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用于柴油发电机组的进油控制电磁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064530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29 05: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适用于柴油发电机组的进油控制电磁阀,包括阀体,阀体内部分别设置有第一阀腔和第二阀腔,第一阀腔的入口与第一进油通道相连,第一阀腔的一个出油口与第三出油通道的第一入口相连,第三出油通道的第二入口通过第二阀腔连通第二进油通道,第一阀腔的另一个出油口与第二出油通道连通,第二进油通道与第二出油通道之间设置有油水分离器。本电磁阀可以实现三个开关共同作用的功能,相比同时控制三个开关,控制本电磁阀会更加的方便而且简单。同时其体积较小,有效的减少了对柴油发电机组所在空间的占用,可以将节省的空间用来安装其他部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适用于柴油发电机组的进油控制电磁阀
本技术涉及电磁阀,特别涉及适用于柴油发电机组的进油控制电磁阀。
技术介绍
柴油发电机组中的柴油以高压直接喷入气缸进行燃烧,柴油的供给系统有高压油泵和喷油器,其中油泵的柱塞器件、出油阀器件和喷油器的针阀器件都是非常精密的偶件,如果燃油有杂质或者水会使这些精密偶件快速磨损,甚至卡塞,所以对燃油的过滤精度和油水分离的要求比较高。一般在使用柴油发电机组的情况下都会多储备柴油,这些柴油在容器中会长时间放置,不可避免的会导致空气中的水蒸气及杂质进入柴油中,导致柴油中含有杂质。在柴油发电机组工作之前,首先需要将柴油加入到柴油机内部的油缸中,油缸中的柴油经过滤清器,在滤清器上进行滤清工作及对柴油中的含水量进行检测工作。如果柴油中的不含水,那么柴油直接进入高压油泵,然后进入燃烧室;如果柴油中的含有水,那么柴油先进入油水分离器中进行分离后,柴油才进入高压油泵,然后进入燃烧室。整个柴油的处理过程需要在不经过油水分离器的管路上设置第一开关、在油水分离器的输入端设置第二开关、在油水分离器的输出端设置第三开关。因此,这个过程需要同时控制三个开关,不仅仅使得柴油发电机组的组件繁多,还使得管路的控制不方便,也增加了柴油发电机组的运转负荷。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适用于柴油发电机组的进油控制电磁阀。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适用于柴油发电机组的进油控制电磁阀,包括阀体,所述阀体内部分别设置有第一阀腔和第二阀腔,第一阀腔的入口与第一进油通道相连,第一阀腔的一个出油口与第三出油通道的第一入口相连,第三出油通道的第二入口通过第二阀腔连通第二进油通道,第一阀腔的另一个出油口与第二出油通道连通,第二进油通道与第二出油通道之间设置有油水分离器;所述第一阀腔的上侧设置有第一阀盖,所述第一阀腔的内部设置有可上下往复移动的阀杆,且所述阀杆与所述第一阀盖上的第一通孔配合,所述阀杆上设置有环状的受力凸起,所述第一阀盖的下侧设置有与所述第一通孔同轴的第二通孔,所述阀杆的外侧设置有第一复位组件,所述第一复位组件的上端与所述第二通孔的底部相连,其下端与所述受力凸起相连,所述阀杆上还设置有两个具有弹性的第一阀芯,所述第一阀芯分别与第一阀腔的两个出油口配合;所述第二阀腔的上侧设置有第三出油通道,其下侧设置有开有第二进油通道的第二阀盖,所述第二进油通道的出油端设置有可上下移动第二阀芯,所述第二阀芯的下侧与所述第二进油通道的出口端的端口配合,所述第二阀芯的上侧端面上固定连接有导向杆,所述导向杆与所述第三出油通道的管壁上的导向孔配合,所述导向杆的外侧设置有第二复位组件,所述第二复位组件的上侧与所述第三出油通道的管壁上的凸台相连,其下侧与所述第二阀芯的上侧端面相连,所述导向孔的两侧均设置有过油通孔,所述过油通孔沿所述第三出油通道的轴向分布。进一步地,所述阀体与所述第一阀盖之间设置有第一密封圈;所述第一阀盖与所述阀杆之间设置有第二密封圈;所述阀体与所述第二阀盖之间设置有第三密封圈;所述第二阀盖与所述第二阀芯之间设置有第四密封圈。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密封圈的上侧设置有密封端盖。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复位组件和第二复位组件均为复位弹簧。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复位组件为宝塔式的复位弹簧。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阀芯为锥台状阀芯,且大直径端开设有一圈凹槽,所述第一阀腔的两个出油口设置为漏斗状,锥台状阀芯上小直径端的直径大于漏斗状出油口小直径端的直径,且漏斗状阀芯的开口斜度略大于漏斗状出油口的开口斜度。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阀芯为上端为平面下端为球状的圆头阀芯。进一步地,所述阀杆的上侧端部设置有动铁芯、所述动铁芯的上侧设置有静铁芯,铁芯的外侧设置有线圈,所述线圈的输入端设置有与电源的输出端相连的电源输入端头,所述线圈的外侧设置有外壳,所述外壳与所述第一阀盖上侧平面固定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阀腔中竖向设置的两个所述出油通道,其分别为设置在所述第一阀芯上侧的第一出油通道,设置在所述第一阀芯下侧的第二出油通道。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进油通道进油口与滤清器的出油口相连,所述第二出油通道的出油口与油水分离器的进油口相连,所述第二进油通道的进油口与油水分离器的出油口相连,所述第三出油通道的出油口与高压油泵的进油口相连。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当检测到柴油中的不含水时,不需要控制电磁阀,柴油直接从第一进油通道进入,经过第一出油通道,然后从第三出油通道出去;当检测到柴油中的含有水时,柴油从第一进油通道进入,需要控制电磁阀内部的阀杆向上移动,柴油从第一阀腔下侧的第二出油通道进入到油水分离器中,然后经过第二进油通道,在柴油的压力作用下时第二阀芯向上移动,柴油顺利进入第二阀腔中,而因为第一出油通道关闭,所以柴油从第三出油通道出去。所以本电磁阀可以实现三个开关共同作用的功能,相比同时控制三个开关,控制本电磁阀会更加的方便而且简单。2)本电磁阀只需要控制一个阀杆的上下移动即可,与同时控制三个电磁阀相比,对电的消耗降低了三分之二,有效的节约了成本。3)本电磁阀的体积较小,有效的减少了对柴油发电机组所在空间的占用,可以将节省的空间用来安装其他部件。4)漏斗状阀芯上较小一端的直径大于漏斗状出油口较小一端的直径,且漏斗状阀芯的倾角略大于漏斗状出油口的倾角,在输油时,阀芯的整个侧壁与出油口壁紧密接触,延长了密封线长度,扩大了密封面积,使得密封的效果更好。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技术柴油处理过程结构示意图;图2为不需要进行油水分离的电磁阀结构示意图;图3为需要进行油水分离的电磁阀结构示意图;图4为第一阀芯主视结构示意图;图中,1-阀体,2-第一阀腔,3-第二阀腔,4-第一阀盖,5-阀杆,6-受力凸起,7-第一通孔,8-第二通孔,9-第一复位组件,10-第一阀芯,11-第一进油通道,12-第三出油通道,13-第二进油通道,14-第二阀盖,15-第二阀芯,16-导向杆,17-导向孔,18-第二复位组件,19-过油通孔,20-第一密封圈,21-第二密封圈,22-第三密封圈,23-第四密封圈,24-密封端盖,25-凹槽,26-动铁芯,27-线圈,28-静铁芯,29-第一出油通道,30-第二出油通道,31-油缸,32-滤清器,33-油水分析仪,34-油水分离器,35-第一开关,36-第二开关,37-第三开关,38-高压油泵,39-燃烧室,40-电源输入端头,41-外壳。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适用于柴油发电机组的进油控制电磁阀,包括阀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阀体(1)内部分别设置有第一阀腔(2)和第二阀腔(3),第一阀腔(2)的入口与第一进油通道(11)相连,第一阀腔(2)的一个出油口与第三出油通道(12)的第一入口相连,第三出油通道(12)的第二入口通过第二阀腔(3)连通第二进油通道(13),第一阀腔(2)的另一个出油口与第二出油通道(30)连通,第二进油通道(13)与第二出油通道(30)之间设置有油水分离器(34);/n所述第一阀腔(2)的上侧设置有第一阀盖(4),所述第一阀腔(2)的内部设置有可上下往复移动的阀杆(5),且所述阀杆(5)与所述第一阀盖(4)上的第一通孔(7)配合,所述阀杆(5)上设置有环状的受力凸起(6),所述第一阀盖(4)的下侧设置有与所述第一通孔(7)同轴的第二通孔(8),所述阀杆(5)的外侧设置有第一复位组件(9),所述第一复位组件(9)的上端与所述第二通孔(8)的底部相连,其下端与所述受力凸起(6)相连,所述阀杆(5)上还设置有两个具有弹性的第一阀芯(10),所述第一阀芯(10)分别与第一阀腔(2)的两个出油口配合;/n所述第二阀腔(3)的上侧设置有第三出油通道(12),其下侧设置有开有第二进油通道(13)的第二阀盖(14),所述第二进油通道(13)的出油端设置有可上下移动第二阀芯(15),所述第二阀芯(15)的下侧与所述第二进油通道(13)的出口端的端口配合,所述第二阀芯(15)的上侧端面上固定连接有导向杆(16),所述导向杆(16)与所述第三出油通道(12)的管壁上的导向孔(17)配合,所述导向杆(16)的外侧设置有第二复位组件(18),所述第二复位组件(18)的上侧与所述第三出油通道(12)的管壁上的凸台相连,其下侧与所述第二阀芯(15)的上侧端面相连,所述导向孔(17)的两侧均设置有过油通孔(19),所述过油通孔(19)沿所述第三出油通道(12)的轴向分布。/n...

【技术特征摘要】
1.适用于柴油发电机组的进油控制电磁阀,包括阀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阀体(1)内部分别设置有第一阀腔(2)和第二阀腔(3),第一阀腔(2)的入口与第一进油通道(11)相连,第一阀腔(2)的一个出油口与第三出油通道(12)的第一入口相连,第三出油通道(12)的第二入口通过第二阀腔(3)连通第二进油通道(13),第一阀腔(2)的另一个出油口与第二出油通道(30)连通,第二进油通道(13)与第二出油通道(30)之间设置有油水分离器(34);
所述第一阀腔(2)的上侧设置有第一阀盖(4),所述第一阀腔(2)的内部设置有可上下往复移动的阀杆(5),且所述阀杆(5)与所述第一阀盖(4)上的第一通孔(7)配合,所述阀杆(5)上设置有环状的受力凸起(6),所述第一阀盖(4)的下侧设置有与所述第一通孔(7)同轴的第二通孔(8),所述阀杆(5)的外侧设置有第一复位组件(9),所述第一复位组件(9)的上端与所述第二通孔(8)的底部相连,其下端与所述受力凸起(6)相连,所述阀杆(5)上还设置有两个具有弹性的第一阀芯(10),所述第一阀芯(10)分别与第一阀腔(2)的两个出油口配合;
所述第二阀腔(3)的上侧设置有第三出油通道(12),其下侧设置有开有第二进油通道(13)的第二阀盖(14),所述第二进油通道(13)的出油端设置有可上下移动第二阀芯(15),所述第二阀芯(15)的下侧与所述第二进油通道(13)的出口端的端口配合,所述第二阀芯(15)的上侧端面上固定连接有导向杆(16),所述导向杆(16)与所述第三出油通道(12)的管壁上的导向孔(17)配合,所述导向杆(16)的外侧设置有第二复位组件(18),所述第二复位组件(18)的上侧与所述第三出油通道(12)的管壁上的凸台相连,其下侧与所述第二阀芯(15)的上侧端面相连,所述导向孔(17)的两侧均设置有过油通孔(19),所述过油通孔(19)沿所述第三出油通道(12)的轴向分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柴油发电机组的进油控制电磁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阀体(1)与所述第一阀盖(4)之间设置有第一密封圈(20);所述第一阀盖(4)与所述阀杆(5)之间设置有第二密封圈(21);所述阀体(1)与所述第二阀盖(14)之间设置有第三密封圈(22);所述第二阀盖(1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建春刘有勇王江英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威尔霸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