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生物识别的智能防盗锁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061968 阅读:6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29 05: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生物识别的智能防盗锁,涉及到防盗锁领域,包括前板和后板,所述前板和后板之间设置有锁芯,所述前板的上端外侧设置有报警器,所述前板的下端外侧开设有插槽,所述插槽内插接有插板,所述插槽的侧壁上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内设置有螺丝,所述后板的下端内侧开设有螺纹槽,所述螺纹槽与螺丝相适配,所述螺丝的一端外侧固定连接有环形板,所述环形板位于凹槽内,所述凹槽开设于通孔的侧壁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螺丝的外侧设置有环形板,使得螺丝在拆卸时能够通过环形板带动第一铜片移动,使得两个第一导电片通电,进而使得报警器通电,使得报警器报警,达到了防盗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生物识别的智能防盗锁
本技术涉及防盗锁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于生物识别的智能防盗锁。
技术介绍
目前,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防盗门锁已经被广泛运用于各个家庭,能起到很好的防盗效果。然而,现有技术中的防盗门锁仍然存在诸多问题。例如,传统的机械式防盗门锁,是目前人们使用的最多的锁具,但是随着智能家居的来临以及人们对于安全、方便、个性化需求都日益加强的今天,机械式防盗门锁显然已经不太符合时代发展的需求了。而智能式防盗锁作为如今智能科技的安保产品之一,相对而言就安全很多,使得不少的家庭都开始选择使用智能锁而抛弃原来的机械锁。但是现有的只能防盗锁上的前板和后板都是通过螺丝和螺槽固定连接,使得盗窃分子能够轻易的将智能锁强行拆卸下来,降低了智能锁的防盗功能。而且现有的智能防盗锁没有设置报警机构,使得贼人能够毫无顾忌的对智能防盗锁进行暴力拆卸。因此,专利技术一种基于生物识别的智能防盗锁来解决上述问题很有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生物识别的智能防盗锁,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生物识别的智能防盗锁,其特征在于:包括前板(1)和后板(2),所述前板(1)和后板(2)之间设置有锁芯(3),所述前板(1)的上端外侧设置有报警器(4),所述前板(1)的下端外侧开设有插槽(5),所述插槽(5)内插接有插板(6),所述插槽(5)的侧壁上开设有通孔(7),所述通孔(7)内设置有螺丝(8),所述后板(2)的下端内侧开设有螺纹槽(9),所述螺纹槽(9)与螺丝(8)相适配,所述螺丝(8)的一端外侧固定连接有环形板(10),所述环形板(10)位于凹槽(11)内,所述凹槽(11)开设于通孔(7)的侧壁上,所述凹槽(11)的顶端内侧设置有第一铜片(12),所述凹槽(11)的一端设...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生物识别的智能防盗锁,其特征在于:包括前板(1)和后板(2),所述前板(1)和后板(2)之间设置有锁芯(3),所述前板(1)的上端外侧设置有报警器(4),所述前板(1)的下端外侧开设有插槽(5),所述插槽(5)内插接有插板(6),所述插槽(5)的侧壁上开设有通孔(7),所述通孔(7)内设置有螺丝(8),所述后板(2)的下端内侧开设有螺纹槽(9),所述螺纹槽(9)与螺丝(8)相适配,所述螺丝(8)的一端外侧固定连接有环形板(10),所述环形板(10)位于凹槽(11)内,所述凹槽(11)开设于通孔(7)的侧壁上,所述凹槽(11)的顶端内侧设置有第一铜片(12),所述凹槽(11)的一端设置有连接块(15),所述连接块(15)上固定连接有两个平行设置的第一导电片(16),两个第一导电片(16)的外侧均固定连接有连接线(17),其中一个所述第一导电片(16)通过连接线(17)与外界电源相连通,另一个所述第一导电片(16)上的连接线(17)通过解除机构(18)与报警器(4)连接,所述解除机构(18)设置于前板(1)的顶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生物识别的智能防盗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铜片(12)的顶端固定连接有限位滑块(13),所述限位滑块(13)位于限位滑槽(14)内,所述限位滑槽(14)开设于凹槽(11)的顶端内壁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生物识别的智能防盗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铜片(12)与两个第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建鑫吴超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蚂蚁精密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