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带回流通道的超导电缆
本技术涉及电缆结构
,特别是涉及一种带回流通道的超导电缆。
技术介绍
现有的超导电缆一般采用流动液氮作为冷却介质,超导电缆包括由内向外依次设置的内支撑管、导体层、屏蔽层、绝热层和外护层;内支撑管为中空结构,屏蔽层与绝热层之间的间隔供冷却介质通过,冷却介质进入内支撑管,通入水箱后,再通过屏蔽层与绝热层之间的间隔回流,以使得到冷却介质形成循环,由于冷却介质进入内支撑管后会吸收热量,而冷却介质通过屏蔽层与绝热层之间的间隔回流时,冷却介质所吸收的热量会传导到超导电缆的屏蔽层的端部,为了使超导电缆的大部分区域能够均匀地降温,超导电缆的外部需要外置冷媒回流通道道,这就增加了电缆系统占用的空间;而冷却介质所吸收的热量传导到超导电缆的端部也增加了超导电缆的漏热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带回流通道的超导电缆。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带回流通道的超导电缆,包括:内向外依次设置的内支撑管、导体层、屏蔽层和外护层,所述内支撑管为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带回流通道的超导电缆,包括:由内向外依次设置的内支撑管(100)、导体层(200)、屏蔽层(300)和外护层(400),所述内支撑管(100)为中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屏蔽层(300)与所述外护层(400)之间设有两个绝热层,两个所述绝热层分别为内绝热层(500)和外绝热层(600),所述内绝热层(500)与所述外绝热层(600)之间设置有间隔。/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回流通道的超导电缆,包括:由内向外依次设置的内支撑管(100)、导体层(200)、屏蔽层(300)和外护层(400),所述内支撑管(100)为中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屏蔽层(300)与所述外护层(400)之间设有两个绝热层,两个所述绝热层分别为内绝热层(500)和外绝热层(600),所述内绝热层(500)与所述外绝热层(600)之间设置有间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回流通道的超导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绝热层(500)和所述外绝热层(600)均为真空管件,所述真空管件包括内管部(510、610)和套设在所述内管部(510、610)外部的外管部(520、620),所述内管部(510、610)与所述外管部(520、620)之间抽真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带回流通道的超导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真空管件的内管部(510、610)的外壁和所述真空管件的外管部(520、620)的内壁上包覆有防辐射膜,...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云武,黄逸佳,陈志越,宗曦华,张喜泽,魏士政,喻志广,张智勇,张大义,王天龙,田祥,陆小虹,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电缆研究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