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液体转换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058693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29 05: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多功能液体转换板,所述转换板包括:转换板本体,数量为若干根的进液管,数量为若干根的出液管,中转管,第一连接管,第二连接管,与进液管数量相等的进液连通管,第一中转连通管,第二中转连通管以及与出液管数量相等的出液连通管;所述进液连通管、第一中转连通管、第二中转连通管、出液连通管设置在转换板本体内部,所述进液管、出液管以及中转管设置在转换板本体一侧,第一连接管以及第二连接管设置在转换板本体另一侧;所述进液连通管与第一中转连通管的距离等于第一连接管的长度;所述出液连通管与第二中转连通管的距离等于第二连接管的长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多功能液体转换板
本技术涉及酶学或微生物学装置
,尤其涉及多功能液体转换板。
技术介绍
在生物发酵流程中,涉及到将一种溶液加入到不同发酵罐以及将不同溶液加入到一个发酵罐等等,按照常规做法设置很多跟管道,让其一一连通,再通过阀门控制管道的启闭;但是这样装置很复杂,并且工人操作容易出错,如何简单且不易出错的方式将一种溶液加入到不同发酵罐以及将不同溶液加入到一个发酵罐是目前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多功能液体转换板。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手段实现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多功能液体转换板,所述转换板包括:转换板本体,数量为若干根的进液管,数量为若干根的出液管,中转管,第一连接管,第二连接管,与进液管数量相等的进液连通管,第一中转连通管,第二中转连通管以及与出液管数量相等的出液连通管;所述进液连通管、第一中转连通管、第二中转连通管、出液连通管设置在转换板本体内部,所述进液管、出液管以及中转管设置在转换板本体一侧,第一连接管以及第二连接管设置在转换板本体另一侧;所述进液连通管一端与进液管连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多功能液体转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换板包括:转换板本体(10),数量为若干根的进液管(11),数量为若干根的出液管(12),中转管(13),第一连接管(14),第二连接管(15),与进液管(11)数量相等的进液连通管(16),第一中转连通管(17),第二中转连通管(18)以及与出液管(12)数量相等的出液连通管(19);所述进液连通管(16)、第一中转连通管(17)、第二中转连通管(18)、出液连通管(19)设置在转换板本体(10)内部,所述进液管(11)、出液管(12)以及中转管(13)设置在转换板本体(10)一侧,第一连接管(14)以及第二连接管(15)设置在转换板本体(10)另一侧...

【技术特征摘要】
1.多功能液体转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换板包括:转换板本体(10),数量为若干根的进液管(11),数量为若干根的出液管(12),中转管(13),第一连接管(14),第二连接管(15),与进液管(11)数量相等的进液连通管(16),第一中转连通管(17),第二中转连通管(18)以及与出液管(12)数量相等的出液连通管(19);所述进液连通管(16)、第一中转连通管(17)、第二中转连通管(18)、出液连通管(19)设置在转换板本体(10)内部,所述进液管(11)、出液管(12)以及中转管(13)设置在转换板本体(10)一侧,第一连接管(14)以及第二连接管(15)设置在转换板本体(10)另一侧;所述进液连通管(16)一端与进液管(11)连接,另一端与第一连接管(14)连接,所述第一中转连通管(17)一端与中转管(13)连接,另一端与第一连接管(14)连接;所述第二中转连通管(18)一端与中转管(13)连接,另一端与第二连接管(15)连接;所述出液连通管(19)一端与出液管(12)连接,另一端与第二连接管(15)连接;所述进液连通管(16)与第一中转连通管(17)的距离等于第一连接管(14)的长度;所述出液连通管(19)与第二中转连通管(18)的距离等于第二连接管(15)的长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液体转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液管(11)、出液管(12)、中转管(13)、第一连接管(14)、第二连接管(15)、进液连通管(16)、第一中转连通管(17)、第二中转连通管(18)以及出液连通管(19)的内径相等。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功能液体转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液管(11)、出液管(12)、中转管(13)、第一连接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永清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赛德齐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