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刘奕辰专利>正文

一种陪婴儿睡觉的警醒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071083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29 06: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陪婴儿睡觉的警醒带,涉及母婴用品技术领域,其包括通过连接绳连接的婴儿端踝带和监护端腕带,婴儿端踝带上固定有铃铛,监护端腕带包括弧形片,弧形片的两端分别固定有弹力粘扣带,弧形片的外圆柱面上设置有凹槽,凹槽中通过弹簧连接有弧形钝针,弧形钝针固定连接于连接绳上,凹槽的底面上设置有供弧形钝针在连接绳的牵拉作用下穿过的通孔。脚部的移动通过连接绳拉动弧形钝针穿过通孔刺激大人的皮肤使大人惊醒,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熟睡中的大人不能及时发现睡醒的婴儿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陪婴儿睡觉的警醒带
本技术涉及母婴用品
,特别是涉及一种陪婴儿睡觉的警醒带。
技术介绍
由于婴儿需要的睡眠时间较多,通常会隔三四个小时就会睡一次,睡两三个小时又会醒一次,婴儿的生物钟无法像大人一样整晚都处在睡眠状态。婴儿一般会在三个月以后就会翻身,在夜晚,有些婴儿,在醒来后不哭不闹,会自己在床上玩或者翻来翻去,熟睡中的大人如果不能及时发现醒了的婴儿,导致婴儿很容易自己翻身,蹬掉被子,导致着凉,甚至会掉落到床下摔伤,或者在冰冷的地面上爬来爬去造成感冒发烧。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陪婴儿睡觉的警醒带,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熟睡中的大人不能及时发现睡醒的婴儿的问题。为了达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提供一种陪婴儿睡觉的警醒带,其包括通过连接绳连接的婴儿端踝带和监护端腕带,婴儿端踝带上固定有铃铛,婴儿端踝带用于缠绕在婴儿的脚踝处,婴儿的脚一动会带动铃铛响,铃铛的响声能够吵醒大人,以便于大人及时照顾婴儿。监护端腕带包括弧形片,弧形片的两端分别固定有弹力粘扣带,弧形片的外圆柱面上设置有凹槽,凹槽中通过弹簧连接有弧形钝针,弧形钝针固定连接于连接绳上,凹槽的底面上设置有供弧形钝针在连接绳的牵拉作用下穿过的通孔。通过弧形片两端的弹力粘扣带相互粘扣能够将监护端腕带固定到大人的手腕处。进一步地,凹槽与通孔之间通过导向面圆滑连接,弧形钝针远离弹簧的一端抵接于导向面上。通过导向面的导向作用,便于在连接绳的牵拉作用下,将弧形钝针的针端导引到通孔中,来刺激大人的皮肤,并且在失去连接绳的牵拉后,弧形钝针又能够在弹簧的弹力作用下沿着导向面回到初始位置。进一步地,弧形钝针远离弹簧的一端转动连接有滚轮。通过滚轮将弧形钝针与凹槽底面之间接触的静摩擦转化为滚动摩擦,能够降低弧形钝针受到的摩擦力,使得婴儿的动作幅度无需太大即可将弧形钝针引入通孔中刺激大人的皮肤。进一步地,弧形钝针的顶部固定设置有凸耳,凸耳上贯穿设置有与连接绳连接的系扣孔。进一步地,弧形片外裹附有纱布层。通过透气的纱布层,能够提高使用者的舒适性。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在婴儿睡着后,将婴儿端踝带套接在婴儿的脚踝处,婴儿醒后,如果他翻身其脚部一定会有较大幅度的移动,脚部的移动会带动铃铛摇晃而产生响声,脚部的移动还会通过连接绳拉动弧形钝针穿过通孔刺激大人的皮肤,通过铃声和弧形钝针的刺激的双重作用使大人惊醒,能够及时照顾在夜晚醒来的婴儿,防止婴儿摔下床影响健康。弧形钝针上的针尖端经过钝化,避免刺伤大人,通过控制针尖端的钝化程度,能够控制弧形钝针对大人皮肤的刺激程度,如果大人感觉到弧形钝针扎得太疼,可通过砂纸进行打磨来增加钝化程度。弧形钝针与弧形片通过弹簧连接,在连接绳上的牵引力消失后,弧形钝针能够自动回到初始位置而位于弧形片内部,避免弧形钝针一直在弧形片外部刺激大人的皮肤造成不舒服的感觉。附图说明图1为陪婴儿睡觉的警醒带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处的放大图。其中,1、婴儿端踝带;11、铃铛;2、监护端腕带;21、弧形片;211、凹槽;212、通孔;213、导向面;22、弹力粘扣带;23、弧形钝针;231、滚轮;232、凸耳;24、弹簧;3、连接绳。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描述,以便于本
的技术人员理解本技术,但应该清楚,本技术不限于具体实施方式的范围,对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只要各种变化在所附的权利要求限定和确定的本技术的精神和范围内,这些变化是显而易见的,一切利用本技术构思的专利技术创造均在保护之列。如图1和图2所示,该陪婴儿睡觉的警醒带包括通过连接绳3连接的婴儿端踝带1和监护端腕带2。婴儿端踝带1中间与婴儿皮肤接触部分由两层棉纱纺织布组成,靠近脚踝内侧的棉纱为蜂窝式透气层棉纱,中间设置有透气孔,与外层棉纱通过包边包裹而成;婴儿端踝带1的两个端部固定有弹力带,一端弹力带的外侧固定粘扣带的刺毛部,另一端弹力带的内侧固定粘扣带的纤维部,通过刺毛部与纤维部的粘扣来达到固定的目的,且可重复拆开和粘扣,使用方便、快捷,通过增加粘扣带在沿婴儿端踝带1长度方向的设置范围,还能增加婴儿端踝带1的长度调节范围,以适应不同踝关节粗细的婴儿。婴儿端踝带1的外侧固定有铃铛11。监护端腕带2包括弧形片21,弧形片21的材质为塑料,其弧度不超过整圆的二分之一,弧形片21的设置主要要上为了便于安装弧形钝针。由于塑料的塑性较好,弧形片21的两端能够在一定范围内变形。弧形片21的两端分别固定有弹力粘扣带22,弹力粘扣带22即将粘扣带固定到弹力带上的形式,即在弧形片21的两端固定弹力带,一端弹力带的外侧固定粘扣带的刺毛部,另一端弹力带的内侧固定粘扣带的纤维部,通过刺毛部与纤维部的粘扣来连接固定。弧形片21的外圆柱面上设置有凹槽211,凹槽211沿弧形片的外圆柱面等深度分布。凹槽211的一个侧面固定连接弹簧24的一端,弹簧24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弧形钝针23的非针端。弹簧24为拉簧,其端部分别与凹槽211的侧面以及与弧形钝针23的端部通过粘粘剂粘接。弧形钝针23在长度方向上为弧形,使其针端产生弯曲而与凹槽211的底面接触,弧形钝针23的针端经过打磨钝化,针端的直径大于1毫米,能够防止刺伤使用者,仅仅用于刺激使用者的皮肤,使使用者产生痛觉。弧形钝针23的顶部固定设置有凸耳232,凸耳232上贯穿设置有与连接绳3连接的系扣孔。弧形钝针23固定连接于连接绳3上,凹槽211的底面上设置有供弧形钝针23在连接绳3的牵拉作用下穿过的通孔212,凹槽211的底面与通孔212之间通过导向面213圆滑连接,弧形钝针23的针端抵接于导向面213上。弧形钝针23在靠近针端处转动连接有滚轮231。弧形片21外裹附有纱布层,纱布层能够包裹凹槽211,防止弧形钝针23落出,纱布层在通孔212处预留用孔洞,便于弧形钝针23滑出。使用时,在婴儿睡着后,将婴儿端踝带1套接在婴儿的脚踝处,婴儿醒后,如果他翻身其脚部一定会有较大幅度的移动,脚部的移动会带动铃铛11摇晃而产生响声,脚部的移动还会通过连接绳3拉动弧形钝针23穿过通孔212刺激大人的皮肤,通过铃声和弧形钝针23刺激的双重作用使大人惊醒,能够及时照顾在夜晚醒来的婴儿,防止婴儿摔下床。在连接绳上的牵引力消失后,弧形钝针23能够自动回到初始位置而位于弧形片21内部,等待下一次使用。婴儿醒着过程中,将本警醒带取下,只有在婴儿睡着后才使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陪婴儿睡觉的警醒带,其特征在于,包括通过连接绳(3)连接的婴儿端踝带(1)和监护端腕带(2),/n所述婴儿端踝带(1)上固定有铃铛(11);/n所述监护端腕带(2)包括弧形片(21),所述弧形片(21)的两端分别固定有弹力粘扣带(22),所述弧形片(21)的外圆柱面上设置有凹槽(211),所述凹槽(211)中通过弹簧(24)连接有弧形钝针(23),所述弧形钝针(23)固定连接于所述连接绳(3)上,所述凹槽(211)的底面上设置有供所述弧形钝针(23)在所述连接绳(3)的牵拉作用下穿过的通孔(212)。/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陪婴儿睡觉的警醒带,其特征在于,包括通过连接绳(3)连接的婴儿端踝带(1)和监护端腕带(2),
所述婴儿端踝带(1)上固定有铃铛(11);
所述监护端腕带(2)包括弧形片(21),所述弧形片(21)的两端分别固定有弹力粘扣带(22),所述弧形片(21)的外圆柱面上设置有凹槽(211),所述凹槽(211)中通过弹簧(24)连接有弧形钝针(23),所述弧形钝针(23)固定连接于所述连接绳(3)上,所述凹槽(211)的底面上设置有供所述弧形钝针(23)在所述连接绳(3)的牵拉作用下穿过的通孔(2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陪婴儿睡觉的警醒带,其特征在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奕辰毛睿
申请(专利权)人:刘奕辰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