所述外罐的底部,所述外罐的侧面上设有通孔,所述通孔的数量为多个,部分所述通孔上安装有艾柱安装部,所述艾柱安装部用于安装艾柱,所述内罐的开口凸出于所述外罐的开口。/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层艾灸罐,其特征在于,包括内罐和外罐,其中,所述内罐设置于所述外罐的内部,且所述内罐的底部为所述外罐的底部,所述外罐的侧面上设有通孔,所述通孔的数量为多个,部分所述通孔上安装有艾柱安装部,所述艾柱安装部用于安装艾柱,所述内罐的开口凸出于所述外罐的开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层艾灸罐,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连接部,所述连接部连接所述内罐的外侧面和所述外罐的内侧面,且所述连接部靠近所述内罐的开口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双层艾灸罐,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的数量为一个或者多个,当所述连接部的数量为多个时,其沿着所述内罐和所述外罐之间形成的圆环处均匀分布。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双层艾灸罐,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的数量为三个,三个所述连接部均匀分布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侯长宏袁秋菊
申请(专利权)人:侯长宏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