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庄佳栋专利>正文

一种利用水下森林净化水体的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058360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29 05: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利用水下森林净化水体的结构,包括与污染水体连通的过滤池、连接过滤池对水体进行初步改善的改良池、利用水下森林对水体进行生态净化的净化池,所述净化池位于改良池远离过滤池一端并与改良池连通,所述过滤池、改良池和净化池梯度设置以便水流依次流动。人工干预和自然净化相结合,提高净化能力,加快净化速度从而缩短净化周期;通过过滤、曝气和微生物降解,进一步提升水体的净化;净化池梯度设置便于不同的植物和生物浮岛的安置形成立体的水下森林净化区,景观美化环境的同时,发挥系统自我净化的能力,净化水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利用水下森林净化水体的结构
本技术涉及生态修复
,具体为一种利用水下森林净化水体的结构。
技术介绍
我国作为一个水资源分布严重不均匀的国家,水资源始终掣肘我国的一些地区的经济和工业发展,随着我国即将全面的步入小康社会和城市化程度进一步提高,许多原有的自然河流因为城市建设,被迫改道或者断流。同时伴随我国城市环境保护事业起步较晚,一直走在先污染在治理的老路上,导致越来越多的水资源受到了污染,但得不到及时的治理。最为常见的就是通过建设污水处理厂,对受到污染的水体进行处理和净化,但是建设一个污水处理厂工程规模大,施工周期,只能作为长远的环境保护规划。目前,处理净化规模较小的河流污染,或是处理污染程度低的水体,往往使用人工建设园林生态系统,将污水引入到其中,使用自然降解的方式对已经污染的水体进行处理。虽然园林景观能一定程度上处理净化污染水体,但是单纯依靠自然反应净化受到污染的水体,往往需要很多的时间,净化速度慢并且净化能力有限。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利用水下森林净化水体的结构,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本技术所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利用水下森林净化水体的结构,包括与污染水体连通的过滤池、连接过滤池对水体进行初步改善的改良池、利用水下森林对水体进行生态净化的净化池,所述净化池位于改良池远离过滤池一端并与改良池连通,所述过滤池、改良池和净化池梯度设置以便水流依次流动,其中:所述过滤池内设有对污染水体进行除杂的过滤装置及放置水体中杂物的存放槽,所述存放槽与过滤装置对应设置以便将拦截的杂物随水流进入存放槽内;所述改良池内设有用于对水体污染物进行降解的微生物投放装置以及对水体进行过滤的填料层;所述净化池内设有对水体生态净化的沉水植物区、挺水植物区和生物浮岛区,净化池的远离改良池的一端设有出水口。优选的,所述过滤池和改良池内设有对水体进行溶氧、散除水中溶解性气体和挥发性物质的曝气装置。优选的,所述曝气装置包括铺设在池底的输气管和安装在输气管上的曝气盘,所述输气管外端与风机连通。优选的,所述存放槽远离进入口一端与过滤池的末端连接以便存放槽内的水流带动杂物移动,所述存放槽的末端设有多组过滤层。优选的,所述过滤装置为在过滤池内倾斜设置的过滤网,所述过滤网包括第一组过滤网和第二组过滤网,所述第一组过滤网和第二组过滤网的一端与存放槽的进入口连接。优选的,所述存放槽的进入口设有防止杂物外流出的防逆流组件,所述防逆流组件包括安装在进入口位置的支撑架及转动安装在支撑架上的挡板,所述挡板下端抵住支撑架并位于存放槽的一端。优选的,所述存放槽内靠近第二组过滤网的进入口的外端设有阻挡部。优选的,所述填料层为横向拦截改良池进行净化的陶粒填料层,所述填料层设有若干组。优选的,所述微生物投放装置安装在改良池靠近过滤池的一端,所述微生物投放装置包括安装在地面的固定架及通过固定架安装在改良池上端的储菌液罐,所述储菌液罐下端通过电磁阀连接放料口,所述电磁阀上端的管路中设有检测投放量的流量传感器。优选的,所述微生物投放装置位于改良池的一侧设有加速菌液扩散的搅动装置,所述搅动装置包括安装在固定架上的电机以及通过传动轴延伸到改良池内的搅动叶。优选的,所述净化池内的沉水植物区、挺水植物区和生物浮岛区为梯度设置以便各种类型植物的分布,所述沉水植物区和挺水植物区下端设有生物填料层。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人工干预和自然净化相结合,提高净化能力,加快净化速度从而缩短净化周期;通过过滤、曝气和微生物降解,进一步提升水体的净化;净化池梯度设置便于不同的植物和生物浮岛的安置形成立体的水下森林净化区,景观美化环境的同时,发挥系统自我净化的能力,净化水体。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一种利用水下森林净化水体的结构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一种利用水下森林净化水体的结构的防逆流组件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实现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技术。如图1~2所示,一种利用水下森林净化水体的结构,包括与污染水体连通的过滤池1、连接过滤池1对水体进行初步改善的改良池2、利用水下森林对水体进行生态净化的净化池3,所述净化池3位于改良池2远离过滤池1一端并与改良池2连通,所述过滤池1、改良池2和净化池3梯度设置以便水流依次流动,其中:所述过滤池1内设有对污染水体进行除杂的过滤装置及放置水体中杂物的存放槽11,所述存放槽11与过滤装置对应设置以便将拦截的杂物随水流进入存放槽11内;所述改良池2内设有用于对水体污染物进行降解的微生物投放装置以及对水体进行过滤的填料层21;所述净化池3内设有对水体生态净化的沉水植物区31、挺水植物区32和生物浮岛区33,净化池3的远离改良池2的一端设有出水口。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所述过滤池1和改良池2内设有对水体进行溶氧、散除水中溶解性气体和挥发性物质的曝气装置。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所述曝气装置包括铺设在池底的输气管12和安装在输气管12上的曝气盘13,所述输气管12外端与风机14连通。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所述存放槽11远离进入口一端与过滤池1的末端连接以便存放槽11内的水流带动杂物移动,所述存放槽11的末端设有多组过滤层,便于将杂物自动流入存放槽11内。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所述过滤装置为在过滤池1内倾斜设置的过滤网,所述过滤网包括第一组过滤网15和第二组过滤网16,所述第一组过滤网15和第二组过滤网16的一端与存放槽11的进入口连接。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所述存放槽11的进入口设有防止杂物外流出的防逆流组件,所述防逆流组件包括安装在进入口位置的支撑架17及转动安装在支撑架17上的挡板18,所述挡板18下端抵住支撑架17并位于存放槽11的一端,便于水流冲击打开挡板18将杂物带进存放槽11内。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所述存放槽11内靠近第二组过滤网16的进入口的外端设有阻挡部19,防止第一组过滤网15导入的杂物对第二组过滤网16的进入口产生影响。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所述填料层21为横向拦截改良池进行净化的陶粒填料层,所述填料层21设有若干组。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所述微生物投放装置安装在改良池2靠近过滤池1的一端,所述微生物投放装置包括安装在地面的固定架22及通过固定架22安装在改良池上端的储菌液罐23,所述储菌液罐23下端通过电磁阀连接放料口,所述电磁阀上端的管路中设有检测投放量的流量传感器。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所述微生物投放装置位于改良池2的一侧设有加速菌液扩散的搅动装置,所述搅动装置包括安装在固定架22上的电机24以及通过传动轴延伸到改良池内的搅动叶。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利用水下森林净化水体的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与污染水体连通的过滤池、连接过滤池对水体进行初步改善的改良池、利用水下森林对水体进行生态净化的净化池,所述净化池位于改良池远离过滤池一端并与改良池连通,所述过滤池、改良池和净化池梯度设置以便水流依次流动,其中:/n所述过滤池内设有对污染水体进行除杂的过滤装置及放置水体中杂物的存放槽,所述存放槽与过滤装置对应设置以便将拦截的杂物随水流进入存放槽内;/n所述改良池内设有用于对水体污染物进行降解的微生物投放装置以及对水体进行过滤的填料层;/n所述净化池内设有对水体生态净化的沉水植物区、挺水植物区和生物浮岛区,净化池的远离改良池的一端设有出水口。/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利用水下森林净化水体的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与污染水体连通的过滤池、连接过滤池对水体进行初步改善的改良池、利用水下森林对水体进行生态净化的净化池,所述净化池位于改良池远离过滤池一端并与改良池连通,所述过滤池、改良池和净化池梯度设置以便水流依次流动,其中:
所述过滤池内设有对污染水体进行除杂的过滤装置及放置水体中杂物的存放槽,所述存放槽与过滤装置对应设置以便将拦截的杂物随水流进入存放槽内;
所述改良池内设有用于对水体污染物进行降解的微生物投放装置以及对水体进行过滤的填料层;
所述净化池内设有对水体生态净化的沉水植物区、挺水植物区和生物浮岛区,净化池的远离改良池的一端设有出水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水下森林净化水体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池和改良池内设有对水体进行溶氧、散除水中溶解性气体和挥发性物质的曝气装置,所述曝气装置包括铺设在池底的输气管和安装在输气管上的曝气盘,所述输气管外端与风机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水下森林净化水体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存放槽远离进入口一端与过滤池的末端连接以便存放槽内的水流带动杂物移动,所述存放槽的末端设有多组过滤层。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利用水下森林净化水体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装置为在过滤池内倾斜设置的过滤网,所述过滤网包括第一组过滤网和第二组过滤网,所述第一组过滤网和第二组过滤网的一端与存放槽的进入口连接。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庄佳栋谢剑坤李志传徐欣珏陈逸秀巫泓剑
申请(专利权)人:庄佳栋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