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线控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075255 阅读:5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29 06: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线控器,包括:接线部,所述接线部设有用于连接可分成多种组别的电线的多个接线端,框体,所述框体收纳所述接线部于所述框体的内部空间之中;所述框体设有:接线用开口,所述接线用开口位于框体外侧面上的与所述接线部相对的位置,连通所述框体的所述内部空间和外部,盖合部,所述盖合部覆盖所述接线用开口;所述盖合部为:由多个分别对应一组所述组别的部分盖合部并排设置而构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线控器
本技术涉及一种线控器。
技术介绍
如图1所示的现有技术的线控器1001,包括:框体1002、收纳在框体1002内部的接线部1003和盖1004。框体1002外的电线通过连接位于框体1002内的接线部1003,接通电力或信号到线控器1001从而使其工作。当线控器1001需要与多个不同的空气调节装置或控制系统进行连接时,对于不同的连接对象,接线部1003必须设有而多个不同的接线端(例如强电用接线端和弱电用接线端)。这时,用户必须要把不同的电线正确地连接到相对应的接线端。另外,像上述的设有多个不同接线端的接线部1003,现有技术是把接线端不隔离地整齐排列,且作为一个单一部件被安装到框体1002内。
技术实现思路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像
技术介绍
所述的设有不同接线端的线控器1001,当用户对其进行安装和维护的时候,必须要把不同的电线正确地连接到相对应的接线端。但是,作为单一部件的接线部1003,各个接线端都不隔离地整齐排列着。也就是说用户打开线控器1001的盖1004后,会即时看到全部形状相似的接线端。因此,对于多个接线端,用户有可能会把电线错误地连接到与之不对应的接线端去。而且,像这样的接线错误也可能会使线控器1001不能正常工作或引起部件的短路或损坏。因此,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可以抑制接线错误发生的线控器。(二)技术方案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线控器,包括:接线部,所述接线部设有用于连接可分成多种组别的电线的多个接线端,框体,所述框体收纳所述接线部于所述框体的内部空间之中;所述框体设有:接线用开口,所述接线用开口位于框体外侧面上的与所述接线部相对的位置,连通所述框体的所述内部空间和外部,盖合部,所述盖合部覆盖所述接线用开口;所述盖合部为:由多个分别对应一组所述组别的部分盖合部并排设置而构成。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所述组别为:用于提供一种功能的电线群。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所述组别为:强电用电线和弱电用电线。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所述部分盖合部设有:一个主盖合部,一个或以上的与所述主盖合部并排而设的副盖合部;盖合部外侧面位于:与所述框体外侧面的同一面上,或比所述同一平面更靠近所述内部空间侧的位置。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仅在所述主盖合部设有着力部,所述着力部从所述盖合部外侧面突出、用于打开所述主盖合部。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所述部分盖合部为板状结构,所述部分盖合部设有盖合部轴边,所述盖合部轴边为所述框体可转动地接续的一侧边。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多个所述部分盖合部并排地设置于所述盖合部轴边的同一侧。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所述框体设有:设有所述接线用开口的后壁,设有用于接受输入命令的输入面板的、与所述后壁相对的前壁,位于所述前壁和所述后壁的下方、且接续所述前壁和所述后壁的底壁;所述盖合部为:从设置在所述后壁的所述盖合部轴边到接续所述底壁的盖合部底边、向所述输入面板侧弯曲的板状结构。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所述着力部为:设于所述盖合部底边的、垂直于所述盖合部外侧面而突出设置的着力筋。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所述盖合部外侧面设有:用于固定所述电线在所述盖合部的位置,从所述盖合部底边向所述盖合部轴边延伸的、向所述内部空间凹陷的定位槽。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所述盖合部设有:位于与所述盖合部轴边的端部接续的端部、且与所述盖合部轴边垂直相交的盖合部侧边,从所述盖合部侧边向所述框体突出的、用于卡合到所述框体的卡合筋。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所述部分盖合部设有2个,所述主盖合部覆盖:用于连接所述强电用电线的强电用接线端,所述副盖合部覆盖:用于连接所述弱电用电线的弱电用接线端。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所述副盖合部的内侧面设有:朝向所述主盖合部的、从所述副盖合部的靠近所述主盖合部侧的侧边突出的阻挡筋;所述阻挡筋位于比所述副盖合部更靠所述内部空间侧的位置。(三)有益效果本技术,盖合部为由多个分别对应一组组别的部分盖合部并排设置而构成,所以当用户对其进行安装和维护的时候,当需要将某个组别的电线连接接线端时,只需将对应组别的部分盖合部打开,即可完成接线,而对应其他组别的部分盖合部仍然将其他组别的接线端覆盖,从而抑制接线错误发生。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技术的线控器的结构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线控器从框体后壁的方向看的结构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线控器从框体侧壁的方向看的结构图。图4(a)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线控器,在盖合部覆盖接线用开口时的闭合状态下、从框体后壁的下方看的斜视图;图4(b)为图4(a)中A部位的局部放大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线控器,在盖合部不覆盖接线用开口时的打开状态下、从框体后壁的下方看的斜视图。图6本技术实施例的线控器的主卡合筋的放大图。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线控器从框体后壁的方向看的斜视图。【符号说明】【现有技术】1001-线控器;1002-框体;1003-接线部;1004-盖。【本技术】1-线控器;10-输入部;101-面板正面;102-面板背面;103-输入面板;20-框体;201-框体顶壁;202-框体底壁;203-框体左侧壁;204-框体右侧壁;205-框体前壁;206-框体后壁;207-电线通过孔;208-收纳空间;209-接线用开口;210-平直部;211-弧形部;30-盖合部;31-主盖合部;311-主盖合部外侧面;312-主盖合部内侧面;313-主盖合部轴边;314-主盖合部底边;315-主卡合筋;3151-第一面;3152-第二面;3153-卡合斜面;316-主定位槽;317-主盖合部左侧边;318-主盖合部右侧边;319-着力部;3191-着力部内侧面;3192-着力部外侧面;32-副盖合部;321-副盖合部外侧面;322-副盖合部内侧面;323-副盖合部轴边;324-副盖合部底边;325-副卡合筋;326-副定位槽;327-副盖合部左侧边;328-副盖合部右侧边;329-阻挡筋;3291-阻挡面;33-本体部;331-左侧本体部;332-右侧本体部;40-基板;50-接线部;501-强电用接线端;502-弱电用接线端。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和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线控器,包括:/n接线部,所述接线部设有用于连接可分成多种组别的电线的多个接线端,/n框体,所述框体收纳所述接线部于所述框体的内部空间之中;/n其特征在于,所述框体设有:/n接线用开口,所述接线用开口位于框体外侧面上的与所述接线部相对的位置,连通所述框体的所述内部空间和外部,/n盖合部,所述盖合部覆盖所述接线用开口;/n所述盖合部为:/n由多个分别对应一组所述组别的部分盖合部并排设置而构成。/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线控器,包括:
接线部,所述接线部设有用于连接可分成多种组别的电线的多个接线端,
框体,所述框体收纳所述接线部于所述框体的内部空间之中;
其特征在于,所述框体设有:
接线用开口,所述接线用开口位于框体外侧面上的与所述接线部相对的位置,连通所述框体的所述内部空间和外部,
盖合部,所述盖合部覆盖所述接线用开口;
所述盖合部为:
由多个分别对应一组所述组别的部分盖合部并排设置而构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控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组别为:用于提供一种功能的电线群。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控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组别为:强电用电线和弱电用电线。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控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部分盖合部设有:
一个主盖合部,
一个或以上的与所述主盖合部并排而设的副盖合部;
盖合部外侧面位于:
与所述框体外侧面的同一面上,或比所述同一平面更靠近所述内部空间侧的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线控器,其特征在于,
仅在所述主盖合部设有着力部,
所述着力部从所述盖合部外侧面突出、用于打开所述主盖合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线控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部分盖合部为板状结构,
所述部分盖合部设有盖合部轴边,所述盖合部轴边为所述框体可转动地接续的一侧边。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线控器,其特征在于,
多个所述部分盖合部并排地设置于所述盖合部轴边的同一侧。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线控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框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国洋赖桂青梁瑞雯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松下环境系统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