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子锁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061972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29 05: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电子锁结构,包括壳体及安装在所述壳体内部的锁芯结构,所述锁芯结构的锁杆活动贯穿所述壳体侧壁;所述壳体内对应所述锁杆设有第一接电件及第二接电件,所述第一接电件及所述第二接电件通过所述锁杆导电接通;所述壳体的顶面安装有按钮开关,所述壳体内部设有储电池及蜂鸣器,所述第一接电件、所述按钮开关、所述储电池、所述蜂鸣器及所述第二接电件依次串联电性连接,移动的所述锁杆实现所述第一接电件及所述第二接电件的导电接通及断开;其结构新颖,具有报警功能,可起到良好的警示效果及防盗功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子锁结构
本技术涉及电子锁领域,更具体的,涉及一种电子锁结构。
技术介绍
电子锁一般包括锁具部、锁头部、安装在锁头部的锁杆、用于带动锁杆伸出或缩进的锁芯结构;但是现有的电子锁一般仅提供上锁的功能,不具备警报功能,无法起到更好的警示效果及防盗功能。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出一种电子锁结构,其结构新颖,具有报警功能,可起到良好的警示效果及防盗功能。为达此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电子锁结构,包括壳体及安装在所述壳体内部的锁芯结构,所述锁芯结构的锁杆活动贯穿所述壳体侧壁;所述壳体内对应所述锁杆设有第一接电件及第二接电件,所述第一接电件及所述第二接电件通过所述锁杆导电接通;所述壳体的顶面安装有按钮开关,所述壳体内部设有储电池及蜂鸣器,所述第一接电件、所述按钮开关、所述储电池、所述蜂鸣器及所述第二接电件依次串联电性连接,移动的所述锁杆实现所述第一接电件及所述第二接电件的导电接通及断开。在本技术较佳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接电件包括两端闭合的筒体,所述筒体的底端开设有通孔,所述筒体内滑动设有接电杆,所述接电杆包括圆板及固定设于所述圆板底面的接电柱,所述圆板沿所述筒体内壁滑动,所述接电柱活动贯穿所述通孔;所述圆板与所述筒体顶端之间设有复位弹簧;所述第二接电件与所述第一接电件结构相同,所述第一接电件及所述第二接电件均位于所述锁杆的上方、且沿所述锁杆的移动方向并排设置。在本技术较佳的技术方案中,所述接电柱的底端呈外凸的圆弧状。在本技术较佳的技术方案中,所述锁杆的顶面覆设有铜制导电片,所述铜制导电片与所述锁杆焊接固定。在本技术较佳的技术方案中,所述壳体内设有电池安装盒,所述壳体对应所述电池安装盒开设有敞开口,所述敞开口的外侧设有盖板,所述储电池放置于所述电池安装盒内。在本技术较佳的技术方案中,所述壳体对应所述蜂鸣器设有扩音口。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电子锁结构,其结构新颖,于壳体内部设置的第一接电件及第二接电件在锁杆的移动下实现导电接通及断开,从而实现蜂鸣器的警报;且按钮开关的设置可将电路手动的断开及接通,仅在需要开启警报功能的情况下才接通电路,防止不必要的警报;更具体的,需要开启警报功能时,手动开启按钮开关,当盗贼开启电子锁时,锁杆必然往壳体内部移动,且必须移动至一定的距离才可完成开锁动作,而锁杆在往回移动的过程中、接触到第一接电件及第二接电件,从而使得第一接电件及第二接电件导电接通,从而使整个电路闭合,触发蜂鸣器警报,起到良好的警示效果及防盗功能。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电子锁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电子锁结构的电路连接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中提供的第一接电件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00、壳体;110、扩音口;200、锁杆;210、铜制导电片;310、第一接电件;311、筒体;312、通孔;313、圆板;314、接电柱;315、复位弹簧;320、第二接电件;410、按钮开关;420、储电池;430、蜂鸣器;500、电池安装盒;600、盖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图1、图2所示,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中公开了一种电子锁结构,包括壳体100及安装在所述壳体100内部的锁芯结构,所述锁芯结构的锁杆200活动贯穿所述壳体100侧壁;所述壳体100内对应所述锁杆200设有第一接电件310及第二接电件320,所述第一接电件310及所述第二接电件320通过所述锁杆200导电接通;所述壳体100的顶面安装有按钮开关410,所述壳体100内部设有储电池420及蜂鸣器430,所述第一接电件310、所述按钮开关410、所述储电池420、所述蜂鸣器430及所述第二接电件320依次串联电性连接,移动的所述锁杆200实现所述第一接电件310及所述第二接电件320的导电接通及断开。上述的一种电子锁结构,其结构新颖,于壳体100内部设置的第一接电件310及第二接电件320在锁杆200的移动下实现导电接通及断开,从而实现蜂鸣器430的警报;且按钮开关410的设置可将电路手动的断开及接通,仅在需要开启警报功能的情况下才接通电路,防止不必要的警报;更具体的,需要开启警报功能时,手动开启按钮开关410,当盗贼开启电子锁时,锁杆200必然往壳体100内部移动,且必须移动至一定的距离才可完成开锁动作,而锁杆200在往回移动的过程中、接触到第一接电件310及第二接电件320,从而使得第一接电件310及第二接电件320导电接通,从而使整个电路闭合,触发蜂鸣器430警报,起到良好的警示效果及防盗功能。进一步地,如图3所示,所述第一接电件310包括两端闭合的筒体311,所述筒体311的底端开设有通孔312,所述筒体311内滑动设有接电杆,所述接电杆包括圆板313及固定设于所述圆板313底面的接电柱314,所述圆板313沿所述筒体311内壁滑动,所述接电柱314活动贯穿所述通孔312;所述圆板313与所述筒体311顶端之间设有复位弹簧315;所述第二接电件320与所述第一接电件310结构相同,所述第一接电件310及所述第二接电件320均位于所述锁杆200的上方、且沿所述锁杆200的移动方向并排设置;该结构设计可实现第一接电件310及第二接电件320与锁杆200的滑动抵持配合,既不干扰锁杆200的正常移动,也不影响第一接电件310及第二接电件320的正常导通。进一步地,所述接电柱314的底端呈外凸的圆弧状;该结构设计可进一步方便接电柱314与锁杆200的滑动配合。进一步地,所述锁杆200的顶面覆设有铜制导电片210,所述铜制导电片210与所述锁杆200焊接固定;该结构设计可确保第一接电件310及第二接电件320的正常导通。进一步地,所述壳体100内设有电池安装盒500,所述壳体100对应所述电池安装盒500开设有敞开口,所述敞开口的外侧设有盖板600,所述储电池420放置于所述电池安装盒500内;该结构设计可便于储电池420的安装及更换,方便使用。进一步地,所述壳体100对应所述蜂鸣器430设有扩音口110;扩音口110的设计可便于蜂鸣器430产生的警报声的外传。本技术是通过优选实施例进行描述的,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悉,在不脱离本技术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特征和实施例进行各种改变或等效替换。本技术不受此处所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其他落入本申请的权利要求内的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子锁结构,其特征在于:/n包括壳体(100)及安装在所述壳体(100)内部的锁芯结构,所述锁芯结构的锁杆(200)活动贯穿所述壳体(100)侧壁;所述壳体(100)内对应所述锁杆(200)设有第一接电件(310)及第二接电件(320),所述第一接电件(310)及所述第二接电件(320)通过所述锁杆(200)导电接通;所述壳体(100)的顶面安装有按钮开关(410),所述壳体(100)内部设有储电池(420)及蜂鸣器(430),所述第一接电件(310)、所述按钮开关(410)、所述储电池(420)、所述蜂鸣器(430)及所述第二接电件(320)依次串联电性连接,移动的所述锁杆(200)实现所述第一接电件(310)及所述第二接电件(320)的导电接通及断开。/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子锁结构,其特征在于:
包括壳体(100)及安装在所述壳体(100)内部的锁芯结构,所述锁芯结构的锁杆(200)活动贯穿所述壳体(100)侧壁;所述壳体(100)内对应所述锁杆(200)设有第一接电件(310)及第二接电件(320),所述第一接电件(310)及所述第二接电件(320)通过所述锁杆(200)导电接通;所述壳体(100)的顶面安装有按钮开关(410),所述壳体(100)内部设有储电池(420)及蜂鸣器(430),所述第一接电件(310)、所述按钮开关(410)、所述储电池(420)、所述蜂鸣器(430)及所述第二接电件(320)依次串联电性连接,移动的所述锁杆(200)实现所述第一接电件(310)及所述第二接电件(320)的导电接通及断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子锁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接电件(310)包括两端闭合的筒体(311),所述筒体(311)的底端开设有通孔(312),所述筒体(311)内滑动设有接电杆,所述接电杆包括圆板(313)及固定设于所述圆板(313)底面的接电柱(314),所述圆板(313)沿所述筒体(311)内壁滑动,所述接电柱...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再学何慧
申请(专利权)人:清远德硕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