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体迂回型生物净化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058043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29 05: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立体迂回型生物净化池,包括:池体,形成有污水进口和污水出口;层板,为至少两块,至少两块所述层板沿纵向间隔设置于所述池体内,并将所述池体的池腔隔分为至少三个净化隔仓,且所述层板与所述池体的池壁间隔形成有过水孔,所述过水孔与所述净化隔仓沿污水流向一一交替布置并依次连通构成S型净化通道,所述污水进口与所述污水出口分别连通于所述S型净化通道的上下游两端;及多个生物填料,多个所述生物填料分布于各所述净化隔仓内。污水依次流经各个净化隔仓,能够与每个净化隔仓内的生物填料均发生一次生物净化反应,污水与生物填料接触时间长,保证污水净化处理彻底,大大加强了净化池对污水的净化处理和效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立体迂回型生物净化池
本技术涉及污水净化处理
,特别是涉及一种立体迂回型生物净化池。
技术介绍
随着污水处理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及人们环保意识的不断加强,国家及地方政府对污水排放标准也相应提出了更高要求,对城镇污水中的氮、磷排放量要求进行严格控制。然而,由于目前国内的大多数污水处理厂建设较早、处理工艺落后、池容分配不合理等问题,导致现有的污水处理池及其处理工艺很难满足提标要求。鉴于此,近年来逐渐出现了一种新型污水处理工艺——MBBR工艺(MovingBedBiofi1mReactor,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简单的说,就是向传统的污水处理池内投加一定数量和密度的悬浮型生物填料,生物填料上形成生物膜后,生物膜能够与活性污泥形成联用工艺,由此大幅度提高池内生物量,强化污水二级生物处理,达到高效深度脱氮除磷的目的。但是,由于污水处理池的形状和容量在建造后均固定不变且为了提升污水处理量,污水进入池内后通常按照直线或弧线路径流动较短距离就从池内排出,污水与生物填料的接触、反应时间过短,直接造成生物填料还未对污水进行充分生物净化处理,污水就已经排走,造成污水净化效果和效能差。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立体迂回型生物净化池,旨在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污水与生物填料接触反应时间短、导致污水生物净化效果差的问题其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立体迂回型生物净化池,其包括:池体,形成有污水进口和污水出口;层板,为至少两块,至少两块所述层板沿纵向间隔设置于所述池体内,并将所述池体的池腔隔分为至少三个净化隔仓,且所述层板与所述池体的池壁间隔形成有过水孔,所述过水孔与所述净化隔仓沿污水流向一一交替布置并依次连通构成S型净化通道,所述污水进口与所述污水出口分别连通于所述S型净化通道的上下游两端;及多个生物填料,多个所述生物填料分布于各所述净化隔仓内。在上述方案的立体迂回型生物净化池中,需进行净化处理的污水从污水进口流入池体内,最终从污水出口流出,相较于传统的污水处理池,本净化池的不同之处在于,本方案中池体的池腔通过至少两块层板在纵向方向上间隔布设而被隔分形成了至少三个净化隔仓,而纵向布置的各净化隔仓又通过层板与池壁之间的过水孔向连通,由此在污水流向上,形成过水孔与净化隔仓一一交替连通的方案并由此构成S型净化通道,如图中可看出,S型净化通道为迂回结构,该迂回结构的S型净化通道能够使单位量的污水在单位处理周期内大大延长与生物填料的接触时间,并且通过在每个净化隔仓内投加多个生物填料,污水依次流经各个净化隔仓时,能够与每个净化隔仓内的生物填料均发生一次生物净化反应,即实现污水在池体流经时发生多次生物净化反应,污水净化处理彻底,大大加强了净化池对污水的净化处理和效能。下面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说明: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各所述层板均沿所述污水流向朝所述池体的池底方向倾斜设置。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立体迂回型生物净化池还包括第一隔网,所述第一隔网设置于所述过水孔内。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立体迂回型生物净化池还包括第二隔网,所述第二隔网倾斜设置于所述池体的池壁上并位于所述第一隔网的下游,且所述第二隔网将所述第一隔网封罩。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立体迂回型生物净化池还包括气源、与所述气源连通的供气管、及设置于所述层板上的曝气管,所述曝气管上开设有间隔设置的至少两个曝气孔。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曝气管的数量为至少两根,且均匀分布于所述层板上。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立体迂回型生物净化池还包括推流器,所述推流器设置于每个所述净化隔仓内,并位于所述污水流向的上游位置。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立体迂回型生物净化池还包括投加药装置,所述投加药装置设置于所述池体的池口处;所述投加药装置包括加药箱、与所述加药箱连通的加药管、及间隔设置于所述加药管上至少两个加药喷头。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立体迂回型生物净化池还包括设置于每个所述净化隔仓内的刮渣装置,所述刮渣装置包括直线驱动件、与所述直线驱动件连接的旋转驱动件、与所述旋转驱动件驱动连接的刮渣板、及间隔设置于所述刮渣板上的至少两个柔性刮渣钩。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污水出口内设置有单向阀。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所述的立体迂回型生物净化池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0、池体;11、污水进口;12、污水出口;13、净化隔仓;20、层板;30、过水孔;40、生物填料;50、第一隔网;60、第二隔网;70、曝气管;80、推流器;90、投加药装置;91、加药箱;92、加药管;93、加药喷头;100、单向阀。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限定本技术的保护范围。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设于”、“设置于”或“安设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一个元件与另一个元件固定连接的具体方式可以通过现有技术实现,在此不再赘述,优选采用螺纹连接的固定方式。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本技术中所述“第一”、“第二”不代表具体的数量及顺序,仅仅是用于名称的区分。如图1所示,为本申请一实施例展示的立体迂回型生物净化池,其采用MBBR工艺运行,能够充分结合生物膜与活性污泥两种工艺技术,对污水实现深度、高效净化,有效去除污水中的氮磷杂质,使排放的污水达到国家提标后的排放标准。本方案中,立体迂回型生物净化池包括:池体10、层板20及多个生物填料40。可以理解的,池体10与传统的污水处理池无异,其用作容纳污水的构筑物,以利于对污水进行集中净化处理。池体10的池壁上形成有污水进口11和污水出口12,以实现污水流入流出池体10。池体10的形状可根据实际需要选择,例如为圆形、方形等;池体10的建造材料也可根据实际需要选择,例如砖混材料、不锈钢板等。多个所述生物填料40分布于各所述净化隔仓13内并悬浮在污水中。但本方案的池体10与传统污水处理池的区别在于,在池体10的池壁上加装了层板20,且层板20为至少两块,至少两块所述层板20沿纵向间隔设置于所述池体10内,并将所述池体10的池腔隔分为至少三个净化隔仓13。如此一来,能够将传统的一个完整的池腔形成为立体分层结构,即充分利用了池腔的高度空间。并且,所述层板20与所述池体10的池壁间隔形成有过水孔30,所述过水孔30与所述净化隔仓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立体迂回型生物净化池,其特征在于,包括:/n池体,形成有污水进口和污水出口;/n层板,为至少两块,至少两块所述层板沿纵向间隔设置于所述池体内,并将所述池体的池腔隔分为至少三个净化隔仓,且所述层板与所述池体的池壁间隔形成有过水孔,所述过水孔与所述净化隔仓沿污水流向一一交替布置并依次连通构成S型净化通道,所述污水进口与所述污水出口分别连通于所述S型净化通道的上下游两端;及/n多个生物填料,多个所述生物填料分布于各所述净化隔仓内。/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立体迂回型生物净化池,其特征在于,包括:
池体,形成有污水进口和污水出口;
层板,为至少两块,至少两块所述层板沿纵向间隔设置于所述池体内,并将所述池体的池腔隔分为至少三个净化隔仓,且所述层板与所述池体的池壁间隔形成有过水孔,所述过水孔与所述净化隔仓沿污水流向一一交替布置并依次连通构成S型净化通道,所述污水进口与所述污水出口分别连通于所述S型净化通道的上下游两端;及
多个生物填料,多个所述生物填料分布于各所述净化隔仓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体迂回型生物净化池,其特征在于,各所述层板均沿所述污水流向朝所述池体的池底方向倾斜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体迂回型生物净化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立体迂回型生物净化池还包括第一隔网,所述第一隔网设置于所述过水孔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立体迂回型生物净化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立体迂回型生物净化池还包括第二隔网,所述第二隔网倾斜设置于所述池体的池壁上并位于所述第一隔网的下游,且所述第二隔网将所述第一隔网封罩。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体迂回型生物净化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立体迂回型生物净化池还包括气源、与所述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子逵陈锷鸣孙伟霍颖怡梁承举陈昌鑫唐霞许家文侯毛宇肖先念胡丽娅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市净水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