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终端保护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074649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29 06: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移动终端保护套,包括本体和防护板,所述本体包括边框和背板,所述边框设于所述背板的周缘处,所述边框与所述背板一起围成容纳腔,所述背板包括内侧面和外侧面,所述背板上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对应移动终端的摄像头区域而设置,所述防护板连接于所述背板的所述外侧面上,所述防护板上开设有穿孔,所述防护板遮盖所述通孔,且所述穿孔对应所述通孔而设。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移动终端保护套,通过在对应摄像头和闪光灯的位置附近设置防护板,只在对应摄像头和闪光灯的位置开设穿孔,可更好地保护移动终端的摄像头,即使在移动终端具有两个甚至多个摄像头时仍能充分保护好摄像头,避免损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移动终端保护套
本技术移动终端
,特别是涉及一种移动终端保护套。
技术介绍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智能手机、平板等各种移动终端基本已经成为每个人的生活必须品。为了保护移动终端的外壳,人们通常会在移动终端外套一个保护套。而保护套为了不影响摄像头的拍摄,通常会在对应移动终端的摄像头和闪光灯的位置开一个孔,将摄像头和闪光灯露出。然而,随着人们拍摄需求越来越大,目前的手机等移动终端已经出现双摄、三摄、甚至是四摄镜头,也就是说镜头模组越来越大,镜片面积也越来越大,保护套上对应摄像头和闪光灯开设的孔也就更大,这样会导致镜头模组摔坏的风险大大增加。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更好地保护移动终端的镜头模组的移动终端保护套。本技术提供一种移动终端保护套,包括本体和防护板,所述本体包括边框和背板,所述边框设于所述背板的周缘处,所述边框与所述背板一起围成容纳腔,所述背板包括内侧面和外侧面,所述背板上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对应移动终端的摄像头区域而设置,所述防护板连接于所述背板的所述外侧面上,所述防护板上开设有穿孔,所述防护板遮盖所述通孔,且所述穿孔对应所述通孔而设。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背板包括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防护板的两端分别靠近所述背板的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背板的所述外侧面上开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与所述通孔连通,所述防护板至少部分容纳于所述第一凹槽内。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防护板部分容纳于所述第一凹槽内,所述防护板的外表面高于所述背板的所述外侧面;或者,所述防护板全部容纳于所述第一凹槽内,所述防护板的外表面低于或平齐于所述背板的所述外侧面。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凹槽的底部还开设有第二凹槽,所述防护板和所述背板通过黏胶粘接,所述第二凹槽用于容纳所述黏胶。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背板的所述内侧面的所述通孔边缘处开设有凹陷部,所述通孔设在所述凹陷部的底部且与所述凹陷部连通。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本体的所述背板的硬度大于或等于所述边框的硬度。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背板包括基体和附着部,所述附着部设于所述基体上,且所述附着部位于所述外侧面的一侧,所述基体位于所述内侧面的一侧。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防护板朝向所述背板的一侧设有有色层。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防护板朝向所述背板的一侧设有防爆膜。本技术的移动终端保护套,通过在对应摄像头和闪光灯的位置附近设置防护板,只在对应摄像头和闪光灯的位置开设穿孔,可更好地保护移动终端的摄像头,即使在移动终端具有两个甚至多个摄像头时仍能充分保护好摄像头,避免损坏。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移动终端保护套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移动终端保护套的立体组装图。图3为图1所示移动终端保护套的后视图。图4图3中沿A-A处的剖视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第二实施例的移动终端保护套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6为图5所示移动终端保护套的立体组装图。图7为图5所示移动终端保护套的前视图。图8为图5所示移动终端保护套的后视图。图9为图8中沿B-B处的剖视示意图。图10为图8中沿C-C处的一实施例剖视示意图。图11为图8中沿C-C处的另一实施例剖视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更进一步阐述本技术为达成预定技术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方式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请参图1至图4,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移动终端保护套包括本体10和防护板12,本体10包括边框102和背板104,边框102设于背板104的周缘处,边框102与背板104一起围成一个用于容纳手机等移动终端的容纳腔。背板104包括内侧面105和外侧面106。防护板12连接于背板104的外侧面106上,防护板12上开设有穿孔122。具体地,穿孔122包括相机孔和闪光灯孔,相机孔和闪光灯孔分别用于对应移动终端的摄像头和闪光灯而设。具体地,防护板12可为强度大于本体10的板材,更具体地,防护板12的材料可为玻璃板、PC硬胶板或亚克力板。可以理解,穿孔122的数量可为一个、两个或两个以上,一般闪光灯孔为一个,相机孔的数量具体可根据移动终端的摄像头数量而设。本技术的移动终端保护套,通过在对应摄像头和闪光灯的位置附近设置防护板,只在对应摄像头和闪光灯的位置开设穿孔,可更好地保护移动终端的摄像头,即使在移动终端具有两个甚至多个摄像头时仍能充分保护好摄像头,避免损坏。本实施例中,边框102为曲面,以便更好地与移动终端的侧面贴合。当然,边框102也可为平直板。本实施例中,本体10的材料可为软胶材料,具体地,本体10的材料可为硅胶、PVC、TPU、PU等软性材质。可以理解,本体10的材料也可为PC或金属等硬质材料,在此不做限制。具体在本实施例中,本体10的背板104的硬度大于边框102的硬度,较硬的背板104可保证移动终端保护套的强度,较软的边框102可方便将移动终端装入移动终端保护套,具体地,背板104可由硬度较大的PC材料制成,边框102可由硬度较小的TPU或硅胶等材料制成。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背板104的硬度也可等于边框102的硬度,例如,背板104和边框102均为TPU等软性材质。本实施例中,背板104上开设有通孔108,通孔108对应移动终端的摄像头区域而设置,防护板12遮盖通孔108,且穿孔122对应通孔108而设。具体地,通孔108的两相对侧边为平行直线形,连接两直线形相对侧边的两相对侧边为圆弧形。本实施例中,背板104包括在移动终端保护套的长度方向上相对的第一端109和第二端110。本实施例中,防护板12的两端分别靠近背板104的第一端109和第二端110,也就是说,防护板12为长条状,分别延伸至移动终端的两端。具体地,通孔108靠近背板104的第一端109而设。将防护板12设置为长条状,既能保护移动终端的摄像头,又能增加移动终端保护套的整体强度,而且还能起到装饰效果。具体地,防护板12可为矩形,防护板12的宽度与通孔108的宽度基本相当。本实施例中,防护板12朝向背板104的一侧设有有色层。通过设置有色层,可确保拍照时不会出现折射反光而影响拍摄效果。防护板12朝向背板104的一侧还可设置防爆膜,以避免防护板12意外摔碎。本实施例中,防护板12可通过粘接的方式固定于背板104。可以理解,防护板12也可通过卡扣连接方式固定于背板104,或者将防护板12预先设于模具内,再通过注塑成型方式形成背板104,从而将防护板12固定于背板104。如图5和图10所示,为本技术第二实施例的移动终端保护套,其结构与第一实施例的移动终端保护套结构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背板104的外侧面106上开设有第一凹槽112,第一凹槽112与通孔108连通。防护板12至少部分容纳于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移动终端保护套,其特征在于,包括本体(10)和防护板(12),所述本体(10)包括边框(102)和背板(104),所述边框(102)设于所述背板(104)的周缘处,所述边框(102)与所述背板(104)一起围成容纳腔,所述背板(104)包括内侧面(105)和外侧面(106),所述背板(104)上开设有通孔(108),所述通孔(108)对应移动终端的摄像头区域而设置,所述防护板(12)连接于所述背板(104)的所述外侧面(106)上,所述防护板(12)上开设有穿孔(122),所述防护板(12)遮盖所述通孔(108),且所述穿孔(122)对应所述通孔(108)而设。/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移动终端保护套,其特征在于,包括本体(10)和防护板(12),所述本体(10)包括边框(102)和背板(104),所述边框(102)设于所述背板(104)的周缘处,所述边框(102)与所述背板(104)一起围成容纳腔,所述背板(104)包括内侧面(105)和外侧面(106),所述背板(104)上开设有通孔(108),所述通孔(108)对应移动终端的摄像头区域而设置,所述防护板(12)连接于所述背板(104)的所述外侧面(106)上,所述防护板(12)上开设有穿孔(122),所述防护板(12)遮盖所述通孔(108),且所述穿孔(122)对应所述通孔(108)而设。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保护套,其特征在于,所述背板(104)包括相对的第一端(109)和第二端(110),所述防护板(12)的两端分别靠近所述背板(104)的所述第一端(109)和所述第二端(110)。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保护套,其特征在于,所述背板(104)的所述外侧面(106)上开设有第一凹槽(112),所述第一凹槽(112)与所述通孔(108)连通,所述防护板(12)至少部分容纳于所述第一凹槽(112)内。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移动终端保护套,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板(12)部分容纳于所述第一凹槽(112)内,所述防护板(12)的外表面高于所述背板(104)的所述外侧面(10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少康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蓝禾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