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紫外线灯驱动电子镇流器异常保护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075024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29 06: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紫外线灯驱动电子镇流器异常保护电路,包括电阻R5、电阻R13、电阻R14、电阻R15、电阻R16、电阻R18、电阻R19、电阻R21、电阻R22、电阻R23、电阻R24、电阻R25、电阻R26、二极管D5、二极管D6、二极管D7、二极管D8、二极管D9、二极管D10、二极管D11、二极管D12、二极管D13、二极管D14、稳压二极管ZD7、LED、晶体管Q3、晶体管Q4、晶体管Q5、电容EC2、电容EC3、电容EC4、电容EC5、电容C6、电容C7、电容C8、电感线圈L3。有益效果:能够对紫外线灯和电子镇流器进行保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紫外线灯驱动电子镇流器异常保护电路
本技术涉及紫外线灯驱动电路,具体来说,涉及一种紫外线灯驱动电子镇流器异常保护电路。
技术介绍
由于普通照明从放电灯时代迅速过渡到LED固体照明时代,导致整个的产业链全部倾向于LED产业链。但是在某些特殊领域,如UV紫外线灯的领域,依然需要传统电子镇流器为其配套点灯,但是由于整体产业链倾向于LED产业链的变化,导致UV灯电子镇流器的上游专用芯片几乎全部处于停产状态,使得该电子镇流器处于无专用芯片可用的状态。当紫外线灯出现异常会导致电子镇流器出现过功率,导致电子镇流器甚至紫外线灯的损坏。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紫外线灯驱动电子镇流器异常保护电路,以克服现有相关技术所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为此,本技术采用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紫外线灯驱动电子镇流器异常保护电路,包括电阻R5、电阻R13、电阻R14、电阻R15、电阻R16、电阻R18、电阻R19、电阻R21、电阻R22、电阻R23、电阻R24、电阻R25、电阻R26、二极管D5、二极管D6、二极管D7、二极管D8、二极管D9、二极管D10、二极管D11、二极管D12、二极管D13、二极管D14、稳压二极管ZD7、LED、发光二极管、晶体管Q3、晶体管Q4、晶体管Q5、电容EC2、电容EC3、电容EC4、电容EC5、电容C6、电容C7、电容C8、电感线圈L3、集成电路U、电源正极和电源负极;其中,所述电阻R13的一端分别与所述电感线圈L3的一端、所述LED第二引脚及所述二极管D11的负极连接,所述二极管D11的正极分别与所述LED第一引脚、所述电阻R24的一端及所述电容C8的一端连接,所述电容C8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LED第三引脚和所述二极管D12的正极连接,所述二极管D12的正极与所述LED第三引脚连接,所述二极管D12的负极分别与所述LED第四引脚和所述电容C7的一端连接,所述电容C7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电阻R24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晶体管Q4的基极和所述电阻R23的一端连接,所述晶体管Q4的集电极与所述电阻R19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19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电阻R25的一端和所述电阻R21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25的另一端与所述电源正极连接,所述晶体管Q4的发射极与所述二极管D7的正极连接,所述二极管D7的负极分别与所述电容EC5的正极、所述稳压二极管ZD7的负极、所述集成电路U第13引脚、所述集成电路U第15引脚及所述电源正极连接,所述电容EC5的负极分别与所述稳压二极管ZD7的正极和所述集成电路U第12引脚连接并接地;所述电阻R23的另一端与所述晶体管Q3的集电极连接,所述晶体管Q3的发射极分别与所述电阻R16的一端、所述电容EC3的负极、所述二极管D13的正极及所述电感线圈L3连接并接地,所述晶体管Q3的基极分别与所述二极管D5的负极、所述电阻R16的另一端及所述电阻R14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14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二极管D10的正极、所述电容EC3的正极及所述二极管D8的负极连接,所述二极管D10的正极与所述电源正极连接,所述二极管D8的正极与所述二极管D13的负极连接;所述电阻R21的另一端与所述晶体管Q5的一端连接,所述晶体管Q5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二极管D5的正极、所述集成电路U的第10引脚及所述电阻R5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5的另一端接地,所述晶体管Q5的控制极分别与所述电容EC2的正极和所述二极管D14的正极连接,所述电容EC2的负极分别与所述电阻R22的一端、所述电容EC4的负极及所述电阻R15的一端连接并接地,所述二极管D14的负极分别与所述电阻R22的另一端、所述电阻R26的一端、所述电容EC4的正极及所述二极管D9的负极连接,所述电阻R26的另一端与所述发光二极管的正极连接,所述发光二极管的负极接地,所述二极管D9的正极分别与所述电阻R15的另一端及所述电阻R18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18的另一端与所述电感线圈L3的一端连接。进一步的,所述晶体管Q3和所述晶体管Q4分别均为NPN型晶体管。进一步的,所述二极管ZD7和所述二极管D13及所述二极管D14分别均为稳压二极管。进一步的,所述晶体管Q5为双向可控硅。进一步的,所述电容EC2与所述电容EC3、所述电容EC4及所述电容EC5分别均为滤波电容。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通过耦合于高频变换电路的过压保护电路对电子镇流器过功率进行检测,当电子镇流器出现过功率时,过压保护电路控制芯片关闭引脚从而关闭输出脉冲,从而对紫外线灯和电子镇流器进行保护。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紫外线灯驱动电子镇流器异常保护电路的原理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进一步说明各实施例,本技术提供有附图,这些附图为本技术揭露内容的一部分,其主要用以说明实施例,并可配合说明书的相关描述来解释实施例的运作原理,配合参考这些内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能理解其他可能的实施方式以及本技术的优点,图中的组件并未按比例绘制,而类似的组件符号通常用来表示类似的组件。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紫外线灯驱动电子镇流器异常保护电路。现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如图1所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紫外线灯驱动电子镇流器异常保护电路,包括电阻R5、电阻R13、电阻R14、电阻R15、电阻R16、电阻R18、电阻R19、电阻R21、电阻R22、电阻R23、电阻R24、电阻R25、电阻R26、二极管D5、二极管D6、二极管D7、二极管D8、二极管D9、二极管D10、二极管D11、二极管D12、二极管D13、二极管D14、稳压二极管ZD7、LED、发光二极管、晶体管Q3、晶体管Q4、晶体管Q5、电容EC2、电容EC3、电容EC4、电容EC5、电容C6、电容C7、电容C8、电感线圈L3、集成电路U、电源正极和电源负极;其中,所述电阻R13的一端分别与所述电感线圈L3的一端、所述LED第二引脚及所述二极管D11的负极连接,所述二极管D11的正极分别与所述LED第一引脚、所述电阻R24的一端及所述电容C8的一端连接,所述电容C8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LED第三引脚和所述二极管D12的正极连接,所述二极管D12的正极与所述LED第三引脚连接,所述二极管D12的负极分别与所述LED第四引脚和所述电容C7的一端连接,所述电容C7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电阻R24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晶体管Q4的基极和所述电阻R23的一端连接,所述晶体管Q4的集电极与所述电阻R19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19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紫外线灯驱动电子镇流器异常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电阻R5、电阻R13、电阻R14、电阻R15、电阻R16、电阻R18、电阻R19、电阻R21、电阻R22、电阻R23、电阻R24、电阻R25、电阻R26、二极管D5、二极管D6、二极管D7、二极管D8、二极管D9、二极管D10、二极管D11、二极管D12、二极管D13、二极管D14、稳压二极管ZD7、LED、发光二极管、晶体管Q3、晶体管Q4、晶体管Q5、电容EC2、电容EC3、电容EC4、电容EC5、电容C6、电容C7、电容C8、电感线圈L3、集成电路U、电源正极和电源负极;/n其中,所述电阻R13的一端分别与所述电感线圈L3的一端、所述LED第二引脚及所述二极管D11的负极连接,所述二极管D11的正极分别与所述LED第一引脚、所述电阻R24的一端及所述电容C8的一端连接,所述电容C8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LED第三引脚和所述二极管D12的正极连接,所述二极管D12的正极与所述LED第三引脚连接,所述二极管D12的负极分别与所述LED第四引脚和所述电容C7的一端连接,所述电容C7的另一端接地;/n所述电阻R24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晶体管Q4的基极和所述电阻R23的一端连接,所述晶体管Q4的集电极与所述电阻R19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19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电阻R25的一端和所述电阻R21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25的另一端与所述电源正极连接,所述晶体管Q4的发射极与所述二极管D7的正极连接,所述二极管D7的负极分别与所述电容EC5的正极、所述稳压二极管ZD7的负极、所述集成电路U第13引脚、所述集成电路U第15引脚及所述电源正极连接,所述电容EC5的负极分别与所述稳压二极管ZD7的正极和所述集成电路U第12引脚连接并接地;/n所述电阻R23的另一端与所述晶体管Q3的集电极连接,所述晶体管Q3的发射极分别与所述电阻R16的一端、所述电容EC3的负极、所述二极管D13的正极及所述电感线圈L3连接并接地,所述晶体管Q3的基极分别与所述二极管D5的负极、所述电阻R16的另一端及所述电阻R14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14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二极管D10的正极、所述电容EC3的正极及所述二极管D8的负极连接,所述二极管D10的正极与所述电源正极连接,所述二极管D8的正极与所述二极管D13的负极连接;/n所述电阻R21的另一端与所述晶体管Q5的一端连接,所述晶体管Q5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二极管D5的正极、所述集成电路U的第10引脚及所述电阻R5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5的另一端接地,所述晶体管Q5的控制极分别与所述电容EC2的正极和所述二极管D14的正极连接,所述电容EC2的负极分别与所述电阻R22的一端、所述电容EC4的负极及所述电阻R15的一端连接并接地,所述二极管D14的负极分别与所述电阻R22的另一端、所述电阻R26的一端、所述电容EC4的正极及所述二极管D9的负极连接,所述电阻R26的另一端与所述发光二极管的正极连接,所述发光二极管的负极接地,所述二极管D9的正极分别与所述电阻R15的另一端及所述电阻R18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18的另一端与所述电感线圈L3的一端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紫外线灯驱动电子镇流器异常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电阻R5、电阻R13、电阻R14、电阻R15、电阻R16、电阻R18、电阻R19、电阻R21、电阻R22、电阻R23、电阻R24、电阻R25、电阻R26、二极管D5、二极管D6、二极管D7、二极管D8、二极管D9、二极管D10、二极管D11、二极管D12、二极管D13、二极管D14、稳压二极管ZD7、LED、发光二极管、晶体管Q3、晶体管Q4、晶体管Q5、电容EC2、电容EC3、电容EC4、电容EC5、电容C6、电容C7、电容C8、电感线圈L3、集成电路U、电源正极和电源负极;
其中,所述电阻R13的一端分别与所述电感线圈L3的一端、所述LED第二引脚及所述二极管D11的负极连接,所述二极管D11的正极分别与所述LED第一引脚、所述电阻R24的一端及所述电容C8的一端连接,所述电容C8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LED第三引脚和所述二极管D12的正极连接,所述二极管D12的正极与所述LED第三引脚连接,所述二极管D12的负极分别与所述LED第四引脚和所述电容C7的一端连接,所述电容C7的另一端接地;
所述电阻R24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晶体管Q4的基极和所述电阻R23的一端连接,所述晶体管Q4的集电极与所述电阻R19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19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电阻R25的一端和所述电阻R21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25的另一端与所述电源正极连接,所述晶体管Q4的发射极与所述二极管D7的正极连接,所述二极管D7的负极分别与所述电容EC5的正极、所述稳压二极管ZD7的负极、所述集成电路U第13引脚、所述集成电路U第15引脚及所述电源正极连接,所述电容EC5的负极分别与所述稳压二极管ZD7的正极和所述集成电路U第12引脚连接并接地;
所述电阻R23的另一端与所述晶体管Q3的集电极连接,所述晶体管Q3的发射极分别与所述电阻R16的一端、所述电容EC3的负极、所述二极管D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袁成毅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粤嘉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