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抑制瞬间电流的负离子发生器的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074340 阅读:7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29 06: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抑制瞬间电流的负离子发生器的电路,包括直流电供电端、负反馈震荡放大模块,二倍压模块与负离子发生仓;所述负反馈震荡放大模块耦接于直流电供电端,用于放大电压;二倍压模块分别耦接于负反馈震荡放大模块和负离子发生仓,用于输出两倍负反馈震荡放大模块放大后的电压;其中,所述负反馈震荡放大模块包括初级负反馈绕组与初级主绕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负离子发生电路可以直接接入市电供电,同时具有抑制瞬间电流的功能,实现保护电路的电气效率,电子元器件选型更加容易,使得电路更加稳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抑制瞬间电流的负离子发生器的电路
本技术涉及负离子发生器
,具体涉及一种抑制瞬间电流的负离子发生器的电路。
技术介绍
负离子发生器是一种生成空气负离子的装置,该装置将输入的直流或交流电经EMI处理电路及雷击保护电路处理后,通过脉冲式电路,过压限流;高低压隔离等线路升为交流高压,然后通过特殊等级电子材料整流滤波后得到纯净的直流负高压,将直流负高压连接到金属或碳元素制作的释放尖端,利用尖端直流高压产生高电晕,高速地放出大量的电子(e-),而电子无法长久存在于空气中(存在的电子寿命只有nS级),立刻会被空气中的氧分子(O2)捕捉,从而生成空气负离子。实验研究表明:生态级小粒径负氧离子更易透过人体血脑屏障,起到医疗保健的作用。目前市面上负离子发生器大多采用直流电供电,但是根据电解电容固有的特性可知,电解电容在上电瞬间等于瞬间短路,此时会产生很大的浪涌电流(可达100A),会造成过流保护装置误动作,给使用者带来了严重的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旨在提供一种交流供电的负离子发生器电路。为了实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抑制瞬间电流的负离子发生器的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直流电供电端、负反馈震荡放大模块,二倍压模块与负离子发生仓;所述负反馈震荡放大模块耦接于直流电供电端,用于放大电压;二倍压模块分别耦接于负反馈震荡放大模块和负离子发生仓,用于输出两倍负反馈震荡放大模块放大后的电压;其中,所述负反馈震荡放大模块包括初级负反馈绕组与初级主绕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抑制瞬间电流的负离子发生器的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直流电供电端、负反馈震荡放大模块,二倍压模块与负离子发生仓;所述负反馈震荡放大模块耦接于直流电供电端,用于放大电压;二倍压模块分别耦接于负反馈震荡放大模块和负离子发生仓,用于输出两倍负反馈震荡放大模块放大后的电压;其中,所述负反馈震荡放大模块包括初级负反馈绕组与初级主绕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抑制瞬间电流的负离子发生器的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初级负反馈绕组与初级主绕组包括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3)、第三电阻(R4)、第一电容(C3)、第二电容(C4)、第一三极管(Q1)、升压变压器(T1);所述直流电供电端和第三电容(C2)耦接,所述升压变压器(T1)的初级负反馈绕组与初级主绕组连接在A直流电供电端与第三电容(C2)耦接的节点上,升压变压器(T1)的初级反馈绕组耦接于第二电阻(R3)的一端,第二电阻(R3)的另一端耦接于第三电阻(R4),第三电阻(R4)的另一端耦接于第一三极管(Q1)的基极上,第一电阻(R1)的一端耦接于初级负反馈绕组与初级主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明金
申请(专利权)人:超准电子广州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