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合灯具单元及组合灯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065657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29 05: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一种组合灯具单元,该组合灯具单元包括顶部及底部,顶部及底部之间为侧壁,顶部包含相邻间隔设置的第一凸起单元及第一凹槽单元,相对应底部同样包含相邻间隔设置的第二凸起单元及第二凹槽单元,第一凸起单元下方对应位置为第二凹槽单元,第一凹槽单元下方对应位置为第二凸起单元,组合使用时该相邻的组合灯具单元第一凸起单元和第二凹槽单元匹配固定,第一凹槽单元和第二凸起单元匹配固定。利用上述组合灯具单元,可以任意按照需求组合成组合灯具,理论上可以无限延伸幷且在不同方向堆叠,创造出不同长度、高度和宽度的组合灯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组合灯具单元及组合灯具
本技术关于一种灯具,特别是一种组合灯具。
技术介绍
现代的灯具除了要满足照明的需求,也是家居及各场所的重要装饰。以往各种灯具都是以单件的形式出现,市面上未有灯具是可以单独使用,也能配合其他相同的灯具以层叠方式堆迭组成。另一方面,传统的灯饰除了是以单件的形式出现,其光源也比较单一,用户自己不能方便地建立一个理想的三维照明角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解决的主要技术问题即在于提供一种组合灯具单元,其本身单件可以作为灯具使用,也可以方便的依据用户自己的需求建立出理想的组合灯具。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手段如下所述。一种组合灯具单元,该组合灯具单元包括顶部及底部,顶部及底部之间为侧壁,顶部包含相邻间隔设置的第一凸起单元及第一凹槽单元,相对应底部同样包含相邻间隔设置的第二凸起单元及第二凹槽单元,第一凸起单元下方对应位置为第二凹槽单元,第一凹槽单元下方对应位置为第二凸起单元,组合使用时该相邻的组合灯具单元第一凸起单元和第二凹槽单元匹配固定,第一凹槽单元和第二凸起单元匹配固定。灯具组合单元为正方体结构,顶部及底部为正方形,顶部包含相邻间隔设置两组第一凸起单元及两组第一凹槽单元,相对应的底部同样包含相邻间隔设置的两组第二凸起单元及两组第二凹槽单元,该第一凸起单元及第一凹槽单元和第二凸起单元及第二凹槽单元均为正方形。该组合灯具单元分为基座及灯罩,灯罩套设在基座上,其内部设置有光源,电源开关设置在灯罩或基座上。该光源为可变明暗及颜色的光源。该灯罩和基座为半透明材质。一种组合灯具,由上述的组合灯具单元组装而成。两组以上的灯具组合单元上下排列设置,其中顶部的两组第一凸起单元与相邻的底部两组第二凹槽单元扣合,同时,顶部的两组第一凹槽单元与相邻的底部两组第一凸起单元扣合。两组灯具组合单元幷列排列,下方扣合一组灯具组合单元,形成一T型灯具组单元,该一组以上的T型灯具组单元排列组合成灯具墙。四组灯具组合单元排列成方形底座,方形底座上方中间卡合一组灯具组合单元,形成一塔型灯具组单元,该一组以上的塔型灯具组单元组合排列组成灯具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所述:利用组合灯具单元,可以任意按照需求组合成组合灯具,理论上可以无限延伸幷且在不同方向堆叠,创造出不同长度、高度和宽度的组合灯具。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组合灯具单元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组合灯具单元另一角度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组合灯具单元主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3的仰视结构示意图。图6为一种条状(1D)组合灯具的排列结构示意图。图7为一种墙状(2D)组合灯具的排列结构示意图。图8为塔型灯具组单元结构示意图。图9为一种塔状(3D)组合灯具的排列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5所示,本技术公开一种组合灯具单元1,该组合灯具单元1可以单独点亮,也可以组合使用。该组合灯具单元1包括顶部11及底部12,顶部11及底部12之间为侧壁13,其重点在于,顶部11包含相邻间隔设置的第一凸起单元111及第一凹槽单元112,相对应底部12同样包含相邻间隔设置的第二凸起单121元及第二凹槽单元122,第一凸起单元111下方对应位置为第二凹槽单元122,第一凹槽单元112下方对应位置为第二凸起单元121,组合使用时该相邻的组合灯具单元1的第一凸起单元111和第二凹槽单元122匹配固定,第一凹槽单元112和第二凸起单元121匹配固定。组合灯具单元的形状以及各凸起单元和凹槽单元的形状可以依据需求设计,在此给出一种实施例,幷不以此限定组合灯具单元的形状,也不限定各凸起单元和凹槽单元的形状,只要凸起单元和凹槽单元可以相互扣合,搭接等即可,可以是相同形状,也可以是不同形状。该灯具组合单元1在本实施例中为正方体结构,顶部11及底部12均为正方形,顶部11包含相邻间隔设置两组第一凸起单元111及两组第一凹槽单元112,相对应的底部12同样包含相邻间隔设置的两组第二凸起单元121及两组第二凹槽单元122,该第一凸起单元111及第一凹槽单元112和第二凸起单元121及第二凹槽单元122均为正方形。为了方便组装,一般凹槽单元略大于凸起单元,方便卡合固定。该组合灯具单元一般可以分为基座2及灯罩3,灯罩3套设在基座2上,其内部设置有光源(图中未标出),电源开关4设置在灯罩3或基座2上,在本实施例图中,电源开关4设置在侧壁13,位于灯罩3上。当然,甚至可以不设置开关,完全采用遥控或智能设备控制。该光源为可变明暗及颜色的光源,颜色和明暗的变化可以自行设定,使得该组合灯具单元更具动感效果。这种光源为现有技术,本领域技术人员均可以实现,另外,本案的电源可以是市电、充电电池、太阳能电池等现有常见的供电方式,再次也不再赘述。而且,为了让光线更加通透,灯罩和基座均可以用半透明材料制成,使建立出的组合灯具的光更有立体感,柔化了单一光源造成的阴影效果。本技术还公开了一种组合灯具,其由上述组合灯具单元任意组合而成,组合的方式多种多样,最少以两组组合灯具单元组成,可以上下排列,左右排列或同时上下左右进行立体排列。以下给出几种排列方式的实施例。如图6所示,为一种条状(1D)组合灯具的排列结构,其组合方式采用两组以上的灯具组合单元1上下排列设置,其中顶部11的两组第一凸起单元与相邻的底部12两组第二凹槽单元122扣合,同时,顶部11的两组第一凹槽单元112与相邻的底部两组第一凸起单元121扣合。其可以依据需求搭建成任意高度的组合灯具如图7所示,为一种墙状(2D)组合灯具的排列结构,其组合方式采用两组灯具组合单元1幷列排列,下方扣合一组灯具组合单元1,形成一T型灯具组单元5,该一组以上的T型灯具组单元5排列组合成灯具墙。其排列方式可以依据需求任意个数,任意形式组合,这都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实现的。例如可以搭建成L形墙,十字形墙等。如图8及图9所示,为一种塔状(3D)组合灯具的排列结构,其组合方式采用四组灯具组合单元1排列成方形底座,方形底座上方中间卡合一组灯具组合单元1,形成一塔型灯具组单元6,该一组以上的塔型灯具组单元6组合排列组成灯具塔。其排列方式可以依据需求任意个数,任意形式组合,这都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实现的。例如可以搭建成如图的金字塔形状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组合灯具单元,该组合灯具单元包括顶部及底部,顶部及底部之间为侧壁,其特征在于,顶部包含相邻间隔设置的第一凸起单元及第一凹槽单元,相对应底部同样包含相邻间隔设置的第二凸起单元及第二凹槽单元,第一凸起单元下方对应位置为第二凹槽单元,第一凹槽单元下方对应位置为第二凸起单元,组合使用时该相邻的组合灯具单元第一凸起单元和第二凹槽单元匹配固定,第一凹槽单元和第二凸起单元匹配固定。/n

【技术特征摘要】
20190917 HK 19129746.41.一种组合灯具单元,该组合灯具单元包括顶部及底部,顶部及底部之间为侧壁,其特征在于,顶部包含相邻间隔设置的第一凸起单元及第一凹槽单元,相对应底部同样包含相邻间隔设置的第二凸起单元及第二凹槽单元,第一凸起单元下方对应位置为第二凹槽单元,第一凹槽单元下方对应位置为第二凸起单元,组合使用时该相邻的组合灯具单元第一凸起单元和第二凹槽单元匹配固定,第一凹槽单元和第二凸起单元匹配固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灯具单元,其特征在于,灯具组合单元为正方体结构,顶部及底部为正方形,顶部包含相邻间隔设置两组第一凸起单元及两组第一凹槽单元,相对应的底部同样包含相邻间隔设置的两组第二凸起单元及两组第二凹槽单元,该第一凸起单元及第一凹槽单元和第二凸起单元及第二凹槽单元均为正方形。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组合灯具单元,其特征在于,该组合灯具单元分为基座及灯罩,灯罩套设在基座上,其内部设置有光源,电源开关设置在灯罩或基座上。


4.如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铁荣
申请(专利权)人:飞龙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中国香港;8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