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框透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070187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29 06:01
带框透镜具备透镜和保持框。透镜具备分别包含光学功能面的上表面以及下表面。保持框以覆盖透镜的下部的侧面的方式与透镜形成为一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带框透镜
本技术涉及带保持框的透镜(以下记为“带框透镜”)。
技术介绍
在以往的透镜制造方法中,将作为透镜原材料的坯料配置在主体模具内,并利用上模和下模从上下方向加压,由此来形成具备与上模和下模的形状对应的光学功能面的透镜。坯料例如具有棱柱形状,且以使得坯料的底面的中心位置与下模的成型面的中心位置一致的方式配置在主体模具内。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3-206144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5-294645号公报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2-006189号公报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平3-265529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所要解决的课题然而,坯料以与主体模具的内表面之间具有间隙的方式配置,因此,存在在将坯料配置在主体模具内后坯料的中心位置从下模的中心预定位置偏移的情况。若在这样的状态下进行成型,则形成为相对于设计形状而具有偏斜的形状的透镜、并且存在因在主体模具内坯料不均等地配置而导致产生收缩的问题。另一方面,在专利文献1~4所记载的制造方法中,在坯料与主体模具的内表面之间配置构成镜筒或者保持器的材料,并与坯料一起一体成型,由此来制造镜筒或者保持器与透镜成为一体的光学部件。由此,无需接触透镜就能够对光学部件进行处理,因此能够减小针对此后的组装等工序的负担。然而,以这种方式制造的光学部件的透镜侧面由镜筒或保持器覆盖,因此存在在成型后的组装中难以确保找位的精度的情况。因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抑制主体模具内的透镜原材料的位置偏移,由此能够制造没有偏斜的所期望的形状的透镜的带框透镜的制造方法。并且,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进行以透明的透镜的外表面为基准的找位,由此能够确保高组装精度的带框透镜以及带框透镜的制造方法。此外,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处理容易、且能够进行以外表面为基准的找位,从而能够确保高组装精度的带框透镜。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带框透镜具有:透镜,具备分别包含光学功能面的上表面以及下表面;以及保持框,以覆盖透镜的下部的侧面的方式与透镜形成为一体,上述下表面包含朝下侧突出且成为光学功能面的凸面,上述凸面位于比上述保持框靠下侧的位置。也可以形成为,上述透镜具有矩形状的平面形状。也可以形成为,上述下表面中的未形成上述光学功能面的区域的至少一部分由上述保持框覆盖。也可以形成为,上述保持框由金属形成。也可以形成为,上述透镜的侧面中的上部未被上述保持框覆盖而露出。根据本技术的另一个方面,带框透镜,具有:透镜,具备第一面和朝向与上述第一面相反的方向的第二面,上述第一面和上述第二面分别包含第一光学功能面、第二光学功能面,上述第二面的一部分突出,构成形成有上述第二光学功能面的突出部;以及框,以包围上述突出部并与上述突出部紧贴的方式与上述透镜形成为一体,上述第二光学功能面位于比上述框靠下侧的位置。也可以形成为,上述透镜还具备从上述第一面朝上述第二面侧延伸的侧面,上述框的外侧面与上述透镜的上述侧面共面。技术效果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能够抑制主体模具内的透镜原材料的位置偏移,由此能够制造没有偏斜的所期望的形状的透镜。此外,能够进行以透明的透镜的外表面为基准的找位,并且带框透镜的处理容易,因此能够确保高组装精度。附图说明图1A是本技术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带框透镜的俯视图。图1B是本技术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带框透镜的主视图。图1C是本技术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带框透镜的仰视图。图2是在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的制造方法中使用的模具的剖视图,是示出加压成型前的状态的图。图3A是带框透镜的保持框的剖视图。图3B是带框透镜的保持框的俯视图。图4是在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的制造方法中使用的模具的剖视图,是示出加压成型后的状态的图。图5A是变形例所涉及的带框透镜的俯视图。图5B是变形例所涉及的带框透镜的主视图。图5C是变形例所涉及的带框透镜的仰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带框透镜、以及带框透镜的制造方法进行详细说明。图1A、1B以及1C分别是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带框透镜L10的俯视图、主视图以及仰视图。在各图中,作为基准坐标系示出了X-Y-Z坐标系。Z轴表示上下方向、即光轴方向,X-Y面是与Z轴正交的面。在以下的说明中,有时将沿着Z轴观察的状态称为俯视。此处,如图1A以及1C所示,关于带框透镜L10的外形,俯视为正方形状。并且,带框透镜L10的后视图以及左右的侧视图中的形状与图1B的主视图中的形状相同。参照图1A至1C,带框透镜L10形成为平面形状为正方形的大致棱柱形状,具备透镜10和保持框20。透镜10具备上表面13(第一面)、下表面14(第二面)以及侧面15。上表面13包含朝上侧突出且成为光学功能面的第一凸面11。下表面14包含朝下侧突出且成为光学功能面的第二凸面12。在侧面15朝内侧设置有阶梯差,形成有从上表面13朝下侧延伸的上部侧面15a、和从下表面14朝上侧延伸且相对于上部侧面15a而朝内侧偏置的下部侧面15b。即、下表面14中的沿着四边的周边区域朝向上侧带有阶梯差,形成有:形成有第二凸面12的内侧下表面14a;以及包围内侧下表面14a且相对于内侧下表面14a而朝上侧偏置的外侧下表面14b。即、下表面14的一部分朝下侧突出,其端面形成构成内侧下表面14a的突出部10p。保持框20以包围该突出部10p并与该突出部10p紧贴的方式与透镜10的下端部形成为一体。带框透镜L10的平面形状也可以是正方形以外的矩形状。参照图1A,第一凸面11俯视观察与上表面13中心一致。同样,参照图1C,俯视观察,第二凸面12与下表面14中心一致。此处,第一以及第二凸面11、12的形状、/配置、数量能够根据透镜10的规格任意设定,第一以及第二凸面11、12可以是球面、非球面的任一个。并且,代替第一以及第二凸面11、12,也可以使用其他形状的面例如凹面。此外,上表面13和下表面14的一方可以不设置凸面。参照图1B以及1C,透镜10的侧面15中的下部侧面15b由保持框20覆盖,保持框20与透镜10的侧面15形成为一体。保持框20呈具有沿着Z轴贯通形成的开口24的中空的框形状(参照图3A以及3B)。俯视观察,保持框20具有正方形的外形,外形形状与透镜10的外形形状一致。即、如图1B所示,在带框透镜L10的前后左右的各侧中,透镜10的上部侧面15a与保持框20的外侧面21共面即形成同一平面。并且,如图1C所示,俯视观察,保持框20的内侧面23形成为与外侧面21同心状的正方形,形成开口24。俯视观察,开口24相对于透镜10的第一以及第二凸面11、12而中心位置相同。另一方面,透镜10的侧面15中的上部侧面15a未被保持框20覆盖。因此,成为透镜10的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带框透镜,其特征在于,具有:/n透镜,具备分别包含光学功能面的上表面以及下表面;以及/n保持框,以覆盖上述透镜的下部的侧面的方式与上述透镜形成为一体,/n上述下表面包含朝下侧突出且成为光学功能面的凸面,/n上述凸面位于比上述保持框靠下侧的位置。/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70216 JP 2017-0266501.一种带框透镜,其特征在于,具有:
透镜,具备分别包含光学功能面的上表面以及下表面;以及
保持框,以覆盖上述透镜的下部的侧面的方式与上述透镜形成为一体,
上述下表面包含朝下侧突出且成为光学功能面的凸面,
上述凸面位于比上述保持框靠下侧的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框透镜,其特征在于,
上述透镜具有矩形状的平面形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框透镜,其特征在于,
上述下表面中的未形成上述光学功能面的区域的至少一部分由上述保持框覆盖。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带框透镜,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难波裕德菊池俊宏今井秀行龟田博史
申请(专利权)人:阿尔卑斯阿尔派株式会社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