蓄能空调的蓄能装置及具有其的蓄能空调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066554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29 05: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蓄能空调的蓄能装置及具有其的蓄能空调,所述蓄能装置包括:储存容器,储存容器包括箱体和顶盖,顶盖上设有避让孔,箱体的内壁上设有插入槽;换热模块,换热模块包括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第一换热器具有进口管和出口管,进口管和出口管通过避让孔伸出储存容器;第二换热器内的载冷剂与蓄能介质热交换,第二换热器具有取液管和出液管,取液管和出液管通过避让孔伸出储存容器,所述第一换热器和/或所述第二换热器设有边板,边板插入到插入槽内以定位换热模块;防水密封件,多个管路和避让孔的内壁之间设有防水密封件。由此,插入槽对换热模块进行定位,同时降低蓄能装置的装配难度,便于蓄能装置的生产,提升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蓄能空调的蓄能装置及具有其的蓄能空调
本技术涉及空气调节
,尤其是涉及一种蓄能空调的蓄能装置及具有其的蓄能空调。
技术介绍
冰蓄能空调为一种全新空调形式,关键组件为储存容器,储存容器内部的制冷装置将水相变为冰,达到保存能量的作用。相关技术的储存容器结构复杂,安装不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提出一种蓄能空调的蓄能装置,所述蓄能装置的装配难度低。本技术还提出一种具有上述蓄能装置的蓄能空调。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蓄能空调的蓄能装置,包括:储存容器,所述储存容器包括箱体和顶盖,所述顶盖上设有避让孔,所述箱体内设有蓄能介质,所述箱体的内壁上设有插入槽;换热模块,所述换热模块包括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所述第一换热器设于所述蓄能介质内,所述蓄能介质从所述第一换热器取能并蓄能,所述第一换热器具有进口管和出口管,所述进口管和所述出口管分别通过所述避让孔伸出所述储存容器;所述第二换热器设于所述蓄能介质内,所述第二换热器内的载冷剂与所述蓄能介质热交换,所述第二换热器具有取液管和出液管,所述取液管和所述出液管分别通过所述避让孔伸出所述储存容器,所述第一换热器和/或第二换热器设有边板,所述边板插入到所述插入槽内以定位所述换热模块;防水密封件,所述进口管和所述避让孔的内壁之间、所述出口管和所述避让孔的内壁之间、所述取液管和所述避让孔的内壁之间、所述出液管和所述避让孔的内壁之间分别设有所述防水密封件。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蓄能空调的蓄能装置,在箱体上设置有插入槽,插入槽可以对换热模块起到定位作用,而且插接配合的方式可靠性高,同时还可以降低蓄能装置的装配难度,从而便于蓄能装置的生产,提升生产效率。设置防水密封件可以对进口管、出口管、取液管、出液管起到良好的固定作用,进一步提升换热模块与箱体之间的配合可靠性,同时还可以防止储存容器内的冷量损失,提升蓄能装置的蓄能效率。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箱体的内壁上设有插入凸台,所述插入凸台内设有所述插入槽。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箱体的内底壁内壁上设有支撑部,所述支撑部支撑在换热模块上以使所述换热模块和所述箱体的内底壁之间形成有流通通道。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顶盖上设有支撑在所述换热模块的顶壁上的定位支撑件。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换热器和所述第二换热器的换热管分别穿过所述边板。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箱体的相对侧壁上分别设有止抵凸筋,所述止抵凸筋分别止抵在所述换热模块的相对侧壁上。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箱体包括:外箱,所述外箱的顶部敞开;内箱,所述内箱的顶部敞开且所述内箱设在所述外箱内,所述内箱和所述外箱之间设有周壁保温层,所述内箱内具有蓄能介质,所述顶盖设在所述内箱上用于封闭所述内箱的顶部。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外箱的一部分向内凹入以形成第一凹入部,所述周壁保温层上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入部伸入到所述第一凹槽内。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内箱的一部分向内凹入以形成第二凹入部,所述周壁保温层上设有第一凸起部,所述第一凸起部伸入到所述第二凹入部内。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蓄能装置还包括密封圈,所述密封圈设在所述顶盖和所述内箱的顶壁之间。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顶盖的底壁设有第一放置槽,所述密封圈的至少一部分容纳在所述第一放置槽内,所述顶盖上设有第一卡扣部和第一固定孔,所述第一卡扣部和所述内箱卡扣配合,所述内箱的顶壁上设有与所述第一固定孔正对的第二固定孔,固定连接件穿过所述第一固定孔固定在所述第二固定孔内。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蓄能空调,包括:机壳,所述机壳具有风道;压缩机和第三换热器,所述压缩机和所述第三换热器设在所述机壳内,所述压缩机连接在所述第三换热器与所述第一换热器之间;蓄能装置,所述蓄能装置为上述的蓄能装置;第四换热器和泵液装置,所述泵液装置连接在所述第四换热器和所述第二换热器之间以使所述载冷剂在所述第四换热器和所述第二换热器之间循环,所述第四换热器设在所述风道内。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附图说明本技术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图1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蓄能装置的立体图;图2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蓄能装置的俯视图;图3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蓄能装置的主视图;图4为图3中线A-A处的剖面图;图5为图4中C部分的放大图;图6为图3中线B-B处的剖面图;图7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蓄能装置的分解示意图;图8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蓄能装置的剖面图;图9为图8中D部分的放大图;图10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蓄能空调的原理示意图。附图标记:蓄能空调100、机壳1、第三换热器31、压缩机33、节流元件34、第四换热器41、泵液装置43、取液管433、出液管434、蓄能装置7、储存容器70、外箱7011、第一凹入部70111、内箱7012、第二固定孔70121、第二凹入部70122、支撑部70123、止抵凸筋70124、插入槽70125、周壁保温层7013、第一凹槽70131、第一凸起部70132、顶盖702、定位支撑件7021、第一放置槽7022、第一固定孔7023、避让孔7024、盛放腔室703、顶部保温层707、第一换热器710、进口管7101、出口管7102、边板7103、冷媒管713、第二换热器714、密封圈72、防水密封件73、防脱凸台730、加液管74。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下面参考图1-图10描述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蓄能空调100的蓄能装置7。如图1-图4所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蓄能装置7,包括:储存容器70、换热模块和防水密封件73。其中,储存容器70包括箱体和顶盖702,顶盖702上设置有避让孔7024,箱体内设有蓄能介质,箱体的内壁上设有插入槽70125。换热模块包括第一换热器710和第二换热器714,第一换热器710设于蓄能介质内,蓄能介质从第一换热器710取能并蓄能,第一换热器710具有进口管7101和出口管7102,进口管7101和出口管7102分别通过避让孔7024伸出储存容器70;第二换热器714设于蓄能介质内,第二换热器714内的载冷剂与蓄能介质热交换,第二换热器714具有取液管433和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蓄能空调的蓄能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储存容器,所述储存容器包括箱体和顶盖,所述顶盖上设有避让孔,所述箱体内设有蓄能介质,所述箱体的内壁上设有插入槽;/n换热模块,所述换热模块包括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所述第一换热器设于所述蓄能介质内,所述蓄能介质从所述第一换热器取能并蓄能,所述第一换热器具有进口管和出口管,所述进口管和所述出口管分别通过所述避让孔伸出所述储存容器;/n所述第二换热器设于所述蓄能介质内,所述第二换热器内的载冷剂与所述蓄能介质热交换,所述第二换热器具有取液管和出液管,所述取液管和所述出液管分别通过所述避让孔伸出所述储存容器,所述第一换热器和/或所述第二换热器设有边板,所述边板插入到所述插入槽内以定位所述换热模块;/n防水密封件,所述进口管和所述避让孔的内壁之间、所述出口管和所述避让孔的内壁之间、所述取液管和所述避让孔的内壁之间、所述出液管和所述避让孔的内壁之间分别设有所述防水密封件。/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蓄能空调的蓄能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储存容器,所述储存容器包括箱体和顶盖,所述顶盖上设有避让孔,所述箱体内设有蓄能介质,所述箱体的内壁上设有插入槽;
换热模块,所述换热模块包括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所述第一换热器设于所述蓄能介质内,所述蓄能介质从所述第一换热器取能并蓄能,所述第一换热器具有进口管和出口管,所述进口管和所述出口管分别通过所述避让孔伸出所述储存容器;
所述第二换热器设于所述蓄能介质内,所述第二换热器内的载冷剂与所述蓄能介质热交换,所述第二换热器具有取液管和出液管,所述取液管和所述出液管分别通过所述避让孔伸出所述储存容器,所述第一换热器和/或所述第二换热器设有边板,所述边板插入到所述插入槽内以定位所述换热模块;
防水密封件,所述进口管和所述避让孔的内壁之间、所述出口管和所述避让孔的内壁之间、所述取液管和所述避让孔的内壁之间、所述出液管和所述避让孔的内壁之间分别设有所述防水密封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能空调的蓄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的内壁上设有插入凸台,所述插入凸台内设有所述插入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能空调的蓄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的内底壁上设有支撑部,所述支撑部支撑在所述换热模块上以使所述换热模块和所述箱体的内底壁之间形成流通通道。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能空调的蓄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盖上设有支撑在所述换热模块的顶壁上的定位支撑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能空调的蓄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换热器和所述第二换热器的换热管分别穿过所述边板。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能空调的蓄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的相对侧壁上分别设有止抵凸筋,所述止抵凸筋分别止抵在所述换热模块的相对侧壁上。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鹏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