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T光感测试治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069889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29 06: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ICT光感测试治具,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上方设置有下护板,所述底座的四个拐角处位于下护板的两侧设置有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二连接杆的上方固定安装有上针板,所述上针板的上方设置有第一连接杆,且第一连接杆的上方固定安装有天板,所述天板的中间设置有下压块,所述下压块的下端贯穿上针板与上护板相固定,所述底座的上表面位于上护板的下方相对应处设置有下护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的ICT光感测试治具,通过卡紧装置对上护板和下护板进行相互固定卡合,并且通过导向装置提高探针的检测位置的准确性,方便对不同电路板就进行检测,并且可以避免检测探针发生损坏,更换时电路板检测时只需改变检测探针的数量和位置即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ICT光感测试治具
本技术涉及治具领域,特别涉及ICT光感测试治具。
技术介绍
治具是一个木工、铁工、钳工、机械、电控以及其他一些手工艺品的大类工具,主要是作为协助控制位置或动作的一种工具,治具可以分为工艺装配类治具、项目测试类治具和线路板测试类治具三类,ICT测试治具是在线检测、测试治具,是对在线元器件的电性能及电气连接进行测试来检查生产制造缺陷及元器件不良的一种标准测试设备。但是现有的治具在使用时探针与被检测的电路板上的检测部位检测时容易发生异常,由于需要对不同的电路板进行检测需要更换检测探针,比较麻烦,还有上护板和下护之间相合并时,存在合并不准准确,合并不牢的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ICT光感测试治具,可以有效解决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ICT光感测试治具,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上方设置有下护板,所述底座的四个拐角处位于下护板的两侧设置有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二连接杆的上方固定安装有上针板,所述上针板的上方设置有第一连接杆,且第一连接杆的上方固定安装有天板,所述天板的中间设置有下压块,所述下压块的下端贯穿上针板与上护板相固定,所述底座的上表面位于上护板的下方相对应处设置有下护板,所述上护板的下表面设置有活动探针,所述上护板和下护板的两侧设置有相互配合的卡紧装置。优选的,所述卡紧装置包括第一固定孔、导向柱、移动孔、楔形块、导向孔、固定腔、第一伸缩弹簧、限位块、移动杆和楔形槽,所述上护板的两侧设置有导向柱和楔形块,所述导向柱上开设有第一固定孔,所述下护板的上表面位于与导向柱、楔形块相对应处开设有导向孔、楔形槽,且导向孔和楔形槽之间开设有固定腔和移动孔,且移动孔内设置有移动杆,所述固定腔的内部位于移动杆上通过螺纹固定安装有限位块,且移动杆上设置有第一伸缩弹簧。优选的,所述活动探针包括固定螺栓、检测探针、移动槽、移动腔、下固定板、第二固定孔、上固定板、第二伸缩弹簧和连接钉,所述上护板的下表面设置有上固定板和下固定板,且下固定板通过螺钉与上固定板相固定,且上固定板和下固定板之间形成移动腔,所述下固定板上开设有第二固定孔,所述第二固定孔的内部设置有检测探针,且检测探针的内部开设有移动槽,所述移动槽内设置有连接钉,且连接钉上设置有第二伸缩弹簧。优选的,所述下护板上设置有放置腔,所述放置腔内设置有固定台。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技术中,设置有卡紧装置,通过卡紧装置对上护板和下护板进行相互固定卡合,并且通过导向装置提高探针的检测位置的准确性,设置有活动探针,方便对不同电路板就进行检测,并且可以避免检测探针发生损坏,更换时电路板检测时只需改变检测探针的数量和位置即可,较为方便。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ICT光感测试治具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ICT光感测试治具的主视图;图3是本技术ICT光感测试治具的卡紧装置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ICT光感测试治具的活动探针示意图。图中:1、天板;2、第一连接杆;3、下压块;4、上针板;5、底座;6、下护板;7、卡紧装置;701、第一固定孔;702、导向柱;703、移动孔;704、楔形块;705、导向孔;706、固定腔;707、第一伸缩弹簧;708、限位块;709、移动杆;710、楔形槽;8、固定台;9、活动探针;901、固定螺栓;902、检测探针;903、移动槽;904、移动腔;905、下固定板;906、第二固定孔;907、上固定板;908、第二伸缩弹簧;909、连接钉;10、放置腔;11、上护板;12、第二连接杆。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技术。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前端”、“后端”、“两端”、“一端”、“另一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有”、“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如图1-4所示,ICT光感测试治具,包括底座5,底座5的上方设置有下护板6,底座5的四个拐角处位于下护板6的两侧设置有第二连接杆12,第二连接杆12的上方固定安装有上针板4,上针板4的上方设置有第一连接杆2,且第一连接杆2的上方固定安装有天板1,天板1的中间设置有下压块3,下压块3的下端贯穿上针板4与上护板11相固定,底座5的上表面位于上护板11的下方相对应处设置有下护板6,上护板11的下表面设置有活动探针9,上护板11和下护板6的两侧设置有相互配合的卡紧装置7;卡紧装置7包括第一固定孔701、导向柱702、移动孔703、楔形块704、导向孔705、固定腔706、第一伸缩弹簧707、限位块708、移动杆709和楔形槽710,上护板11的两侧设置有导向柱702和楔形块704,导向柱702上开设有第一固定孔701,下护板6的上表面位于与导向柱702、楔形块704相对应处开设有导向孔705、楔形槽710,且导向孔705和楔形槽710之间开设有固定腔706和移动孔703,且移动孔703内设置有移动杆709,固定腔706的内部位于移动杆709上通过螺纹固定安装有限位块708,且移动杆709上设置有第一伸缩弹簧707;活动探针9包括固定螺栓901、检测探针902、移动槽903、移动腔904、下固定板905、第二固定孔906、上固定板907、第二伸缩弹簧908和连接钉909,上护板11的下表面设置有上固定板907和下固定板905,且下固定板905通过螺钉与上固定板907相固定,且上固定板907和下固定板905之间形成移动腔904,下固定板905上开设有第二固定孔906,第二固定孔906的内部设置有检测探针902,且检测探针902的内部开设有移动槽903,移动槽903内设置有连接钉909,且连接钉909上设置有第二伸缩弹簧908下护板6上设置有放置腔10,放置腔10内设置有固定台8。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为ICT光感测试治具,检测时,将被检测的电路板放在下护板6的放置腔10中,并通过螺栓与固定台8相固定,然后通过下压驱动机构将下压块3进行下压,此时下压块3带动上护板11向下移动,当下压驱动机构与天板1相接触时,此时下压块3穿过上针板4并移动到与下护板6相贴合时,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ICT光感测试治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5),所述底座(5)的上方设置有下护板(6),所述底座(5)的四个拐角处位于下护板(6)的两侧设置有第二连接杆(12),所述第二连接杆(12)的上方固定安装有上针板(4),所述上针板(4)的上方设置有第一连接杆(2),且第一连接杆(2)的上方固定安装有天板(1),所述天板(1)的中间设置有下压块(3),所述下压块(3)的下端贯穿上针板(4)与上护板(11)相固定,所述底座(5)的上表面位于上护板(11)的下方相对应处设置有下护板(6),所述上护板(11)的下表面设置有活动探针(9),所述上护板(11)和下护板(6)的两侧设置有相互配合的卡紧装置(7)。/n

【技术特征摘要】
1.ICT光感测试治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5),所述底座(5)的上方设置有下护板(6),所述底座(5)的四个拐角处位于下护板(6)的两侧设置有第二连接杆(12),所述第二连接杆(12)的上方固定安装有上针板(4),所述上针板(4)的上方设置有第一连接杆(2),且第一连接杆(2)的上方固定安装有天板(1),所述天板(1)的中间设置有下压块(3),所述下压块(3)的下端贯穿上针板(4)与上护板(11)相固定,所述底座(5)的上表面位于上护板(11)的下方相对应处设置有下护板(6),所述上护板(11)的下表面设置有活动探针(9),所述上护板(11)和下护板(6)的两侧设置有相互配合的卡紧装置(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ICT光感测试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卡紧装置(7)包括第一固定孔(701)、导向柱(702)、移动孔(703)、楔形块(704)、导向孔(705)、固定腔(706)、第一伸缩弹簧(707)、限位块(708)、移动杆(709)和楔形槽(710),所述上护板(11)的两侧设置有导向柱(702)和楔形块(704),所述导向柱(702)上开设有第一固定孔(701),所述下护板(6)的上表面位于与导向柱(702)、楔形块(704)相对应处开设有导向孔(705)、楔形槽(710),且导向孔(7...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詹友飞吴娇齐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朝一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